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佛教典故-----佛陀讓阿難尊者解說「跋地羅帝偈」的含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對眼前的色、受、想、行、識,不起欣喜、歡悅、欲愛、執着、沉迷,就是『不染着於現在』。

佛陀讓阿難尊者解說「跋地羅帝偈」的含義

  有一次,尊者阿難隨佛陀來到憍薩羅國首都舍衛城游化,住在南郊的祇樹給孤獨園。

  一天夜晚,尊者阿難在講堂集合比丘,為他們講「跋地羅帝」偈頌,並加解說。

  佛陀知道了,想了解尊者阿難是如何說的,就問尊者阿難說:「阿難!你如何為比丘們說跋地羅帝偈呢?又如何解說這偈頌的含義呢?」

  於是,尊者阿難就在佛陀面前,說出跋地羅帝偈的內容:

慎莫念過去,亦勿願未來;過去事已滅,未來復未至。

現在所有法,彼亦當為思:念無有堅強,慧者覺如是。

為作聖人行,孰知愁於死!我要不會彼,大苦災患終。

如是行精進,晝夜無懈怠。是故常當說,跋地羅帝偈。

  佛陀接着問:「阿難!怎樣是『念過去』呢?」

  「世尊!對記憶或過去經驗中的色、受、想、行、識,起欣喜、歡悅、欲愛、執着、沉迷,就是『念過去』。」

  「阿難!怎樣是『不念過去』呢?」

  「世尊!對記憶或過去經驗中的色、受、想、行、識,不起欣喜、歡悅、欲愛、執着、沉迷,就是『不念過去』。」

  「阿難!怎樣是『願未來』呢?」

  「世尊!期盼將來有令自己欣喜、歡悅、愛着、樂住的色、受、想、行、識,就是『願未來』。」

  「阿難!怎樣是『不願未來』呢?」

  「世尊!不去期盼將來有令我欣喜、歡悅、愛着、樂住的色、受、想、行、識,就是『不願未來』。」

  「阿難!怎樣是『染着於現在』呢?」

  「世尊!對眼前的色、受、想、行、識,起欣喜、歡悅、欲愛、執着、沉迷,就是『染着於現在』。」

  「阿難!怎樣是『不染着於現在』呢?」

  「世尊!對眼前的色、受、想、行、識,不起欣喜、歡悅、欲愛、執着、沉迷,就是『不染着於現在』。世尊!我在講堂就是這樣為比丘們解說的。」

  「很好!很好!我有這樣具智慧之眼,能說法利人的弟子:所謂弟子能在老師面前,充分地解說法義。剛才阿難所說的,大家應該好好的記住,好好的實踐,為什麼呢?因為跋地羅帝偈,就應當作這樣的觀察思惟。」

——《阿含經》[1]

佛典

佛教的經典 。[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