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九仙山 (山東省日照市九仙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九仙山 (山東省日照市九仙山)
4149b4bc06b0445694713cf36972b18d九仙山 (山東省日照市九仙山)2.jpg

來自 搜狐 的圖片

中文名: 九仙山

地理位置 :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

開放時間: 全年 8:00-17:00

景點級別 :AAAA級

所屬山系: 嶗山余脈

特   色: 奇、秀、險、怪、幽、曠、奧

著   稱: 奇如黃山,秀如泰山,險如華山

特   點 地中山、地中潭、地中瀑

九仙山,位於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五蓮山隔壑相峙,兼具奇、秀、險、怪、幽、曠、奧七大特色,素以「奇如黃山,秀如泰山,險如華山」而著稱。最大的特點是「地中山、地中潭、地中瀑」。蘇軾曾說「九仙今已壓京東。」 九仙山奇峰異石與洞窟泉瀑之多,與五蓮山並稱雙絕。以其突兀的山峰,蒼翠的植被,古老的文化,形成以遊覽觀光為主體的名勝風景區。從曲徑通幽的山間秀色到晴空響雪的懸泉飛瀑,從韻脈神秘的自然景觀到古老豐富的歷史文化,無不受到眾多遊客的喜愛,又因其風景秀麗,成為遊覽的佳處。[1]

位置境域

九仙山群跨叩官、戶部、松柏、街頭4鄉鎮。九仙山東與五蓮山並峙,西連臥象山,南抱牌孤山,向西南延伸為啞巴山、平山、長里崖。經臥象山西的高垛頂子與馬耳山群相接,越主峰南面之大王口即為寨山群的鐵骨山。

九仙山,位於魯東南黃海之濱,縣城東南約165公里處,東與五蓮山毗鄰,主峰卡兒朵697米,總面積55平方公里,年平均氣溫、光照、降水等條件與五蓮山基本相同。九仙山的美可以歸納為奇、秀、險、怪、幽、曠、奧七大特色,素以「奇如黃山,秀如泰山,險如華山」而著稱。九仙山奇峰異石與洞窟泉瀑之多,與五蓮山並稱雙絕,最大的特點是「地中山、地中潭、地中瀑」,華北罕見。以其突兀的山峰,蒼翠的植被,古老的文化,形成了遊覽觀光的主體。從曲徑通幽的山間秀色到晴空響雷的懸泉飛瀑,從韻脈神秘的自然景觀到古老豐富的歷史文化,無不受到眾多遊客的喜愛。春夏之交,遍野的杜鵑花,競相開放,令人陶醉;霜秋之季,滿山的紅葉與山光石景相輝映,蔚為壯觀,被譽為「江北一絕」。

居仙臥龍,傳神離奇。歷史上許多隱士騷客,常會於此,吟詩論文,讚美九仙山勝境。戰國孫臏馬陵大捷之後,辭去齊國軍師,浪跡山林,終選此地,修建茅舍,聚徒講學,並寫下了千古不朽的軍事巨著《孫臏兵法》。宋代文學家蘇軾曾有「九仙今已壓京東」的詩句。明代禮部侍郎翁正春贊為「真齊魯間最聖地也」。明末清初,書畫大家張侗與摯友結廬定居,見此山水俱奇,獨具特色,自成一山,遂定名「臥象山」,並著《臥象山志》。1988年,九仙山含在五蓮山之內,被省政府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先後獲得「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國家森林公園」、「中國生態旅遊實驗基地」稱號。[2]

主要山峰

以九仙山為主的九仙山群面積較大,景點較五蓮山多而分散,本志分東、南、北三個區域介紹其主要景點。

東區,主要指九仙山東南部以萬壽峰為中心的群峰,這裡群峰壁立,怪石崢嶸,山路崎嶇,是尋幽探勝的好去處。

萬壽峰 又名萬歲峰,岩石壁立,直插青天,遠望又像一面南正襟危坐的僧人,峰前為侔雲寺遺址。

梳妝峰 又名梳洗峰、梳妝樓,在萬壽峰南偏東,傳說為東海龍女梳妝之所。

觀音峰 侔雲寺南,梳妝峰以西。懸岩峻峭,拔地參天。在頂部巨石的北邊,有一天然石洞,洞高2米,直徑2.5米,橢圓形的洞口僅容一人側身而進,洞口距地面約30米,山石陡峭,形勢十分險要。內塑有觀音菩薩像,俗稱「老母閣」。

