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伊本·西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伊本·西納
伊本·西納
原文名 Avicenna
出生 公元980
逝世 1037年6月18日
國籍 阿拉伯
職業 哲學家、自然科學家、醫生
知名作品 《哲學、科學大全》
《醫典》

伊本·西納(Ibn Sina).,又名維森納(Avicenna),公元980-1037,阿拉伯哲學家、自然科學家、醫生.生於布哈拉(Bukhara)附近的阿福沙納(Afshana),卒於哈馬丹(Hamadan),在花拉子模和伊朗工作。他的著作達200多種,最著名的有《哲學、科學大全》,在當時是高水平的百科全書;另一部巨著是《醫典》,直到17世紀西方國家還視為醫學經典,至今仍有參考價值。

簡介

伊本·西納,有的地方或網站翻譯為伊本·西拿, 生於今塔吉克斯坦第二大城市布哈拉城附近。青年時任宮廷御醫;二十歲時,因王朝覆滅而遷居花拉子模(今烏茲別克斯坦境內的地名);十一年後,因政治原因逃至波斯。博學多才,有多方面的成就。醫學上,豐富了內科知識,重視解剖,所著《醫典》是十七世紀以前的幾百年時間內亞歐廣大地區的主要醫學教科書和參考書, 所以被人們稱伊本西拿為世界醫學之父。哲學上,是阿拉伯亞里士多德學派的主要代表之一。持二元論,並創造了自己的學說。肯定物質世界是永恆的、不可創造的,同時又承認真主是永恆的。主張靈魂不滅,也不輪迴,反對死者復活之說。主要著作還有《治療論》、《知識論》等。

伊本·西拿同時成為哲學家、博物學家、天文學家、數學家,而且被尊為神醫。伊本·西拿公元980年出生在今天的塔吉克斯坦境內,塔吉克人,他的另一個稱呼更廣為人知:阿維森納。阿維森納從十歲開始學習基礎科學和邏輯學。他在醫學領域顯露出卓越的天賦,十七歲那年,在其他醫生都放棄醫治希望的情況下,他醫好了皇帝的病。從此阿維森納的名字傳遍全國。皇帝要重賞這個小神醫,但是阿維森納只提出了一個要求:允許他自由地出入皇帝的圖書館。在年輕的阿維森納看來,圖書館中那些落滿塵埃的古書,要比黃金鑽石更具有光澤。

作為伊斯蘭世界最偉大的學者,阿維森納的興趣實在是太廣泛了,他不僅論著頗多,而且還積極參與到當時的政治生活中,甚至一度當上了一個國家的宰相。不過政治比科學要複雜得多,阿維森納常常從一個國家逃往另一個國家,躲避政敵的追殺。最終,他死於公元1037年,年僅58歲,這個年歲辭世,同他神醫的稱號很不相配。早逝的原因,在於阿維森納生前工作過於辛勤,白天從事政治活動,夜間進行科學研究。他的朋友們建議,他可以生活得平和安詳一些,這樣對身體健康是有好處的。但是阿維森納回答說:"我寧願過寬廣而短促的一生,而不願過狹隘而漫長的一生"。

職業生涯

又名阿維森納。980年生於中亞布哈拉,1037年卒於哈馬丹。自幼在布哈拉求學,年輕時即在數學、物理、哲學、醫學各方面取得卓著的成就。他從20多歲起週遊各地,晚年在伊斯法罕度過。伊本?西納精通阿拉伯音樂,對希臘音樂理論很有研究,他用阿拉伯文撰寫的《治療之書》是一部百科全書性質的著述。其中音樂部分與算術、幾何、天文並列。在此書中,他從音階、曲調、節奏等各方面對阿拉伯音樂進行剖析,詳盡地介紹了阿拉伯的樂器、調式、作曲法以及韻律學的特點等。他對阿拉伯音樂調式理論的創建和發展作出了貢獻。根據他的主張,阿拉伯音樂採用12種主要調式。他的音樂理論成為後世阿拉伯音樂學的理論依據之一,在阿拉伯音樂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人物生平

關于山脈的形成,他認為有兩種可能,一類是伴隨着地震的陸地上升,另一類是由風雨侵蝕地面而成。他提出在地球的漫長歷史中,海洋和陸地曾不止一次地更替着。古代的人熱衷於鍊金術,幻想用廉價金屬製造黃金。而阿維森納明確地指出,金屬是不可能相互轉化的。這種觀點在當時可謂標新立異,並威脅到一些江湖術士的飯碗。他對金屬性質的認識得益於對礦物的深入研究,他提出對岩石和礦物的分類,得到廣泛的傳播,一直影響到近代科學。

伊歷三百七十年,伊本·西拿出生於布哈拉城,在那裡他度過了生活的最初階段。當時的布哈拉學者和文學家雲集,擁有許多大圖書館。這一學術氣氛對伊本.西拿的學習幫助不小,當時,他的父親為他指定了一些老師,讓他跟着他們學習。還不到十歲他就背記了《古蘭經》並學習了阿拉伯語和文學。

伊本·西拿熱衷於研究各種希臘著作。還小的時候他就已精通醫學,許多年長的醫生都向他求教,病人從四面八方湧來找他看病。於是他有機會接近王族,他們為他打開自己的私人圖書室,這使得他在完成學業和深入研究方面獲益匪淺。

伊本·西拿精通數學、天文學、物理學、哲學、音樂、醫學、邏輯學,他在這些學科方面有許多有價值的著作。這足以證明他是個天才。他的著作被翻譯成拉丁語,對近代的歐洲文藝復興產生重大影響。

