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何塞·弗朗西斯科·德·聖馬丁·馬托拉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何塞·弗朗西斯科·德·聖馬丁·馬托拉斯(西班牙語:José Francisco de San Martín Matorras,1778年2月25日—1850年8月17日),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的領袖之一、傑出的軍事統帥,阿根廷民族英雄 。 聖馬丁生於拉普拉塔總督轄區的亞佩尤,父親是西班牙皇家陸軍軍官。1789年參加西班牙軍隊,任士官生。1808年至1811年參加抗擊拿破崙軍入侵的法西戰爭。西屬美洲獨立戰爭爆發後,於1812年返回阿根廷參戰,1813年2月率部在巴拉那河畔的聖洛倫索擊敗西班牙船隊。同年底赴圖庫曼接任北方軍司令。1814年提出由阿根廷西部翻越安第斯山,先收復智利,再由海路解放秘魯的計劃。1817年2月率部翻越安第斯山,進軍智利,解放聖地亞哥。1818年4月5日在邁波之戰中取得決定性勝利。1820年8月率阿根廷、智利愛國聯軍經海路北上進攻秘魯。1821年7月解放利馬,宣告秘魯獨立,任「護國公」 。1822年7月在瓜亞基爾與玻利瓦爾會晤,因意見分歧,悄然引退 。1824年聖馬丁赴歐洲,一度返回南美洲,最終定居法國布洛涅城,1850年病逝,享年72歲 。 聖馬丁在南美洲享有崇高的聲譽,阿根廷尊他為「國父」 ,智利和秘魯稱他為「自由的締造者」。他將南美洲南部從西班牙統治中解放,與西蒙·玻利瓦爾一道被譽為美洲的解放者,「西班牙美洲的華盛頓

主要影響

解放南美 聖馬丁於1812年返回阿根廷,參與西屬美洲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1813年2月,他率部在聖洛倫索擊敗西班牙船隊。1814年提出變北上為西進的戰略方案,即由阿根廷西部翻越安第斯山,首先收復智利,然後由海路解放秘魯。1817年2月率部翻越安第斯山,進軍智利,解放聖地亞哥。1818年4月5日在邁波之戰中取得決定性勝利。1820年8月率阿根廷、智利愛國聯軍經海路北上進攻秘魯。1821年7月解放利馬,宣告秘魯獨立。 推行改革 聖馬丁在秘魯擔任護國公的一年多時間內,公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有利於打破地方封建割據局面,統一國內市場,促進秘魯資本主義的發展。

民族政策

1821年8月12日,頒布解放黑奴的法令規定:1、根據「生來自由」的原則,凡是獨立後出生的奴隸的子女一律均為自由人;2、凡是參加了愛國軍的奴隸均為自由人;3、從外國來的奴隸,一踏上秘魯的國土即為自由人;4、嚴禁奴隸的主人鞭打奴隸;5、奴隸的主人必須負擔奴隸子女的供養和教育費用。 與此同時,他下令廢除奴役印第安人的「委託監護制「、米達制(強制性的勞役制)、債務奴隸制;取消印第安人的人頭稅和私人徭役。對印第安人實行「和睦」政策,尊重其語言、習俗。

經濟改革

1821年9月28日,聖馬丁政府頒布的「貿易法」,取消了秘魯國內各地區的關稅,開放口岸,與各國通商;嚴禁走私販運;公務人員行賄、受賄或瀆職者將被處死。10月,成立「貿易法庭」,徹底變革西班牙殖民統治時期的貿易體制。

鼓勵文教

聖馬丁重視發展文化教育事業,他說,「無知是專制政治最牢靠的支柱」,因此認為:「文化教育是打開富裕之門、促使人民幸福的金鑰匙。我希望人人都從構成自由人的要素的書本中接受教育。」他指出「公共教育乃國家之第一需要」,並於1821年7月創辦一所師範學校,8月28日設立國家圖書館。 他還下令實行「出版自由」,取消審查制度。但對濫用自由、違背公共道德、煽動暴亂、叛變者要依法制裁。

