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習慣的細節傷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習慣的細節傷害,細節傷害像一把軟刀子,一點點切割着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僅有的那點溫情,直至真心灰冷,善行斂跡,美德遁形。往往,災難未必能將人傾覆,而一個小小的細節,傷害至深,讓人憂思難忘

原文

  一位開出租車的朋友,將遺失在車上的錢包還給了失主。兩萬多元!許多人認為他傻,失主並不知道他的車牌號碼,本來他可以將這錢昧下來的。而他卻耽擱了幾天的出車時間,去報社,到電視台,出招領啟事。錢包遞到失主手裡,心,這時卻真的涼了。他認為自己確實很傻。

  失主打開錢包,將裡面的錢數了三遍。「硬是當着眾人的面數了三遍。」朋友委屈地說,「數一遍也就可以了,數了三遍,還拿着些錢對着陽光照照,我當時尷尬得無地自容,難道我會抽出幾張或者換幾張假幣進去,那樣我又何必去還?」

  數三遍,也許是那人一種下意識的動作,是一種習慣。錢,通過三遍數得準確無誤了,可是,動作附帶的信息,相應地也傳遞到人的心裡。每一個細節都有深長的意味和指向,每一個動作的背後都隱含着一種邏輯。將失而復得的錢,數上三遍,對於失主,也許就是習慣;而對撿錢的人,則可能是一種情感傷害。

  母親打電話給兒子。兒子接到電話就問「有事嗎?」這已經成了他的習慣。母親有些傷感,反問道:「沒事就不能打電話嗎?你不打電話過來,是因為你忙;我打電話給你,還一定要因為什麼事嗎?」兒子張口結舌。

  兒子怔怔地握着話筒,後悔了。他應該問問母親生活得怎樣,母親身體可好,對於年邁的母親,還有那麼多的擔心和牽掛,平時積蓄在心裡,怎麼一握話筒就忘了詢問和表達呢?簡單的一句「有事嗎」?顯然是將母親的心深深地傷害了。

  人們生活在大大小小的細節中,因為習慣,常常忽視了細節的暗合邏輯和給他人的感受。細節傷害像一把軟刀子,一點點切割着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僅有的那點溫情,直至真心灰冷,善行斂跡,美德遁形。往往,災難未必能將人傾覆,而一個小小的細節,傷害至深,讓人憂思難忘。[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