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從詩詞里讀懂郫都風景(朱曉劍)

從詩詞里讀懂郫都風景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從詩詞里讀懂郫都風景》中國當代作家朱曉劍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從詩詞里讀懂郫都風景

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到郫都區去,訪望叢祠,看鄉村街景,都有不一樣的況味。那以後就陸續走進郫都,不只是在城區閒逛,友愛、安德、唐昌、團結、三道堰等鄉鎮都留下腳跡,感受到郫都新時代的變化。偶然看到一冊張浴新、孫宗烈的《崇寧夢華卷民俗解讀》介紹唐昌的民風民俗,甚為有味。這幾年我偏愛詩詞里記述的內容,既有風物又見風景,只因這樣的記錄很小眾,常常不被引起關注。故而,值得將這些詩詞所描述的風景呈現出來。

郫都作為古蜀國的都城,現在留下的遺蹟也還有望叢祠,其見證了川西歷史風雲。在詩人的筆下,望叢祠是其中的代表,我曾數次來到這裡吃茶,雖未遇到望叢賽歌會,卻能體驗古蜀歷史的滄桑。

何紹基《謁望叢祠》:「蜀王墳上草青青,翠柏蒼松護鱉靈。一代勛名高禹績,千秋揖讓近虞廷。荊屍浮處人爭異,蜀魄啼時夢乍醒。無限荒丘環寢殿,丹楓老樹作人形。」其生態環境真的是沒話說。後來也多有詩人到望叢祠去,也留下相似的詩行。但對我來說,這望叢祠雖然很熟悉,卻還是有一種「熟悉的陌生」,那是因我們以今天的視角去洞察古蜀歷史,也可能只是一種「猜想」。

再來看看子云亭,清代游幕入川,後寓郫縣的金城說:「江漢湯湯獨炳靈,郫筒千載尚名亭。花迎問字人來徑,車滿新醅客到庭。修竹猶堂上鳳,童烏已識案中經。至今投閣遺余痕,寒夜空來腐草螢。」這間名亭讓人嚮往。在郫縣亦有子云閣,楊升庵在詩里說它「落景登臨縣郭西,坐來結構與雲齊,平郊遠訝行人小,高閣回看去鳥低。」此閣在明末清初被毀,清代建為岷陽書院,現則為郫筒鎮第一小學。從這裡路過,不免遙想當年的勝景了。郫都不只有亭。閣,還有名園,清代閻霞九在一年三月三和同事登觀稼亭:「情鍾林下客,景觸宦遊人,卻愛鶯求友,翻欣燕作鄰。一樽沱水釀,千里曲江春。談笑風塵里,而今盡滌塵。」只是不止這觀稼亭在何處了。

在詩人的筆下,郫都的風景卻是值得記取,這裡以平原為主,間有丘陵。堰水環繞,煙蒼竹翠,田園景色最為可觀。至今,在綠道或鄉間漫遊,也可體味舊時風采。范成大宋淳熙四年(1177)路過崇寧時,寫下《入崇寧界》:「桑間三宿尚回頭,何況三年濯錦游。草草郫筒中酒處,不知身已在彭州。」這等感覺想來也十分的美妙。曾任郫縣知縣的李馨寫有《郫縣道中巡禮》,讓我們跟着他的腳步去看一看:「行行榿木引春程,望里平田到眼明。水逼雲回子云宅,春隨人入杜鵑城。漫愁發白身行健,較喜燈紅夢易成。縣酒連筒湮古制,市醪味薄亦堪傾。」看着竹林盤環繞的居所,以及遍野的風和景象,讓人不免想起歲月靜好之類的詞句來。

犀浦最初置縣是中唐時期,北宋時改為鎮,清代為犀浦場。顧復初也到過犀浦,在《同葉雪蓀郎中至犀浦》里說:「西山隱隱在郊扉,野店溪橋入翠微。春草馬蹄兼蝶舉,夕陽牛背帶鴉歸。清渠激溜村舂急,古木寒花市火稀。賴有故人留我宿,一樽綠酒卸塵衣。」今天我們津津樂道的「西山」,顧復初當年在犀浦就可以望見了。在犀浦市外有小茶園,「小聚茶園坐似春」,如此風景在郫都可是隨處可見。

這是舊時郫都風光。龍樹准曾走訪友愛鄉農科村的農家樂,也有題句:「盆栽雨林木,壁畫歲寒松。一桌家常菜,滿盤鄉土風。」這真是寫出了農家樂的特色。張漢民曾到訪宋代詩人張俞在郫都的故居:「桃花灘水泛桃花,憑弔重臨告士家。蠶婦再吟猶墮淚,千年碑碣付蟲沙。」

郫都這邊風光好,而郫筒酒乃一大特色,吃過此酒的詩人也會留下詩行。如李調元在《題郫筒池酒泉亭》里說:「止知地下有,誰意在人間?李白詩空好,劉伶去不還。亂鴉啼柏樹,老隸守柴關。可似廉泉否?知君不赧顏。」這酒與江西贛州的廉泉可媲美了。

如今行腳郫都,再對照這些詩歌就欣喜地發現,郫都變得更加靚麗,也許我們該留下更多有故事的詩詞吧。 [1]

作者簡介

朱曉劍,中國作協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成都文學院駐院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