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人生最難不禽獸(趙呆子)

人生最難不禽獸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人生最難不禽獸》中國當代作家趙呆子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人生最難不禽獸

孟子曰:「食色,性也。」

這句話正是把人還原到了禽獸狀態。

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其最低的、也是最基本的層次是生理需求。而所謂「生理需求」者,也不過是「食色,性也」的另一種說法而已。

看來,從某種意義上說,人是無法超越禽獸而為人的。

可人類還真是怪種,特別是中國人,卻偏想超越了去。

怎麼辦呢?僅從「性」的角度講,其做法大抵不過三樣。

第一樣有點簡單粗暴,且大多是被迫的。即或者把男的陽物割了,或者給女的上了鎖。當然也有自願的,如《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之流,為了練得絕世武功,竟然自宮。

第二樣是宋明理學提出的「存天理,滅人慾。」這裡面也有被迫的意味,但在被迫之前,他先給你說一番道理,讓你認為這樣做是對的。豈不知,「人性」也為「天理」乎?

第三樣嘛,算是從外國輸入的,即佛教里的出家男女,所謂和尚尼姑者是也。他們大抵也是先說眾生平等,承認人與禽獸一樣,再說所有的需求都是苦和空的等等一番道理,然後在你信服的情況下,進行持戒修行,持什麼戒呢?自然包括了人性中的「禽獸性」。

這三樣方法,在我看來,都非常人所能為,所以我說,「人生最難不禽獸」。

但是,生活中,我們真說某某某是禽獸,似乎又算是罵人。

那麼,人與禽獸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呢?

仔細想來,大概是這樣子的吧:人是禽獸不假,但並非普通的禽獸,所以做起來就難得多。

一是作為人,即使要做「禽獸之事」,也還要是要與普通的禽獸有些區別的。比如「食」吧,人比起禽獸來,要講究得多,要先把東西做得好看些,然後放在盤子裡,還要坐下來拿了筷子或者刀叉吃;再比如「性」吧,則更是講究。首先要符合人倫,要專一,其次要背了人做,平時還要穿上衣裳遮了羞處,好好地做個「衣冠禽獸」。

二是作為人,雖超越不了禽獸,但除了「禽獸之事」,還有着更多的「人事」要做。比如馬斯洛先生說的其他幾個層次的需求,也比如中國儒家所說的齊家治國平天下等等。

看來,「禽獸之事」可伴隨終生,但一生只做「禽獸之事」又不算做人。正所謂「人皮難披」啊。

可既然做了人,「人皮難披」也得披。

怎麼披呢?

看看古人的說法,似乎又各有其道。

就孟子說吧,馬斯洛的觀點有點隨他,他承認「食色,性也」,但他又不就此止步,他說,還有比這更重要的「人事」要做,要「捨生取義」,要達到「自我實現的需求」。

相對於孟子,莊子則反其道而行之,在他的眼中,能做「扶搖直上九萬里」的大鵬,故然很好,但沒那本事,也不妨做個「翱翔蓬蒿之間」的寒蟬或小灰雀。在生死和道義上,他老人家更願意趨於人最基本的生理本質,「寧生而曳尾塗中。」卻不願「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

佛家呢,相比儒道,則顯得更為決絕,別說禽獸了,還要發願超脫生死與輪迴,連人也不做了。

[1]

作者簡介

趙呆子,筆名海鷗。曾經從事過15年新聞宣傳工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