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人間有味是清歡(宋代蘇軾詩作)

人間有味是清歡(宋代蘇軾詩作)

蘇軾詩作
圖片來自搜狗網

《蘇軾詩詞經典•永恆珍藏版:人間有味是清歡•蘇軾的詞與情》內容簡介:蘇軾的詞另闢蹊徑,於剪紅刻翠外別立一宗,以清曠之氣登大雅之堂。他不刻意為文,而文絕千古;不刻意為人,而名重九州。從他的筆端,我們感受他美麗而別有趣味的人生:年少的輕狂、與友人同醉的暢快、與手足聚散的不舍、大徹大悟的輕鬆;聽到人類情感之弦的振動,有喜悅,有愉快,有夢幻的覺醒,有順從的忍受。面對命運的捉弄,他深得其樂、盡情享受,向世人演繹「寵辱不驚」的風華。 讀他的詞,可以爽口,可以怡情,可以遣懷;品他的人生,感動、敬佩、憐惜相互交織。

目錄

內容簡介

《蘇軾詩詞經典•永恆珍藏版:人間有味是清歡•蘇軾的詞與情》編輯推薦:他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偉大的書法家,是散文作家,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這就是蘇東坡,刻在記憶深處的名字。如果我們只記得蘇東坡被後人灌注的眾多身份,而不知他一生的風雨路程,如看電影只看到結尾,忽略了其中感人的細節和精彩的片段。事實上,他既寫詩填詞做文章,又躬耕與東坡;既喜愛自然美景,又不能抵禦美食的誘惑;既荒唐地祈神求雨,又嚴肅地興修水利;既對亡妻、愛妾一往情深,也對歌伎百般愛憐;既有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又時刻念叨山水田園……跟隨他的腳步,一路前行,猶如漫步於的畫卷,沉醉於起伏的樂章……

媒體推薦

詞至東坡,傾盪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劉辰翁

三代以下詩人,無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王國維

人的一生就像一齣戲,只有落幕後才能判斷這齣戲的好壞。 ——林語堂

圖書目錄

離歌少年狂 燭下花前,曾醉離歌宴——一斛珠(洛城春晚) 江上哀箏遣誰聽——江城子(鳳凰山下) 十年生死兩茫茫——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佳人言語好,不願求新巧——南歌子·感舊(寸恨誰雲短) 樂而不淫,是為才子——減字木蘭花(鄭莊好客) 惟有朝雲能識我——殢人嬌·贈朝雲(白髮蒼顏) 蘇子呼朋醉 故人不見,舊曲重聞——行香子·丹陽寄述古(攜手江村) 亦師亦友老仙翁——西江月·平山堂(三過平山堂下) 竹溪花浦曾同醉——虞美人(波聲拍枕長淮曉) 詩人相得古來稀——八聲甘州·寄參寥子(有情風萬里卷潮來) 悲歡共手足 二陸初來俱少年——沁園春(孤館燈青) 明月幾時有——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此生此夜不長好——陽關曲·中秋作(暮雲收盡) 世事一場大夢——西江月·中秋和子由(世事一場大夢) 身如不繫舟 不做世間閒客——南歌子(日出西山雨) 親射虎,看蘇郎——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 不忍輕別是徐州——江城子·別徐州(天涯流落) 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掛疏桐) 天涯何處無芳草——蝶戀花·春景(花褪殘紅) 身如不系之舟——千秋歲·次韻少游(島外天邊) 快哉明月夜 愛江山,不愛虛名——行香子·過七里灘(一葉舟輕) 遙想公瑾當年——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

序言

有一種江海叫蘇子 從蘇東坡身上,能讀出北宋的味道。 這是一個精緻典雅的朝代、一個逞才鬥巧的朝代,這是一個在沉思中追求新趣的朝代,這是一個掌握不了自己命運的朝代。東坡只能屬於北宋,就像阮籍只能屬於魏晉,李白只能屬於盛唐。 東坡不刻意為文,而文絕千古,不刻意為人,而名重九州。他只不過「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得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這是東坡的文章之道,亦是他的人生之道。 於散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於詩,他站到了宋詩的最高點;於書法,他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合稱北宋四大家;於繪畫,他最早提出文人畫概念;於詞,他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流派……東坡的創造力讓人羨慕而驚訝。趙翼說他:「天生健筆一枝,爽若哀梨,快如並剪,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東坡自己也毫不謙虛:「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 自成江海的他,隨意施出一瓢,便能灌溉大片田園。但他最成功的作品,既不是《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不是《赤壁賦》,也不是他畫的墨竹,而是他自己———他那美麗、豐富而別有趣味的人生。 不管他本人願不願意,在有着濃厚「彰善癉惡」傳統的中國,一個人死後即自動成為楷模或者箭靶。史書留名是對生者的警戒,即使皇帝也要忌憚史官手中的那根筆;對死者,則是生命價值的再次體現。 東坡不幸,一生仕途坎坷,屢遭貶謫。但後人卻因東坡的不幸而幸。假設東坡逢聖朝,遇明主,無災無難到公卿,生前尊顯富貴,死後備極哀榮,那麼世間不過多了一位能詩善詞的富貴閒人,而錯失的將不可估量:黃州東坡荒礪的田地里,生長着在厄運中保全自我的法門;惠州瘴氣瀰漫的林間,散布着從悲痛通往閒適的路徑;儋州卑濕蒸溽的天地中,潛藏着「習而安之」、無失無得的人生哲學。但他沒有一直倒霉,中間還走過幾次運,「三入承明,四至公卿」。他的一生,像極了命運的惡作劇。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