二十歲時,伊本·西拿編著了著名的醫書--《醫典》,這部著作是醫學界重要的參考資料,被譯成幾十種文字,公元十五世紀它的拉丁語譯本被重印十六次,十六世紀又被重印二十次,直至十五世紀末期它仍是歐洲各大學的教科書。

社會評價

伊本·西拿是第一個在外科手術中使用麻醉劑的醫生;是第一個發現人體中有寄生蟲存在的醫生。他在關於胃潰瘍、癌症、糖尿病、母體的血液流向胎兒等方面都有許多論文。與此同時,他還在藥劑、草藥、解剖、營養等方面留有著述,除此之外,他還有哲學、邏輯學、文學、天文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音樂等方面的著述。

經常往來於各個伊斯蘭國家給他豐富了經驗,增長了見識。他也參與政治,他曾兩次任部長級的職務,但他的政治生涯卻並非一帆風順,他曾進過監獄,曾受到過死亡的威脅。

伊本·西拿在遇到科學上的難題時往往到清真寺向安拉做祈禱、禮拜,企求安拉使困難對他變容易。伊本·西拿並不是悲觀者,但他是一個勇於面對生活的樂觀者。

儘管遭受種種困難,儘管他經常從一個地方遷移到另一個地方,但他卻仍著述了大量有價值的著作,為此撒爾頓和其他的西方學者把他列入世界級的學者和東方偉大哲人的行列。

西方的一部分哲學家說他是伊斯蘭的亞里士多德和希波革拉第(希臘名醫,公元前460--359年),他是一位精通多門學科的世界級的學者,他的著述和論文達二百七十六部。《痊癒》是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該書有十八卷,其中有一些篇幅涉及到邏輯學和自然科學。

關於他的經典之作——《醫典》

一個人能夠同時成為哲學家、博物學家、天文學家、數學家,而且被尊為神醫,簡直是不可思議的,而伊本·西那卻做到了。伊本·西那公元980年出生在今天的烏茲別克克斯坦境內(歷史上屬於塔吉克),他的另一個稱呼更廣為人知:阿維森納。阿維森納從十歲開始學習基礎科學和邏輯學。他在醫學領域顯露出卓越的天賦,十七歲那年,在其他醫生都放棄醫治希望的情況下,他醫好了國王的病。從此阿維森納的名字傳遍全國。國王要重賞這個小神醫,但是阿維森納只提出了一個要求:允許他自由地出入國王的圖書館。在年輕的阿維森納看來,圖書館中那些落滿塵埃的古書,要比黃金鑽石更具有光澤。

作為伊斯蘭世界最偉大的學者,伊本·西納(阿維森納)的興趣實在是太廣泛了,他不僅論著頗多,而且還積極參與到當時的政治生活中,甚至一度當上了一個國家的宰相。不過政治比科學要複雜得多,阿維森納常常從一個國家逃往另一個國家,躲避政敵的追殺。最終,他死於公元1037年,年僅58歲,這個年歲辭世,同他神醫的稱號很不相配。早逝的原因,在於阿維森納生前工作過於辛勤,白天從事政治活動,夜間進行科學研究。他的朋友們建議,他可以生活得平和安詳一些,這樣對身體健康是有好處的。但是阿維森納回答說:「我寧願過寬廣而短促的一生,而不願過狹隘而漫長的一生。

《醫典》內容十分豐富,全書約100萬宇,共分5卷.每卷又分若干章節.第1卷為總論,綜合概述了醫學定義、基本學說和一般方法,着重論述了人體構造、疾病與自然環境的關係,首創性地把人的疾病分為腦科、內科,神經科、胸科、婦科、外科、眼科等,並分門別類地對各種疾病的起因、症狀的治療加以詳細記述.第2眷為藥物學,書中列舉的藥物達670種之多,對各種藥物性質、功效、用途作了詳細的敘述,還記載了將水過濾或煮沸的蒸餾法以及酒精製造法等。第3卷為病理學,書中對腦膜炎、中風,胃潰瘍等病因、病理有過科學的分析.特別是提出了鼠疫、肺結檳、麻疹,天花等病是由肉眼看不見的病原體造成的,致病的物質(即微生物)是通過土壤、水和空氣傳播的。第4卷為各種發熱病、流行病及外科等病狀.書中提出了對流行病的預防和保健衛生措施。第5卷為診斷;治療方法及配方。書中主張對疾病的治療應採取養生、藥物和手術三者兼施並用,記述了切脈、觀察症候、檢驗糞尿等診斷方法,對切脈列舉了48種脈象,其中有35種同中國晉代太醫令王叔和所著的《脈經》相吻合.中國醫學中診治糖尿病的方法,在《醫典》中也有類似記述.還記載了膀胱結石的摘除術、氣管切開和外傷、瘡癤等治療方法,對藥物的膏、丹、丸、散、液、劑的配方、劑量、製作等作了詳細介紹.《醫典》不僅總結了阿拉伯醫學臨床的豐富經驗,而且建立了較系統的醫學理論體系。

它直接繼承了古希臘的醫學遺產,也吸收了中國、印度、波斯等國醫藥學的成就,匯集了歐亞兩洲許多民族的醫學成果,體現了當時世界醫學和藥物學的先進水平。《醫典》問世後被世界醫學界奉為「醫學經典」。

12世紀西班牙人首先將其譯成拉丁文,繼而猶太人加以注釋,以手抄本的形式傳到歐洲。15世紀隨着中國印刷術在歐洲的傳播,《醫典》更被歐洲和中亞各國廣為印行,僅西歐就印行27次之多。意大利、法國、德國、英國等各大學的醫學教育,把《醫典》作為基本教材,代替了希臘蓋倫的醫學著作,一直繼續到18世紀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