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雲南碎米薺
雲南碎米薺原圖鏈接

中文學名:雲南石芥菜

拉丁學名:Cardamine yunnanensis Franch.

別 稱:雲南碎米薺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白菜花目

科:十字花科

屬:碎米薺屬

種:雲南石芥菜


雲南碎米薺(學名:Cardamine yunnanensis)是十字花科碎米薺屬的植物。分布在中國大陸的雲南、四川、西藏等地,生長於海拔1,030米至3,600米的地區,多生在林下陰濕處、山坡溪邊和草叢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1]

目錄

形態特徵

 
雲南碎米薺原圖鏈接
 
雲南碎米薺原圖鏈接

植株高15-60厘米。莖單一,稍曲折,不分枝或有時近基部分枝,表面有溝棱,無毛,有時被少數短柔毛。基生葉於花開後凋萎;莖生葉 有葉柄,柄長1-3厘米,基部稍擴大抱莖,有時兩側延伸成1對短而小的葉狀耳,小葉1-2對,偶有3對的,通常着生下部的小葉單生不成對,頂生小葉卵形,長1-5厘米,寬7-24毫米,頂端尾狀或變鈍,邊緣有不整齊鈍齒,基部寬楔形,小葉柄顯著,側生小葉卵形,比頂生的 稍短,頂端通常鈍圓,有時漸尖,邊緣鈍齒亦多變化,基部歪形,通常圓或寬楔形,多數具短柄,有時無柄;全部小葉疏生貼伏狀短毛,有時具緣毛。總狀花序結果時伸長,花少,花梗纖細,長5-7毫米;萼片長橢圓形,外輪的稍狹,長2-2.5毫米,邊緣膜質;花瓣白色,倒卵形,長4-5毫米,頂端圓或微凹,基部寬楔形;雄蕊近於等長,花絲扁平,稍擴大,花葯長圓形;子房疏被毛。長角果細長,長2.2-3.6厘米,兩端漸尖;果梗斜升開展,長7-15毫米,偶有長達2厘米者。種子橢圓形,長約2毫米,褐色。花期5-8月,果期7-9月。

生活型:短命多年生,稀一年生草本;
株:高達45厘米;
莖:根狀莖細;莖分枝,具棱;莖生葉柄長2-5厘米,基部箭形,半抱莖,羽狀複葉;頂生小葉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5-5厘米,寬1-2.5厘米,先端鈍或尾狀漸尖,基部圓或楔形,下延成小葉柄,柄長1-1.5厘米,邊緣具圓鈍齒或淺圓裂;側生小葉1-3對,與頂生小葉相似而稍小,基部稍偏斜,最下的側生小葉常不成對;
葉:莖生葉柄長2-5厘米,基部箭形,半抱莖,羽狀複葉;頂生小葉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5-5厘米,寬1-2.5厘米,先端鈍或尾狀漸尖,基部圓或楔形,下延成小葉柄,柄長1-1.5厘米,邊緣具圓鈍齒或淺圓裂;側生小葉1-3對,與頂生小葉相似而稍小,基部稍偏斜,最下的側生小葉常不成對;
花:花序少花;萼片長2-2.5毫米;花瓣白色,長4-5毫米,先端圓,基部寬楔形;花絲扁;
果:長角果長0.5-1厘米,斜開或平展;
種子:種子長約2毫米,褐色;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030-3600米山坡溪邊、林下陰濕處或草叢中。

分布範圍

產自四川西南部(城口、寶興、南川、米易等縣)、雲南北部和西北部(鶴慶、德欽、中甸、漾濞、昆明)及西藏(米林、波密、吉隆、林芝、聶拉木等縣)。模式標本采自雲南鶴慶縣大坪子。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