朝天猴 觀音峰西。兩峰之間夾一巨石,酷似一隻調皮的頑猴,它伸長了脖子,頭部仰視東南高天,如期如盼,如嚎如嘯,活龍活現。 摘星台 又名觀星台,朝天猴以西。峰呈圓塔形。在晴朗的夜空,從地面仰視這座山峰,仿佛它離天上的星星很近,好像站在峰頂伸手可摘下星星,故名。

六角棚 在朝天猴西北方。山崗上一傘狀巨石,其下可容數十人。

駱駝峰 萬壽峰西。山峰像一駱駝,頭向東方而臥,駝頭、駝峰畢現。

轎頂石 在駱駝峰上。

道士帽 駱駝峰西一山樑上,一巨石像一面東的道士帽,帽沿下可容數十人。

二指嵌 駱駝峰南,山坡上有二巨石,像人伸出的食指和中指。

一劍石 六角棚北,隔壑相望。

八峰垛 駱駝峰北,此為最高峰,民謠曰:「八峰垛在雲霧中。」

兔耳峰 八峰垛北。從抱犢峰南望,像向東方跳躍的兔子。

八戒峰 駱駝峰西南。亦稱八戒出山。

抱抱孩 兔耳峰西。

南區,該區位於宣王溝村東南,從黑牛場杜鵑花園起,順溝東下,景色萬千。

黑牛場花園 位於黑牛場村南山坡上,面積近百畝。園內生長着成片的杜鵑、蘭錦、粉棠、連翹等花木。每到春夏之交,鮮花競放,爭奇鬥豔,五彩繽紛,如詩如畫。園中杜鵑花獨具特色,其自然生長規模之大,為江北所罕見。1990年華北六省一市杜鵑花協會在此 召開專門研討會,與會專家一致稱道該花園為「江北第一園」。該花園與靴石南山花園、五蓮山北坡花園並稱三大「仙家花園」。

南天門北天門 從杜鵑花園順溝東下里許,溝兩岸有山峰壁立,民謠曰:「兩山聳起為天門。」南岸巨石為南天門,北岸為北天門。當地群眾稱為南框、北框。

石鮁魚 南天門東北側石壁上,有一鮁魚狀石頭貼壁而立,長約丈余,頭朝上,胸、眼、鰭、尾皆清晰可辨,其色青黑。


神蟾探海 北天門東北。一塊巨石兀立山頂,狀如巨蟾,全身黝黑,觀其神態,恰似一隻蟾蜍探頭望海。

神龜尋子 南天門東。有山石形似綠龜,正昂首爬行在山腰,並眼巴巴地望着那山頂上的一個大圓球,像正在期盼那即將破殼而出的後代面世。

張翥煮海灶 神龜尋子以北。

獅子峰 張翥煮海灶以東。

元寶石 張翥煮海灶以北。

老韭菜垛子 南天門東。

山影 老韭菜垛子以東。

觀日峰 亦稱望海峰,位於南天門東南方。此峰東南方一落千丈,村落、田野盡收眼底,遠眺五蓮山之五蓮峰,就在腳下。晴日在此可觀海上日出。

石牛 在觀日峰頂有一巨石像臥牛。

飲牛灣 石牛南約50米,一直徑約2米的圓形石坑。

北區,包括靴石風景區,孫臏書院風景區,不僅風光秀麗,而且有許多生動的民間傳說。

靴石 又名鎮龜靴石。位於九仙山腹地靴石村西山埠上,巨石高達3米,重達數萬斤。靴石底部由一大一小兩塊石頭橫駕而立,小塊的朝東北,大塊的朝西南,儼然一隻大龜頭東尾西,背馱巨靴。如果登上龜背,一人用力猛抵靴腰,巨石可整體搖晃。即使數人力推,巨石動則動矣,卻不會有絲毫移位。傳說,當年八仙過海路經此地和山神一起治理荒山時,鐵拐李脫下一隻靴子到嶗山裝來淨水,山神用柳枝蘸了淨水遍灑山野。八仙離去時,竟把靴子遺留在此,化為巨石。

