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五穀蟲炮製方法與標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五穀蟲炮製方法與標準

【藥材來源】

五穀蟲為繩科昆蟲大頭金繩Chrysomyia megacephala (Fab.)或其近緣昆蟲的乾燥幼蟲。

【古代炮製方法】

宋代有取蛆淘淨,入竹簡中封之,待干研末的方法(《總錄》)。明代有蛆,流水漂淨,曬乾為末的炮製方法(《綱目》)。清代有研末,香油調敷的記載(《便讀》)。

【現代炮製方法】

1、五穀蟲:原藥材揀淨雜質,簸去泥屑,開水略泡,曬乾。

2、炒五穀蟲:取淨五穀蟲置熱鍋內,用文火炒至外表焦黃色,發香為度。

【飲片性狀】

本品為扁圓柱形。頭部較突,黃白色,有的略透明,疏鬆脆易碎,斷面多空泡,無臭味。炒後呈焦黃色,具香氣。

【炮製目的】

五穀蟲味咸,性寒。歸脾經經、胃經。具有清熱,消滯的功能。 五穀蟲一般炮製後入藥。炒後產生焦香氣,焦香入脾,增強健脾、消疳積的作用。用於小兒疳積、腹脹、疳瘡。

【臨床應用】

制用 1、小兒疳積常與麝香、黃連等同用,具有消疳積腹脹、疳瘡等作用(《總錄》)。

2、熱痢吐食單方研末服用,用於服熱藥所致的病證(《綱目》)。

【總結】

五穀蟲從宋代開始就採用了不同的炮製方法。現在《中國藥典》和各地的炮製規範均不收載五穀蟲。但五穀蟲治療小兒疳積療效特佳。《綱目》載:「治小兒諸積疳瘡,熱病譫妄,毒痢作吐」。目前,五穀蟲根據中醫臨床用藥的需要臨方炮製。 [1]

【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篩去灰屑。

【飲片性狀】

呈扁圓柱體,頭部較小。黃白色,有的略透明。全身具14個環節。無足。質鬆脆易碎,斷面多空泡。氣微臭。

【炮製作用】

五穀蟲性味成、甘,寒。歸脾、胃經。具有健脾消積,清熱除疳的功能。炮製後除去灰屑雜質,使藥物純淨,用於疳積發熱,食積瀉痢,疳瘡、疳眼,走馬牙疳。如治小兒一切諸疳的提疳丸(《小兒衛生總微論方》);治熱痢吐食(《本草綱目》);治疳眼的消疳丸(《蕙怡堂經驗方》)。五穀蟲焙焦為末,外敷治小兒走馬牙疳(《幼科指南》)。

【炮製研究】

五穀蟲以米泔浸始載《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後出現流水漂淨(《本草綱目》),焙焦為末(《幼科指南》)。現多除去雜質後研末。炮製後使藥物潔淨,便於調劑和製劑,其成分含量基本不變。 [2]

【炮製方法】

1、五穀蟲:原藥材揀淨雜質,簸去泥屑,開水略泡,曬乾。

2、炒五穀蟲:取淨五穀蟲置熱鍋內,用文火炒至外表焦黃色,發香為度。

【飲片性狀】

本品為扁圓柱形。頭部較突,黃白色,有的略透明,疏鬆脆易碎,斷面多空泡,無臭味。炒後呈焦黃色,具香氣。

【炮製目的】

五穀蟲味咸,性寒。歸脾經經、胃經。具有清熱,消滯的功能。 五穀蟲一般炮製後入藥。炒後產生焦香氣,焦香入脾,增強健脾、消疳積的作用。用於小兒疳積、腹脹、疳瘡。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