確立政體

1821年10月8日,聖馬丁頒布一項「臨時法規」。這一「法規」被視為秘魯的第一部憲法草案。「法規」宣告秘魯為主權國家,是實行「三權分立」的民主國家。護國公執掌行政權;高等法院掌管司法大權;全國解放後即行召開立法會議。

政治理論 集權思想 聖馬丁在政治思想上主張「集權」。他曾就獨立後的阿根廷應採用的政府體制,有三種看法:1815年前,主張建立中央集權的共和制政府;1816年後,他同意建立「君主立憲制」政府;1830年羅薩斯上台執政後,他支持「強有力的人物」建立「強有力的政府」。

拉美聯盟 聖馬丁提出過整個南美國家形成緊密的聯盟,來實現獨立自由的理想,他認為有必要「組成一個拉丁美洲聯盟,以捍衛政治上的和國民的自由」。這與拉美獨立運動的「先驅者」弗朗西斯科·德·米蘭達的「西班牙美洲」理想及大美洲聯盟計劃不謀而合。而最終,玻利瓦爾系統地提出美洲一體化理論,並有計劃有步驟地採取行動。

歷史評價

聖馬丁在南美洲享有崇高的聲譽,南美人民尊稱他為「解放者」「祖國之父」「美洲歷史上無雙的英雄」,讚揚他是「美洲天空中一顆燦爛的明星」。

有位詩人寫過這樣一首詩讚頌聖馬丁:

聖馬丁無私、善良的手,輕輕揩乾美洲母親的淚水,給母親帶來自由與民主、獨立與歡樂,消除了母親300餘年的痛苦與傷悲!勝利誰能比配?豐功偉績如激動人心的春雷。何等值得自豪啊,祖國純潔高尚的兒子!南美永遠盛開的蓓蕾——聖馬丁,最能使你萬古不朽的,還是你激流勇退!

有人這樣認為:

如果搖籃是祖國的話,聖馬丁是阿根廷人,因為他降生在烏拉圭河畔;如果榮譽是祖國的話,聖馬丁是智利人,因為在邁普平原上,他贏得了南美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勝利之一;如果自由、法律和文明組織也都是祖國的話,聖馬丁是秘魯人,因為他是秘魯的第一個統治者。(引自《國家議會關於解放者聖馬丁將軍歷史的紀錄》 在聖馬丁離開秘魯時,利馬市政會贈送了給他第一代殖民者皮薩羅從西班牙帶到美洲來征服秘魯的旗幟,向自己的解放者表達了崇高的感情:在您的保護下,利馬所代表着的人民,從西班牙的鎖鏈中獲得了自由。 在聖馬丁身後多年,他被稱為「最偉大的英雄,最有道德的公僕,最無私的愛國者」,史學界認為「聖馬丁沒有損害過任何人,卻以基督的容忍,承受了他不該受到的攻擊,而這竟是他退回到謙恭的個人生活中以後。從他的嘴裡沒有流露出損壞他人尊嚴的話,從他的筆下也不曾滑出過有害於名譽的誹謗。在所有這些方面,他是比玻利瓦爾和華盛頓更為偉大的」。(引自《國家議會關於解放者聖馬丁將軍歷史的紀錄》 還有學者評價道:在愛國自我獻身的美德上,聖馬丁是唯一能與喬治·華盛頓相比的;而在戰略和戰術的天才上,即在引導軍隊經歷自然的和人為的、最為艱險的險阻上,又只有聖馬丁可以同拿破崙及漢尼拔相比。(引自《國家議會關於解放者聖馬丁將軍歷史的紀錄》 聖馬丁的聲望在中美洲、甚至北美洲都有一定的影響。和聖馬丁同時代的、尤其是以後的年代裡,北美各國的政界、軍界、學術界對聖馬丁都有着高度的評價。人們把聖馬丁譽為「安第斯山的騎士」「南美洲的華盛頓」、「新世界最偉大的締造者之一」。英、美學者在他們關於南美洲的專著中,高度讚揚聖馬丁,並且公認,沒有人象聖馬丁那樣更「值得被稱作西班牙美洲的華盛頓」。(引自《國家議會關於解放者聖馬丁將軍歷史的紀錄》 美國政治家威廉·澤布朗·福斯特(William Z. Foster)認為聖馬丁「可以放在世界最偉大的資產階級革命領袖之列」,因為「西班牙美洲的每一個國家都有它自己民族革命的英雄」,而聖馬丁卻同玻利瓦爾等人一樣,作為「總的民族解放鬥爭特出的象徵,在整個拉丁美洲,……享有巨大的威望」。(《美洲政治史綱》) 美國學者海斯等所著《全球通史》認為:南部的革命領袖中,最能幹的大概是何塞·德·聖馬丁。 秘魯學者歐亨尼奧·陳-羅德里格斯(Chang-Rodriguez,E.)《拉丁美洲的文明與文化》:聖馬丁曾經為了使別人獲得自由而忘我犧牲。但他在臨終之時卻幾乎被這些人忘記了。在西班牙美洲獨立之父中,他是精神最高尚、最沒有野心的人之一,因此人們稱之為「佩劍聖人」,可謂名符其實。 中國學者李春輝《拉丁美洲史稿》:聖馬丁為南美洲的獨立和解放奮戰十年,在戰鬥中曾多次建立奇勳。……他被譽為阿根廷的國父。拉丁美洲人民至今還緬懷和敬仰他。 位於智利聖地亞哥的聖馬丁塑像 [1]

