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五色梅(馬鞭草科植物)

 五色梅

來自 植物界 的圖片

中文學名:五色梅

界:植物界

唇形目馬鞭草科

馬纓丹屬

唇形系列花卉植物

五色梅,為唇形目馬鞭草科馬纓丹屬、唇形系列花卉植物。 [1]

目錄

簡介

五色梅:別名馬纓丹_山大丹_如意草_五彩花_五雷丹_五色繡球_變色草_大紅繡球,為唇形目馬鞭草科馬纓丹屬、唇形系列花卉,原產於南美洲熱帶地區,我國廣東、海南、福建、台灣、廣西等省區有引種栽培,且已逸為野生。五色梅可入藥,但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不能過量。五色梅耐修剪,要使其成為圓頭狀優美樹冠,需經常進行摘心。。

直立或半蔓生常綠小灌木。由多數小花組成一個大的花序,花冠根據品種和開花時間的不同,有黃、紅、粉紅、橙等色,有時還夾雜着藍色,每個花序都五顏六色,故稱五色梅。在適宜條件下全年都可開花。

顏色分類:橙色_黃色 莖形分類:直立 葉序分類:對生 葉形分類:卵形 光照需求:中光

開花季節:全年 培育難度:中等 適宜溫度:24℃±4℃ 酸鹼範圍:6.2±.6(PH)

五色梅植物特徵

株高高1m左右,莖枝無刺或有下彎鈎刺。全株被短毛,有一強烈氣味,故廣州又稱為「臭花簕」。多分枝,小枝方形。葉對生,葉卵形至卵狀橢圓形,葉面多縐,先端漸尖,邊緣有鋸齒,兩面都有糙毛。

五色梅種植方法

適應性強,性喜溫暖、濕潤、向陽之地。耐乾旱、瘠薄、稍耐陰,不耐寒。在南方基本是露地栽培,北方可作盆栽擺設觀賞。對土質要求不嚴,以肥沃、疏鬆的沙質土壤生長最好。氣溫10℃以上,葉片不脫落。

五色梅繁殖方式

五色梅開花形態

花期5-10月。頭狀花序腋生,花序梗長於葉柄1-3倍。苞片披針形,有短柔毛,花萼管狀,頂端有極短的齒。果實圓球形,成熟時紫黑色。花初開時常為黃或粉紅,繼而變成橘黃或橘紅,最後呈紅色,先後開放,黃紅相間,猶如綠葉扶彩球,因此得名。

參考來源

  1. 五色梅, 植物界,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