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丹參種植技術與栽培管理

丹參種植技術與栽培管理

目錄

【概述】

丹參為常用中藥,應用歷史悠久,為祛瘀止痛活血通經的要藥。為歷代醫家所推崇,藥用日廣,行銷國內外。本品為唇形科植物丹參SaLviamiltiorrhiza Bunge的根及根莖。本品分布較廣,野生、家種兼有,野生分布於河北,山西,山東,天津,湖北,四川,湖南,江蘇等省市,家種主要為四川,河北等地。

以四川中江的「川丹參」比較著名。

【生長環境】

野丹參多生於路旁、坡地、河邊,家種丹參多栽培於土層深厚,質地疏鬆排水良好的土壤。丹參喜氣候溫和光照充足,空氣濕潤,土壤肥沃的地域生長。

【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須栽培於地勢向陽,排水便利的黃色夾沙泥土,土層深厚,以便根部伸長發育。前作物是紅薯,挖紅薯後最好即將土地犁20~23厘米深,使下層土壤經過風吹日曬,增加肥力,減少蟲害。到春天下種前再犁一道,把土壤耙得很細,做成廂子,挖窩下種,每廂栽6~10行,行窩距40~45厘米見方,稀密根據土質肥瘦而定。

2、栽種:丹參利用根部繁殖,頭年收丹參時,把準備翌年作種的根子留在地里不挖,到立春前(2月初)下種時才挖起來,選粗壯的折成5~7厘米的節子,每窩栽1根,鬚根向下。每667平方米施豬糞水1750千克作底肥,如有堆肥,最好在下種前將堆肥篩細,施在窩中。這樣可增加土壤有機質,長期供根部吸收,提高產量。施肥後蓋土不宜太厚,以免影響發芽。

【栽培管理】

1、追肥除草:到4月初苗子出土7厘米時,第1次追肥,每667平方米施清糞水1500千克,用竹撬在窩中撬個洞,將糞施下,用土蓋好。第2次追肥在6月上旬開花時,每667平方米施較濃的豬糞水1500千克。每次追肥前行進1次中耕除草,以後發現地里有草,都應拔去。

2、病蟲害防治:

(1)病害:高溫多雨季節易髮根腐病。受害植株根部發黑,地上部分枯萎。防治方法:病重地區忌連作,選地勢乾燥,排水良好地塊種植;雨季注意排水;發病期用70%多菌靈1000倍液澆灌。

(2)蟲害:

①蚜蟲:成若蟲吸莖葉汁液,嚴重者造成莖葉發黃。防治方法:冬季清園,將枯株落葉深埋或燒毀;發病期噴殺螟松1000~20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1000~2000倍液,每7~10天1次,連續數次。

②銀紋夜蛾:幼蟲咬食葉片,夏、秋季發生。防治方法:在害蟲幼齡期噴90%敵百蟲原藥800倍液或50%磷胺乳油1500倍液,每7天1次。

③棉鈴蟲:幼蟲為害蕾、花、果,影響種子產量。防治方法:現蕾期開始噴灑磷胺乳油1500倍或25%殺蟲脒水劑500倍液。

④蠐螬:以幼蟲為害,咬斷苗或吸食根,造成缺苗或根部空洞,為害嚴重。防治方法:施肥充分腐熟,最好用高溫堆肥;燈光誘殺成蟲;用5%鋅硫磷乳油按種子量的0.1%拌種。 田間發生期用90%敵百蟲1000倍液或75%鋅硫磷乳油700倍液澆灌;用氯丹乳油25g拌炒香的麥麩5千克,並加適量的水配成的毒餌,於傍晚撒于田間誘殺。

【收穫與加工】

立冬過後才可挖采。丹參根條很脆,入土又深,挖采時容易折斷,故應選用挖鋤把周圍泥土刨松,然後小心挖起。不要用水洗,立即在太陽下約曬去1/3的水分,再用竹撬刮去根上附着的泥土,然後用細篾絲將丹參拴好,掛在當風的地方晾至8成干(太陽曬也可以),用手將分散的丹參捆成一束,堆放一處。

約10天後,攤開曬乾,並用火燒去根上的鬚根,用刷子刷淨,然後再堆成一個圓圈,外面用席圈好,中間放一瓦缽,內燃硫黃(50千克丹參用硫黃0.5千克)熏炕,經熏炕後不易生蟲發霉,便於保管。每667平方米收干丹參200~300千克。

【藥材形狀】

丹參根莖粗短,頂端有時殘留莖基。根數條,略彎曲,長10~20厘米,直徑0.3~1厘米,有分枝並有鬚根。表面棕紅色或暗棕紅色,粗糙,具縱皺紋,老根外皮疏鬆,多顯紫棕色,常呈鱗片狀剝落。質輕脆,易折斷,折斷麵皮部色較深,呈紫黑色或磚紅色,木部維管束灰黃色或黃白色,呈放射狀排列。臭微弱而特殊,味微苦澀。

栽培品:主根明顯,分支少。根條較野生品粗大肥壯。表面紅褐色,具縱皺,栓皮不易剝落。質地堅實,折斷面略呈角質狀。臭微弱,味甘而澀。

【注】

川丹參主要採用分根繁殖,質量好;而河北、北京、浙江等產區還採用種子育苗繁殖,苗期病蟲害較多。 [1]

【丹參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

紫丹參性喜溫暖濕潤、光照充足的環境,不耐低溫,在零下5度低溫時,莖葉會受到凍害,但根系耐寒可越冬,也不耐高溫,在苗期高溫時會到幼苗停止生長死亡,忌澇。種植時要選擇地勢較高、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塊,施入腐熟的農家肥作為基肥,整形耙平後做畦,等待播種。

2、育苗移栽

在畦面上按行距30厘米開溝,溝深1厘米左右,將種子和細沙攪拌均勻後撒入溝內,在覆土不見種子即可,播種後覆蓋地面,保溫保濕,以利出苗。在出苗後要將地膜打孔放苗,當幼苗生長5-6厘米時間苗,在5月下旬是即可移栽。移栽可春栽或秋栽,春栽在5月,秋栽在10月,早移栽早生根,移栽時按株行距23×33厘米挖穴,穴底施入基肥,在每穴放壯苗1-2株。

3、田間管理

在移栽成活後要做好中耕除草、澆水施肥工作,一般每年要進行三次,促進其生長,中耕時要注意深度,以免損害到根系;施肥時要注意濃度和施肥量;在雨季要注意排水措施,以免積水爛根,乾旱時要及時澆水。當紫丹參現蕾時,除了做種的外,其餘的一律要將花蕾剪除,集中養分與根系,提高產量和品質。

4、病蟲害防治

紫丹參的主要病害有葉斑病、根腐病以及根線蟲病,葉斑病可噴灑0.3%磷酸二氫鉀或多菌靈、托布津防治;根腐病可噴灑多菌靈和甲基托布津防治;根線蟲病可合理輪作,發病時用甲基異硫磷灌根防治。蟲害主要有銀紋夜蛾,以幼蟲危害,嚴重時會將葉片啃食乾淨,在收穫後要清理殘枝病葉,噴灑殺滅菊酯、氧化樂果、敵百蟲等藥劑防治。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