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偶一偶核的轉動態

偶一偶核的轉動態》,關於核模型的論文。奧·玻爾和本·莫特爾遜著。載於1953年《物理評論》90卷717頁。

目錄

內容簡介

本文進一步闡明了原子核轉動態存在的其他證據,有關的證據可歸納為以下幾點:①在閉合殼外有許多核子核區,可望發生耦合粒子運動,表面振盪和體積大形變的較低的轉動態。這種核區的轉動譜可用公式EI=h2I(I+1)/2V,I=0,2,6 (偶宇稱)表示。考慮振動後的修正項為△EI-I2(I+1)2。②偶一偶核激發態方面的證據有,第一激發態能量隨核子數A的變化,表現為在雙閉殼時達到極大,偏離雙閉殼後就急劇下降;躍遷幾率比單粒子值大百餘倍;存在着較高的轉動態。這些現象都可用原子核存在轉動態很好地進行解釋。文章還給出了72H180轉動譜特徵。本文所報道的關於原子核轉動態的證據,是核結構集體模型的基石之一。

作者簡介

奧·玻爾(Aage Bohr,1922—),丹麥人,著名的核物理學家。系物理學家尼·玻爾之子。他是丹麥、瑞士、美國等十幾個國家的皇家學會會員或科學院院士。本·莫特爾遜(Ben R Mot-telson,1926— ),生於美國,物理學教授,美國原子能委員會會員,曾在西歐聯合原子核研究中心任職。他倆合作的著述有《原子核的轉動態》、《原子核結構》第1卷和第2卷。由於在核結構模型上取得的成就,奧·玻爾、本·莫特爾遜和J.雷恩沃特(J.Rainwa-ter)共享197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作者在電四極型同質異能躍遷的解釋中指出,用變形核的轉動態可說明短壽命的E2同質異能素。

工具書的發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書是一種依據特定的需要,廣泛匯集相關的知識或文獻資料,按一定的體例和檢索方式編排,專供查資料線索的圖書、文獻,是人們在書山探寶,學海求知的「」。學會和善於利用工具書,是做學問的一項基本功。

我國的工具書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史籀記載,公元前8世紀周宣王就有字書《史籀篇[1]。如果說先秦是工具書的萌芽時期的話,那麼兩漢則是工具書的奠基時期。《方言》,《說文解字》《別錄》《七略》等一批定型的字典、詞典、書目,為以後工具書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隨着工具書的不斷發展,種類也變得越來越多,除字典、詞典、百科全書外,年鑑、手冊[2]在工具書類型中發展較快,品種多,規模大,既有綜合性的,也有專門或專科性的,既有學術性的,也有生活方面的。

視頻

偶一偶核的轉動態 相關視頻

張宗燁講述核物理的發展過程
中南大學——應用物理學專業介紹

參考文獻

  1. 史籀篇,可可詩詞,2020-09-11
  2. 07 中文工具書-年鑑 手冊,道客巴巴,2013-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