笛竹園 指靴石周圍鬱鬱蔥蔥的石竹林。相傳,八仙在治理、美化荒山時,各顯神通,唯有韓湘子不慌不忙,悠然自得的吹着笛子倚石而坐。眾仙不滿,正想責怪他,只見他順手把竹笛往下一插,傾刻間,便從地里冒出一片片翠竹。從此,九仙山裡有了竹林,後人便把這片竹林叫作笛竹園。

國舅石 笛竹園中有一巨石,圓頭、大腹,腰間一條玉帶,活像一個神氣十足的富貴高官。傳說,這是曹國舅為美景所戀不願離去而留下的化身。

烏紗帽 位於國舅石西北側,一巨石孤立,像是一頂烏紗帽。傳說曹國舅匆忙離去時,竟把烏紗帽遺忘在此,久之,化為巨石。

神驢印掌 靴石西北山坡上,有一石坑,似驢蹄印。傳說是張果老倒騎毛驢巡山時所留。

靴石杜鵑花園 在靴石村東南一山嶺的陰坡上。

抱犢峰 靴石村東1.5公里,孫臏書屋西崖,整座峰呈「山」字形,東西北三面坡緩可攀,而南面則壁立千仞,氣勢巍峨。

天書頂 抱犢峰主峰,峰頂平緩,有石腳印、石椅子等。傳說石腳印為孫臏當年所踩,石椅子是孫臏讀書之座椅。

天泉 抱犢峰東側半山腰處,原名漏泉,又名智慧泉。泉水從石縫中流出,常年不斷,大旱之年亦不絕流。泉水清澈甘甜。傳說孫臏飲此泉水,越發聰慧身健,故此泉又稱「智慧泉」。

小洞天 抱犢峰東。有一洞深約10米,只能容一人進出。進得洞中,頓覺陰暗潮濕,寒氣襲人;抬頭上望,兩塊被卡在山縫中的巨石,仿佛有隨時墜落之感。透過巨石夾縫,可看到一小片天空,上面常年流水不斷。在雨豐季節,水流成簾,故此洞又稱「水簾洞」;冬季則滴水成冰,這時的水簾洞又變成了水晶宮。

白簾瀑布 小洞天東。

神牛登天 天書頂北。

蓮花峰 天書頂北、神牛登天西。

白雲洞 朝陽觀抱犢峰西。

鳳凰石 抱犢峰南的嶺崗上,有兩塊巨石相連,酷似鳳凰。傳說當年孫臏在此立院聚徒,苦研兵法,有鳳凰斂翅落地,翹首諦聽,並為孫臏鍥而不捨的精神所感動,自此朝夕相伴,久而化石。

石林 鳳凰石東南。怪石嶙峋,酷似雲南石林。

筆架山 石林以東,山頂有3塊豎石呈「山」字形排列,似筆架。

倉敖嶺 抱犢峰東北。廣袤平坦,林茂草深。

抓鬏石 倉敖嶺東端,巨石高聳,形同古人盤在頭上的抓鬏。

大炕 倉敖嶺東,山間小道旁一巨石平臥,石面寬闊,狀如石炕,故曰「大炕」。炕下有洞。

大石老媽 九仙山北麓貓臉峰頂。巨峰參天,崎嶇難攀,峰之上棲息各種鳥類,以山鴿為多。

二神石 大石老媽西南邊的山樑上,兩巨石並列而峙,似偎依的一對情侶。傳說二石人得道成精後,發誓日長千尺,直刺青天,山神稟報,玉帝大怒,派天兵抓拿,天火燒身,化為碳石,不復為生。