人物生平

少年時代 何塞·德·聖馬丁在1778年2月25日生於西班牙殖民地拉普拉塔總督轄區(包括阿根廷、玻利維亞、巴拉圭和烏拉圭)烏拉圭河畔的小鎮亞佩尤,他是土生白人胡安·德·聖馬丁(Huan de San Martín)的第五個孩子(也是第四個兒子)。胡安·德·聖馬丁是一名軍官,曾任亞佩尤副都督,頗有政績。 後來,聖馬丁舉家遷居布宜諾斯艾利斯,入小學就讀。聖馬丁8歲時(一稱6歲),隨家人前往西班牙,就讀於馬德里的一所貴族學校兩年 。年輕時的聖馬丁博覽群書,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及伏爾泰、孟德斯鳩、狄德羅、霍爾巴赫等啟蒙思想家的著作對他的影響很大。 在貴族學校畢業後,聖馬丁進入皇家學院進修。1789年7月成為西班牙穆爾西亞自治區步兵團的士官生,從一名槍手成為了輕騎兵。拉開了他的軍事生涯的序幕。1791,聖馬丁年隨西班牙軍隊在非洲同摩爾人作戰。1793年至1795年以尉官身份轉入阿拉貢方面軍,參與對法國的作戰。1796年回到穆爾西亞步兵團,並隨部進入西班牙地中海艦隊,轉而對英國開戰。1801年與葡萄牙軍作戰。因屢建功勳,被授予陸軍少校軍銜。 1808年,拿破崙·波拿巴率10萬法軍入侵西班牙(參見法西戰爭)。在西班牙人民抗擊法國的戰爭中,聖馬丁參加了一系列重要戰役。6月,聖馬丁指揮一支騎兵分隊進行伏擊戰,擊潰了一支占絕對優勢的法軍。7月,作為聯絡軍官參加貝倫戰役,為西軍取勝作出了貢獻,晉升為中校,榮獲金質獎章。 1811年,成為薩貢托龍騎兵司令。 正是在這種戎馬倥傯的戰場生涯中,使聖馬丁在實戰中積累了陸戰、海戰、騎兵戰術的豐富經驗,他的軍事才幹不斷得到提高。

