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華鬣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華鬣羚
原圖鏈接  

中華鬣羚 (學名: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 [1] 是牛科、鬣羚屬動物。頭體長140~170厘米,肩高90~100厘米,尾長115~160毫米,耳長175~205毫米,顱全長280~320毫米,體重85~140千克。體高腿長,毛色深,具有向後彎的短角,頸背部有長而蓬鬆的鬃毛形成向背部延伸的粗毛脊。有顯著的眶前腺,尾短被毛,身體毛色黑灰或紅灰色,特別在長鬃和腿部,毛粗,毛層較薄。它的角像鹿不是鹿、蹄像牛不是不是羊、尾像不是驢,因此又被稱為「四不像」。主要活動於海拔1000~4400米針闊混交林、針葉林或多岩石的雜灌林。它們通常冬天在森林帶,夏天轉移到髙海拔的峭壁區。單獨或成小群生活,多在早晨和黃昏活動,行動敏捷,在亂石間奔跑很迅速。分布於柬埔寨、中國、老撾、緬甸、泰國、越南。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中華鬣羚
  • 拉丁學名: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
  • 別稱:四不像、蘇門羚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
  • 綱:哺乳綱
  • 目:偶蹄目
  • 科:牛科
  • 亞科:羊亞科
  • 屬:鬣羚屬
  • 種:中華鬣羚
  • 亞種:2
  • 命名者及年代:David,1869
  • 英文名:Chinese Serow
  • 保護級別:IUCN)2008年 ver 3.1——近危(NT)

動物學史

別稱來源:它的角像鹿不是鹿、蹄像牛不是牛、頭像羊不是羊、尾像驢不是驢,人們據此將其與馴鹿、駝鹿和麋鹿一起稱為「四不像」。

形態特徵

頭體長140~170厘米,肩高90~100厘米,尾長115~160毫米,耳長175~205毫米,顱全長280~320毫米,體重85~140千克。體高腿長,毛色深,具有向後彎的短角,頸背部有長而蓬鬆的鬃毛形成向背部延伸的粗毛脊。有顯著的眶前腺,尾短被毛,身體毛色黑灰或紅灰色,特別在長鬃和腿部,毛粗,毛層較薄。四川亞種鬃毛黑色。雌雄均具短而光滑的黑角。耳似驢耳,狹長而尖。自角基至頸背有長十幾厘米的灰白色毛,甚為明顯。尾巴較短,四肢短粗,適於在山崖亂石間奔跑跳躍。全身被毛稀疏而粗硬,通體略呈黑褐色,但上下唇及內污白色

近種區別

中華鬣羚外形似羊,與斑羚屬相比角較長、較粗,橫脊較大,中華鬣羚比斑羚(Naemorhedus goral)大很多,而比羚牛(Budorcas taxicolor)小很多。

生活習性

中華鬣羚是亞洲東南部熱帶、亞熱帶地區的典型動物之一,主要活動於海拔1000~4400米針闊混交林、針葉林或多岩石的雜灌林。它們通常冬天在森林帶,夏天轉移到髙海拔的峭壁區。單獨或成小群生活,多在早晨和黃昏活動,行動敏捷,在亂石間奔跑很迅速。取食草、嫩枝和樹葉,喜食菌類。採食多種植物的樹葉和幼苗,到鹽漬地舔食鹽。有時在常規低洼的睡覺的地方,有時也在視角好的隆起地休息。

分布範圍

分布於柬埔寨中國老撾緬甸泰國越南。在中國主要分布於甘肅青海浙江安徽湖北江西四川雲南西藏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繁殖方式

秋季發情交配,孕期7~8個月,每胎1仔,有時產2仔。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08年 ver 3.1——近危(NT)。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易危(VU)。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Ⅱ級。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易危(VU)。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Ⅰ級。

種群現狀
中華鬣羚如同其他森林動物一樣,隨着其分布區內森林被大量採伐,棲息地遭受破壞。此外,由於中華鬣羚體型較大,能提供較多的肉食,其皮板質量又屬上乘,常被過度獵殺。

相關事件

2017年11月8日,青海省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在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果米灘水電站成功救助了一隻滑落水電站前池的中華鬣羚,經工作人員檢查,身體健康狀況良好,已放歸野外。
2019年8月22日下午5點左右,中華鬣羚誤闖入景東縣文井鎮一村民家。經過檢查民警並未發現鬣羚有受傷痕跡,判斷它具備野外生存能力,適宜放歸自然。

視訊

《秘境之眼》 水鹿/中華鬣羚 20190111



參考文獻

  1. 中華鬣羚. 百度百科. 2008-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