鷹望石 與二神石隔鷹望溝相望,壁面象刀削一般,高數丈,基起溝底,頂部為寬闊地帶,鄉人叫程豪頂。

神泉石瓢 又叫小石瓢,在程豪頂西坡一大石板上,塊石支架下,形同農家用的葫蘆水瓢,瓢蒂處有一五分硬幣大小的泉眼,泉水自泉眼中流出,終年不斷,滿而不溢,泉水清涼甘甜。

仙人風涼洞 神泉北的山路旁,幾塊巨石撐起一個大涼棚,其下可容近十人。酷暑盛夏,人入其中,頓生涼意。

地質地貌

九仙山處元古界膠南群地層。按岩性、構造特徵分為上、下兩部分,共四個組。下部大山溝組和甄家溝組,上部邱官莊組和於家嶺組,下部由泥砂質沉積旋迴和中酸性、中基性火山噴發旋迴構成;上部由一個完整的中基性火山——砂、泥質碳酸鹽岩沉積旋迴組成,具有下部強烈上部微弱之特點。

地質構造上,九仙山處於膠南隆起區。 膠南隆起區基底褶皺構造發育是由變質岩系構成的複式倒輕褶皺。基底構造層的褶皺部位往往是礦產貯存的有利部位,如叩官鎮夏家莊的石棉礦、白雲母礦,潮河鎮小莊的石棉礦都貯存在背斜的軸部。

九仙山地處魯東低山陵與魯中南低山丘陵銜接地帶,嶗山支脈自東北向西南貫穿全境,泰沂山余脈自西延伸至境內,構成由東至西穿越全境的馬蹄鐵型隆起帶,形成中部低山隆起。山脈呈由東北向西南。。

勝跡

龍潭大峽谷 是華北罕見的地中山、谷中景,奇峰秀水,貌似五陵源,素有「山東小三峽」、「小九寨溝」的美譽。著名的景點有一谷、一獅、連二巒;六竇、六洞、十六潭;八門、八岩、九奇峰;十八瀑布貫龍潭。全谷達七十七景之多,中央電視台稱之為「齊魯第一大峽谷」。最令人陶醉的景點有白龍潭、黑龍潭、雲香池、印星潭、老龍窩、留仙榻、龍祠、雪練飛瀑等。黑龍潭位於龍潭峽谷的下游的「璇雷峰」下面,潭水幽黑不見底,因此也叫「墨潭」;「墨潭」以下頑石塞道,形如斗螺,稱「墨螺」,「墨螺」隔斷上下水流。傳說,白龍與黑龍為爭地盤,在谷中一場激戰,最後黑龍落敗,潛入下流,為出心中怨氣,砌螺為界,以此不與白龍交往。白龍潭又名霜潭,潭水純潔清洌,甘甜可口,又稱「甘泉」、「玉泉」,與黑龍潭一界之隔;山泉匯集的毛家河,再向前順河而過石門,有摩天峭壁迎面而起,將河水截斷引入石崖之下,形成深不可測的白龍潭;澗水從隘口落下,跌瀉潭中,雲蒸霞蔚,壯如白練垂空飛舞;潭中浪花泛水湛然幽深,其奇險幽深使人臨淵心動;潭北有龍王廟,為祭潭祈雨的場所。

雪練飛瀑 又名毛家河瀑布,位於大峽谷上游。壁高百米,直徑三十米,東、南、西三面為懸崖峭壁,北面為出口。潭水澄清,深不可測,狀如銀河倒瀉,聲如萬馬奔騰在山峰間奔流而來,驟然從懸崖上跌落,形成白澗瀑布。瀑寬5米,落差20米,瀑下為圓潭,潭水澄清,深不可測,瀑布落水,一如銀河倒瀉,聲如萬馬奔騰;置身於此,不禁使人想起唐代詩仙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豪邁。夏日雨沛,瀑布如白練垂空,滑落潭中,泛起浪花,又似白練層疊,張侗稱之為「雪練飛瀑」。