投身革命 主詞條:五月革命 聖馬丁早年駐紮在加的斯港時,經常與留學西班牙的拉丁美洲進步人士交往,接觸到了一些法國資產階級啟蒙學者的著作(如盧梭的《社會契約論》),並了解到許多關於美洲殖民地和祖國的情況。在同愛國志士的接觸中,他轉向了獨立革命,加入了在西班牙的美洲愛國者秘密組織「勞塔羅」。 1810年5月,拉普拉塔發生「五月革命」,開始了獨立戰爭。此事在美洲愛國者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聖馬丁也決定儘快回到祖國去。1811年,他以去利馬處理私事為藉口,離開西班牙,秘密前往倫敦,聯絡了薩皮奧拉、阿爾維亞爾等幾位「勞塔羅」成員,於1812年初返回阿根廷,投身革命。 在回到阿根廷後,聖馬丁建立了獨立革命的核心組織—「勞塔羅」支部,並確定了組織的宗旨:「有組織有計劃地為美洲的獨立和幸福而鬥爭,以榮譽和正義為行動之準則。」他受拉普拉塔臨時政府的委託,組織了一支騎兵團,親自擬訂訓練計劃,負責訓練新兵,將該軍訓練為阿根廷獨立戰爭中最出色的部隊。 1812年10月,在聖馬丁和「勞塔羅」的支持下,臨時政府成功改組,成立第二屆三人執政(執政者均為「勞塔羅」成員),並頒布關於選舉制憲大會代表的法令。1813年1月,制憲大會(「一三年大會」)召開,結束了此前以西班牙國王費迪南七世的名義治理國家的狀況。大會通過了一系列關於社會改革、政治及經濟方面的法令,廢除了西班牙的國徽,代之以拉普拉塔聯合省(西班牙語:United Provinces of the Río de la Plata)的國徽;通過了國旗和國歌;確定5月25日(五月革命的紀念日)為國慶節。

解放南美 主詞條:拉丁美洲獨立戰爭

嶄露頭角 當時,西班牙殖民軍勢力強大,相繼在墨西哥和委內瑞拉鎮壓了獨立革命,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一帶力量防守薄弱。1813年1月,西班牙王家軍分遣隊從水路進犯拉普拉塔,聖馬丁帶領騎兵前往阻擊,在巴拉那河畔重創殖民軍(聖羅倫索之戰)。此役是拉丁美洲愛國力量反抗西班牙殖民勢力的第一次重大勝利,也使聖馬丁本人聲威大振。12月,聖馬丁接任阿根廷北方軍司令,在薩爾塔擊敗殖民軍主力,保衛了蒙得維的亞的補給線。

奇襲智利,解放秘魯 主詞條:智利獨立戰爭、查卡布科戰役、邁普戰役 1814年,已升為將軍的聖馬丁被派去攻打上秘魯地區(今玻利維亞)。但聖馬丁認為,想要脫離西班牙殖民者的控制,保證拉普拉塔乃至南美洲整個地區的獨立運動取得勝利,就必須在秘魯總督區消滅殖民軍主力 。他提出變北上為西進的戰略方案,即放棄從上秘魯進攻秘魯的計劃,改由阿根廷西部翻越安第斯山,首先奇襲智利,然後由海路解放秘魯。為此,他稱病辭去北方軍司令職務,於1814年任安第斯山脈附近庫約省的省長。聖馬丁還是以門多薩城為練兵基地,花費兩年多的時間,精心訓練了一支約有5000人的「安第斯軍」 。他採取解放黑奴、與印第安人結成同盟等措施以發動廣大群眾。在這支軍隊裡,被解放的黑奴占很大比例。 1816年阿根廷共和國成立以後,聖馬丁得到了阿根廷胡安·普埃雷東政府的支持,被任命為安第斯軍總司令。 1817年1月,聖馬丁和秘魯的起義軍將領貝爾納多·奧希金斯率軍翻越2萬多英尺高的安第斯山,向智利進軍,完成了「使漢尼拔和拿破崙翻越阿爾卑斯山的行動相形見絀的軍事壯舉」。 2月14日聖馬丁在聖地亞哥附近的查卡布科襲擊西班牙軍,取得勝利,成功解放聖地亞哥。當地人希望聖馬丁成為智利的最高軍政長官,但被他回絕,並推薦奧希金斯就職。1818年2月12日,智利宣告獨立。3月19日,聖馬丁與奧希金斯在坎查-拉亞達被西班牙人擊敗。聖地亞哥傳言二人戰死,城中人心浮動,奧希金斯與聖馬丁相繼返回之後,才使局勢平靜。4月5日,聖馬丁與奧索里奧指揮的西班牙殖民軍在聖地亞哥西南7英里的邁普河谷展開決戰,經過6小時的激戰,聖馬丁大獲全勝,西班牙軍陣亡約2000人,被俘約3000人。此戰得勝使智利全部獲得解放 。

