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人間有味,是清歡

人間有味,是清歡
圖片來自六圖網

人間有味,是清歡,選擇清歡,就是選擇減法,在我們捨棄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綁,回到最單純的歡喜,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

目錄

原文

林清玄曾說:

清歡,是一種生活姿態,是一種尋找自我方式,它不需要遠離我們熟悉的生活,不需要逃離固有的環境,它並非來自別處,而是來自我們對平靜、疏淡、簡樸生活的追求和熱愛。

當一個人可以品味山野菜的清香,勝過了山珍海味,體會靜靜品一壺烏龍茶,比在喧鬧的晚宴更能清洗心靈,這就是「清歡」。

人生最美好的擁有,莫過於清歡。

以清歡之心與世界相處,與他人相處,與自己相處。無言中氣質盡顯,清靜中歡喜自生。

五柳先生陶淵明,在彭澤當縣令時,因為不肯獻媚於朝廷派下來的官員,長嘆一聲:

「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便掛冠而去,離開只當了83天縣令的職位,回家種田去了。

在蒔花弄草澆水灌溉之餘,寫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句,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是他當時生活的真實寫照。

讀着他的詩句,眼前總會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

青山隱隱,白雲悠悠,一位老人頭戴一頂斗笠,在竹籬圍成的菜園裡鋤草,背後三間茅屋,炊煙裊裊,屋前溪流潺潺,鴨子在水裡扎猛,何其美哉?

人生在世,不過短短几十載,遠離塵世的喧囂和紛爭,找一片屬於自己的空間,做自己喜歡的事,享受一份清歡,實在是一種福分。

張季鷹在洛陽做官時,因見西風吹起,想起家鄉的菰菜羹和鱸魚膾,便說:

「人生中最難得的是舒心和如意,我怎麼能為了名利和地位遠離家鄉數千里做官呢?」

說完,就辭官回家吃鱸魚去了,真是一個率性之人,率性得有些可愛。

可是,這樣的人太少了,畢竟這需要超常的膽識和智慧,一般人做不到。

近日,一篇名為《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引來不少討論,甚至文章中所說的「同齡人」、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瑋煒也公開表態,「別為了流量,扭曲了價值觀和美好生活」。

不可否認,有些人年紀輕輕,卻已經年薪百萬,去過無數國家,見過無數名人......

可是,誰說成功只有一種,同齡人之間只有拋棄與被拋棄?

發明共享單車造福社會是一種幸福,騎上共享單車遍覽風景也是一種幸福,人生波瀾起伏是一種資本,日子安安穩穩也羨煞旁人,從來沒有一種度量衡可以為生活統一打分。

恰如有人說,每個人都是一條河流,它的幸福來源於享受沿途的風景,感受生命的不同際遇帶來的新視野,而不是強迫自己到達自己去不了的彼岸。的確,成功不是功利的代名詞。

在每個人的坐標系中,需要超越的從來都不是同向而行的同齡人,而是一個個標註成長的過往節點,是屬於過去的自己。

正如一首小詩里寫的那樣,「你沒有落後,你沒有領先,在命運為你安排的屬於自己的時區里,一切都準時。」

在墨西哥,有一個離我們很遠卻又很近的寓言。

一群人急匆匆地趕路,突然,一個人停了下來。

旁邊的人很奇怪:為什麼不走了?

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靈魂落在了後面,我要等等它。

是啊,我們都走得太快。然而,誰又打算停下來等一等呢?

如果走得太遠,會不會忘了當初為什麼出發?

林清玄曾說:

我只願心懷清歡,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

身為凡夫俗子,無法像陶淵明這般,有那般才情和勇氣,過一種遠離世俗的桃源生活,但在繁忙的生活中,我們依然可以停下來,等一等自己的靈魂,尋找到屬於自己的清歡!

人間有味是清歡,就是在滄海橫流中「歷事練心」,事是「境界」,心是「平常心」。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有千百種人生。

選擇清歡,就是選擇減法,在我們捨棄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綁,回到最單純的歡喜,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

在燥熱的暑天喝一杯茶,在雪夜的風中看一盞燭火,在黃昏的晚霞里觀夕陽沉落。

在蟬聲高唱的樹林裡穿行,在松子掉落的深夜想起遠方的朋友,在落下的一根白髮里,浮出一生最愛的面容……[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