靴石 又名龜靴石。巨石高達三米,重達數萬斤,酷似古人穿的靴子。傳說八仙過海路過此地,和山神一起在此治理荒山,鐵拐李脫下一隻靴子到嶗山裝來淨水,山神用柳枝蘸了淨水灑遍山峰,八仙辭別九仙山過海去後,靴子遺留在此,故名靴石。孫臏書院位於靴石村東,為書院景區的中心景點。據傳孫臏年少時,苦研兵法,立志報國,當他得知東夷海曲(今日照)有姜太公藏書《六韜兵法》時,於是不辭辛苦,在海曲尋到了這部兵書,並選擇了海曲西北四十里的九仙山結茅屋而苦讀。後來孫臏又拜鬼谷子為師,學藝大成,幫助齊威王完成霸業。在成功之際,孫臏並沒有喜悅之情,他回想自己變成了殘廢,師弟死於自己刀下,而天下百姓仍然流離失所,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於是淡漠名利,歸隱山林,第二次回到了自己少年讀書的地方。孫臏在這裡聚徒講學,並完成了兵家名著《孫臏兵法》。

杜鵑花園 杜鵑花在九仙山、五蓮山風景區總面積9692畝,其品種之廣,花色之麗,譽冠華北。靴石村前有座山叫龍角山,龍頭朝西,兩角突起,龍腹臥於灝水之畔,蜿蜒數里;山之陰即是有名的靴石花園,園內生長着大片野生杜鵑,綴之粉團、連翹等花木。野生杜鵑俗稱映山紅,花開時花色各異,景象壯觀;因品系不同,自陰曆三月份,粉紫色的「藍錦」,就爭相開放;之後呈玫瑰紅、鮮紅或粉紅的次第開放,奼紫嫣紅,在懸崖、澗泮隨處可見;到「五·一」時節達到高潮,可見漫山遍野「映山紅」簇簇鮮花,流光溢彩,磬香襲人,紅霞倒映河面,溪水流動就像飄動的紅帶,與山光石景相映襯,宛如天然畫卷。此時,赴山賞花的遊人如織,但見花海人潮,遊人似夢如醉,如入仙境。在黑牛場大花園中有一棵杜鵑花簇直徑3米,高達25米,已有200年樹齡了,堪稱杜鵑花王。1990年,華東六省一市杜鵑花協會在九仙山召開研討會,與會者一致稱讚九仙山、五蓮山野生杜鵑花園為「江北第一園」。

侔雲寺 宋代僧人在九仙山東南方的萬壽峰下建侔雲寺,規模宏大,成為當時山東四大名寺。公元1607年(明萬曆三十五年),侔雲寺改名興雲寺。

萬壽峰 又名萬歲峰,岩石壁立,直插青天,遠望又像一位面南正襟危坐的僧人,峰前為侔雲寺遺址。

丁公石祠 仰止坊 位於九仙山東南麓的丁家樓子村東部,石祠是《金瓶梅》作者蘭陵笑笑生的祠堂。系地方名人丁耀斗為頌揚其父丁惟寧的功德,以昭後世而興建。石祠始建於1608年(明萬曆三十六年)二月,年底落成。石祠坐北朝南,全部用石料建成,由祠、坊、門組成,祠面闊3間,一門三窗,七檁兩梁,重梁雙柱,柱頭雕昂,石板瓦雕花脊,龍形雙鴟吻,長91米,寬513米,總建築面積467平方米。門眉之上刻「柱史丁公祠」5字,祠內正堂北壁刻「羲黃上人」4字,兩側間北壁正中各嵌一石碑,兩山牆之正中各嵌石碑3塊,碑刻內容有《柱史丁公石祠記》、《九仙山丁憲副先生祠堂歌》、《遊覽諸公留題》等。原祠內沿牆一周有料石砌築高l米、寬06米的2層高台,台上供奉丁氏世祖靈位。