智利解放以後,聖馬丁着手進行解放秘魯的組織工作。他前往阿根廷尋求援助,但此時普埃雷東下台,新的隆德奧政府要他率領在智利的遠征軍返回阿根廷,幫助鎮壓反對派。聖馬丁拒絕,向新政府辭職,返回智利。在此期間,他曾派人去美國購得了2艘船。聖馬丁解放秘魯的計劃,在奧希金斯的全力支持下,順利推行。他在智利海岸外徵集了一支由阿根廷和智利船隻組成的艦隊,艦隊主要由英國和美國的水手配備。到1820年8月,已組成了一支約4500人的「解放秘魯軍」(包括一支擁有24艘艦船、1600名水手的智利海軍,這是拉丁美洲國家史上的第一支艦隊,聖馬丁自任艦隊總司令),以開展他進攻秘魯的計劃。同月,在受僱而來的英國海軍軍官托馬斯·柯克倫的指揮下,艦隊自瓦爾帕萊索出發,從海上進軍秘魯。9月7日,聯軍從利馬以南的帕拉卡斯灣登陸,很快便攻占鄰近的城市皮斯科,後又移師瓦喬,直指利馬。面對堅固的利馬城,他並未強攻,而是選擇了堅壁清野、靜待良機的策略。1821年7月6日,西班牙秘魯總督拉塞爾納無法得到補給與增援,被迫率4000殖民軍逃往東部山區,利馬得到解放。7月28日,利馬人民成立執政委員會「洪達」,宣布秘魯獨立,聖馬丁被推舉為秘魯「護國公」,成為秘魯最高軍政首腦

悄然隱退 主詞條:瓜亞基爾會晤 利馬雖告解放,但秘魯的獨立事業並未完成。西班牙殖民軍仍盤踞在秘魯境內;許多秘魯人也擔憂聖馬丁將成為獨裁者;負責艦隊運輸的柯克倫又自行把許多船隻和水手撤回智利,斷絕了聖馬丁與智利之間的聯繫。為了徹底消滅殖民軍,聖馬丁決定與南美洲北部的「解放者」、已經解放厄瓜多爾的西蒙·玻利瓦爾聯手。 1822年7月25日,聖馬丁抵達瓜亞基爾,與西蒙·玻利瓦爾會面。當聖馬丁到達港口時,玻利瓦爾的兩位助手去迎接,玻利瓦爾在他將居住的賓館親自歡迎,二人緊緊地擁抱到了一起。關於這次會見,聖馬丁曾向玻利瓦爾說:「美洲將不會忘記我們倆人相互擁抱的這一天。」26日至27日,二人進行兩次秘密會談,共商重大的軍政問題。對此次會談的內容,普遍被認為涉及玻利瓦爾和聖馬丁協同作戰、二人的軍事指揮關係、瓜亞基爾的歸屬、獨立後拉美政體的形式、秘魯建立何種形式的政府以及如何確定秘魯北方疆界等問題。由於雙方存在着較大的分歧意見,並沒有達成協議,但也未公開爭吵。會晤的最後一個晚上,兩人出席了為歡迎他們而舉行的宴會。玻利瓦爾首先祝酒,提議「為南美洲兩位最偉大的人物——聖馬丁將軍和本人乾杯」,聖馬丁則很謙虛,他的回答是:「為迅速結束戰爭,為本大陸各共和國的成立,為哥倫比亞解放者的健康,乾杯。」宴會後,聖馬丁決定返回秘魯。

