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了解鳳慶大葉茶

鳳慶大葉茶,原產雲南省鳳慶縣。雲南南部、西部茶區廣泛栽培。四川、廣東、廣西、海南、福建等省區曾大面積引種。1985年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國家品種,編號GS13013—1985。

鳳慶大葉種:屬於有性系、喬木型、大葉類、早生種。原產於臨滄市鳳慶縣大寺鄉、鳳山鎮等地,目口明代《徐霞客遊記》記載的「太華茶」。[1]

目錄

分布

主要分布在鳳慶、昌寧等滇西茶區。是我國1984年首次認定的國家級良種,編號為「華茶13號(GsCTl3)」。樹姿直立或開張;葉形橢圓或長橢圓,葉色綠潤,葉面隆起,葉質柔軟,便於揉捻成條。嫩芽綠色,滿披茸毛,持嫩性強,一芽三葉百芽重9.0克,較勐庫大葉種輕,沒有勐庫種肥壯。

春茶一芽二葉含氨基酸2.9%,茶多酚30.2%,咖啡鹼3.2%,兒茶素總量13.4%。故成品茶條秀毫顯,鮮爽度優於勐庫種,但收斂性(茶氣)強而弱於勐庫茶,滋味濃而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種。

形態特徵

有性系。喬木型,大葉類,早生種。二倍體。

植株高大,樹姿開張或半開張,主幹顯,分枝較稀,葉片水平或上斜狀着生。葉橢圓形,葉色綠,富光澤葉身稍內折,葉面隆起,葉緣波狀葉齒稀淺,葉質厚軟。芽葉較肥壯,綠色,茸毛特多,一芽三葉百芽重119.0g。花冠直徑3.2~4.5cm,花瓣6~7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4裂。果徑2.2~3.5cm,種徑1.5~2.1cm,種子百粒重169.0g。

芽葉生育力強,持嫩性強。春茶開採期在3月中旬,一芽三葉盛期在3月下旬或4月上旬。產量較高,每667平方米可達140kg左右。春茶一芽二葉干樣約含氨基酸2.9%、茶多酚30.2%、兒茶素總量13.4%、咖啡鹼3.2%。適制紅茶、綠茶。制紅茶,香氣高銳持久,滋味濃強鮮醇;制雲南綠茶,香高,滋味濃厚鮮爽。抗寒性較弱。結實性強。

栽培要點

深挖種植溝,施足基肥,育苗移栽採用雙行雙株或雙行單株種植,每667平方米植3000株左右,嚴格多次低位定型修剪。注意防寒。

適栽地區

年降水量800mm以上、最低氣溫不低於 -5℃的西南和華南茶區。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