仰止坊與石祠南北相對,相距約10米,1610年(明萬曆三十八年)建。坊之左右各墊雙層長方形雕雲紋座,上立四棱抹角石柱,柱之前後各輔石耳,石柱正面刻對聯一幅,上聯為「一詠一觴暢百年之逸興」,下聯是「勿伐勿剪綿千載之遐思」;石坊面額書「仰止坊」3個大字,前題「賜進士中憲大夫湖廣副使前巡按直隸監察御史丁公諱惟寧字少濱主人題」,後綴「萬曆三十八年孟冬吉旦不肖男耀斗述」;坊額背面書「山高水長」4字。

牌孤城遺址 又稱盤古城遺址,位於九仙山南麓的牌孤山之陽,是戰國時的古城堡,因北依牌孤山故名;城址東西長300米,南北寬250米,面積為75萬平方米。現存城牆東面較高,平均高度約3米,局部高度為4米;城基寬65米,頂寬3米,均為沙土分層夯築而成;其東北部城牆之夯土特別堅硬,上面寸草不生,被風蝕之突出部分,敲擊有聲。牌孤城遺址發現於50年代初,此後在城內外出土許多銅劍、銅戈、銅鏃等文物;尤以1964年秋出土的8塊古印最為珍貴,印文均為「左桁正木」,據此推斷,「左桁」與「左關」當同是齊國東部沿海一帶的重鎮。距城東北約500米處,有一地名曰「百將口」,其周圍有青銅兵器出土,同牌孤城內出土的兵器相同。據傳,在此曾損折過百名戰將,故名「百將口」。據出土文物的分布情況及民間傳說推論,此處是一古戰場,這裡曾發生過一場激烈的戰鬥,與牌孤城有直接聯繫。牌孤城遺址對研究戰國時期齊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九仙山大佛 位於九仙山東北麓半山間,系憑藉卵形巨石雕刻而成,佛像座北面南,高45米,寬22米,身着袈裟,端坐於蓮台之上,右手掛念珠,左手做拈數,雙眉高揚,二目平視,表情肅穆,神態莊嚴,似向世人傳經布道,勸善說法。據考證為明代雕刻,距今已有500餘年歷史,1994年被列為五蓮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洗耳泉 在戶部鄉胡林村西半山間石壁上,刻有楷書「洗耳」兩字,下方為一山泉,長年流水不斷,俗稱「洗耳泉」。每字長寬為215厘米×176厘米,上款為「明崇禎三年十月」,下款為「主人呂一奏題書」。呂一奏為明代諸城人,萬曆進士,曾任知縣,戶部督尚主事等職,後退歸林下,在九仙山築精舍(遺蹟尚存),「洗耳泉」就在他的住舍附近。「洗耳」石刻為九仙山摩刻之最,1994年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臥象山石刻 「瓏塔」、「鐵壁」、「筍圭」、「硯潭」(見《五蓮縣誌》第一部)。據《臥象山志》載:石刻出自張侗等人的手跡。四處石刻均保存完好,1994年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臥象山石刻另有:「留仙塌」、「束練飛瀑」,亦張侗題寫。

侔雲寺石刻 萬壽峰下石刻較多,有宋人來游題名其上,一刻「楚建中同林禎游此」,一刻「石侍楚倍陽場巡檢王逑率同年耿詹、東方箕游此」,均署「嘉祐壬寅八月……靈官殿之東平石壁立」,上有宋人石刻三十七字,為嘉祐壬寅九月王存刻。在侔雲寺遺址西南50米的一巨石上,有清順治年間諸城縣令程淓題刻「慈雲」二字,每字50厘米×60百米,落款「祐」,字40厘米×40厘米。在侔雲寺下東南另有石刻4處,字跡難辨,巨石上的棋盤依稀可見,該石刻群對於研究宋代、清代石刻藝術具有一定史料價值。被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九仙山」三個大字石刻正書在侔雲寺東南,為明隆慶元年知縣慈谿沈濱書。「壽峰」二大字在萬壽峰南面,石高丈余,草書,為隆慶二年知縣馬時泰書。

視頻

航拍山東日照九仙山雲海,日落時分山巒似披上金色薄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