返回秘魯不久,聖馬丁在秘魯「第一屆國會」上,宣布辭去國家首腦和軍隊統帥的職務,並取下了他身上象徵權力與最高榮譽的兩色綬帶,真誠地對議會成員們說:「而今桂冠布滿了整個南美洲戰場,我的頭顱卻要躲避最後勝利的桂冠!我的心靈從來沒有被甜蜜的感情激動過,然而今天卻激動了我的心!對一個為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戰的鬥士來說,勝利的喜悅只能使他更加誠心誠意地成為使人民享有權利的工具……我異常高興地見到了國會的成立,在這屆國會上,我辭去我所擁有的一切最高權力!我今天講話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請所有議員先生都不要投我繼續執政的選票!」在場所有人都非常吃驚,紛紛勸他收回[[]]辭呈。但聖馬丁意志堅決,悄然離開利馬。 1824年2月10日,聖馬丁攜女兒梅賽德斯搭乘一艘法國商船前往歐洲。 4月20日,抵達法國勒阿弗爾港,遭到法國政府甚至阿根廷駐巴黎代表的敵視。5月初,到達英國南安普敦,後前往倫敦,在朋友幫助下安身。此時,秘魯國內傳來了聖馬丁要回秘魯同玻利瓦爾開戰的謠言,這使得他的精神受到巨大打擊。聖馬丁將資產捐出後,投資也收效甚微,只能維持清貧的生活。後來又移居比利時的布魯塞爾

客死異鄉 1828年11月,思鄉情切的聖馬丁搭船重新返回南美洲,於1829年1月15日到達巴西里約熱內盧港。在獲悉阿根廷拉瓦列發動軍事政變後,便打消了回國的念頭。2月6日抵達布宜諾斯艾利斯後,準備轉經蒙得維的亞返回歐洲。離開前,聖馬丁與戰友奧拉薩瓦爾會面,談到了自己的看法:「我的戰刀,永遠不會在內戰中出鞘。」2月12日,聖馬丁到達蒙得維的亞,受到烏拉圭政府的歡迎。在此期間,因政見不同且不願捲入內戰,他拒絕了拉瓦列回國共事的邀請,於4月底返回布魯塞爾。1830年,法國、比利時接連爆發起義,聖馬丁移居巴黎,在好友阿瓜多的幫助下,定居在巴黎附近的布爾日。 1838年,阿根廷與法國發生矛盾,關係一度緊張,法軍艦隊封鎖了布宜諾斯艾利斯港口,斷絕了阿根廷的對外貿易。聖馬丁得知消息後,立即寫信給阿根廷政府首腦羅薩斯,請求回國效力。但羅薩斯依靠英國斡旋,而非希望發動戰爭,所以只是去信慰勉聖馬丁一番而已。1839年7月17日,羅薩斯任命聖馬丁為阿根廷駐秘魯共和國全權公使,被他謝絕。 羅薩斯對阿根廷實行了近二十年的獨裁,聖馬丁對其暴行深感悲憤,曾在朋友及家人面前痛哭,憤慨道:「野蠻的傢伙!他們還不滿足對好人進行了十五年之久的迫害!」但他也不認同一些流亡者企圖借法國的力量推翻羅薩斯政權的想法,甚至考慮在遺囑中表達自己的立場,支持羅薩斯「保衛國家的榮譽和獨立」的口號。 1846年初,聖馬丁不幸中風,一度赴那不勒斯療養。1848年,巴黎爆發「二月革命」,聖馬丁舉家前往法國濱海城鎮布洛涅。 1849年11月,阿根廷同英國締約停戰,隨後又與法國談判。聖馬丁得知這一消息後,在他逝世前不久的1850年5月寫信祝賀阿根廷政府,向祖國表示了他最後的敬意。他說,他作為一個阿根廷人,充滿了真正的自豪。 聖馬丁晚年深受心臟病、胃病及白內障等疾病困擾,最終在1850年8月17日於布洛涅逝世,終年72歲。 1880年初,阿根廷政府派軍艦將聖馬丁的遺骨從法國接回,5月28日安放於布宜諾斯艾利斯主教座堂,實現了聖馬丁生前「死在祖國的懷抱里」的遺願。[2]

1848年的聖馬丁 主要影響

解放南美 聖馬丁於1812年返回阿根廷,參與西屬美洲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1813年2月,他率部在聖洛倫索擊敗西班牙船隊。1814年提出變北上為西進的戰略方案,即由阿根廷西部翻越安第斯山,首先收復智利,然後由海路解放秘魯。1817年2月率部翻越安第斯山,進軍智利,解放聖地亞哥。1818年4月5日在邁波之戰中取得決定性勝利。1820年8月率阿根廷、智利愛國聯軍經海路北上進攻秘魯。1821年7月解放利馬,宣告秘魯獨立。 推行改革 聖馬丁在秘魯擔任護國公的一年多時間內,公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有利於打破地方封建割據局面,統一國內市場,促進秘魯資本主義的發展。

民族政策 1821年8月12日,頒布解放黑奴的法令規定:1、根據「生來自由」的原則,凡是獨立後出生的奴隸的子女一律均為自由人;2、凡是參加了愛國軍的奴隸均為自由人;3、從外國來的奴隸,一踏上秘魯的國土即為自由人;4、嚴禁奴隸的主人鞭打奴隸;5、奴隸的主人必須負擔奴隸子女的供養和教育費用。 與此同時,他下令廢除奴役印第安人的「委託監護制「、米達制(強制性的勞役制)、債務奴隸制;取消印第安人的人頭稅和私人徭役。對印第安人實行「和睦」政策,尊重其語言、習俗。

經濟改革

1821年9月28日,聖馬丁政府頒布的「貿易法」,取消了秘魯國內各地區的關稅,開放口岸,與各國通商;嚴禁走私販運;公務人員行賄、受賄或瀆職者將被處死。10月,成立「貿易法庭」,徹底變革西班牙殖民統治時期的貿易體制。

鼓勵文教

聖馬丁重視發展文化教育事業,他說,「無知是專制政治最牢靠的支柱」,因此認為:「文化教育是打開富裕之門、促使人民幸福的金鑰匙。我希望人人都從構成自由人的要素的書本中接受教育。」他指出「公共教育乃國家之第一需要」,並於1821年7月創辦一所師範學校,8月28日設立國家圖書館。 他還下令實行「出版自由」,取消審查制度。但對濫用自由、違背公共道德、煽動暴亂、叛變者要依法制裁。

確立政體

1821年10月8日,聖馬丁頒布一項「臨時法規」。這一「法規」被視為秘魯的第一部憲法草案。「法規」宣告秘魯為主權國家,是實行「三權分立」的民主國家。護國公執掌行政權;高等法院掌管司法大權;全國解放後即行召開立法會議。

政治理論 集權思想 聖馬丁在政治思想上主張「集權」。他曾就獨立後的阿根廷應採用的政府體制,有三種看法:1815年前,主張建立中央集權的共和制政府;1816年後,他同意建立「君主立憲制」政府;1830年羅薩斯上台執政後,他支持「強有力的人物」建立「強有力的政府」。

拉美聯盟 聖馬丁提出過整個南美國家形成緊密的聯盟,來實現獨立自由的理想,他認為有必要「組成一個拉丁美洲聯盟,以捍衛政治上的和國民的自由」。這與拉美獨立運動的「先驅者」弗朗西斯科·德·米蘭達的「西班牙美洲」理想及大美洲聯盟計劃不謀而合。而最終,玻利瓦爾系統地提出美洲一體化理論,並有計劃有步驟地採取行動。

歷史評價

聖馬丁在南美洲享有崇高的聲譽,南美人民尊稱他為「解放者」「祖國之父」「美洲歷史上無雙的英雄」,讚揚他是「美洲天空中一顆燦爛的明星」。

有位詩人寫過這樣一首詩讚頌聖馬丁:

聖馬丁無私、善良的手,輕輕揩乾美洲母親的淚水,給母親帶來自由與民主、獨立與歡樂,消除了母親300餘年的痛苦與傷悲!勝利誰能比配?豐功偉績如激動人心的春雷。何等值得自豪啊,祖國純潔高尚的兒子!南美永遠盛開的蓓蕾——聖馬丁,最能使你萬古不朽的,還是你激流勇退!

有人這樣認為:

如果搖籃是祖國的話,聖馬丁是阿根廷人,因為他降生在烏拉圭河畔;如果榮譽是祖國的話,聖馬丁是智利人,因為在邁普平原上,他贏得了南美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勝利之一;如果自由、法律和文明組織也都是祖國的話,聖馬丁是秘魯人,因為他是秘魯的第一個統治者。(引自《國家議會關於解放者聖馬丁將軍歷史的紀錄》 在聖馬丁離開秘魯時,利馬市政會贈送了給他第一代殖民者皮薩羅從西班牙帶到美洲來征服秘魯的旗幟,向自己的解放者表達了崇高的感情:在您的保護下,利馬所代表着的人民,從西班牙的鎖鏈中獲得了自由。 在聖馬丁身後多年,他被稱為「最偉大的英雄,最有道德的公僕,最無私的愛國者」,史學界認為「聖馬丁沒有損害過任何人,卻以基督的容忍,承受了他不該受到的攻擊,而這竟是他退回到謙恭的個人生活中以後。從他的嘴裡沒有流露出損壞他人尊嚴的話,從他的筆下也不曾滑出過有害於名譽的誹謗。在所有這些方面,他是比玻利瓦爾和華盛頓更為偉大的」。(引自《國家議會關於解放者聖馬丁將軍歷史的紀錄》 還有學者評價道:在愛國自我獻身的美德上,聖馬丁是唯一能與喬治·華盛頓相比的;而在戰略和戰術的天才上,即在引導軍隊經歷自然的和人為的、最為艱險的險阻上,又只有聖馬丁可以同拿破崙及漢尼拔相比。(引自《國家議會關於解放者聖馬丁將軍歷史的紀錄》 聖馬丁的聲望在中美洲、甚至北美洲都有一定的影響。和聖馬丁同時代的、尤其是以後的年代裡,北美各國的政界、軍界、學術界對聖馬丁都有着高度的評價。人們把聖馬丁譽為「安第斯山的騎士」「南美洲的華盛頓」、「新世界最偉大的締造者之一」。英、美學者在他們關於南美洲的專著中,高度讚揚聖馬丁,並且公認,沒有人象聖馬丁那樣更「值得被稱作西班牙美洲的華盛頓」。(引自《國家議會關於解放者聖馬丁將軍歷史的紀錄》 美國政治家威廉·澤布朗·福斯特(William Z. Foster)認為聖馬丁「可以放在世界最偉大的資產階級革命領袖之列」,因為「西班牙美洲的每一個國家都有它自己民族革命的英雄」,而聖馬丁卻同玻利瓦爾等人一樣,作為「總的民族解放鬥爭特出的象徵,在整個拉丁美洲,……享有巨大的威望」。(《美洲政治史綱》) 美國學者海斯等所著《全球通史》認為:南部的革命領袖中,最能幹的大概是何塞·德·聖馬丁。 秘魯學者歐亨尼奧·陳-羅德里格斯(Chang-Rodriguez,E.)《拉丁美洲的文明與文化》:聖馬丁曾經為了使別人獲得自由而忘我犧牲。但他在臨終之時卻幾乎被這些人忘記了。在西班牙美洲獨立之父中,他是精神最高尚、最沒有野心的人之一,因此人們稱之為「佩劍聖人」,可謂名符其實。 中國學者李春輝《拉丁美洲史稿》:聖馬丁為南美洲的獨立和解放奮戰十年,在戰鬥中曾多次建立奇勳。……他被譽為阿根廷的國父。拉丁美洲人民至今還緬懷和敬仰他。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