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兩棵絨花樹(馮凱)

兩棵絨花樹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兩棵絨花樹》中國當代作家馮凱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兩棵絨花樹

我們家先後有過兩棵絨花樹:第一棵是在我們家院子裡自己長出來的,另一棵是母親外出勞動時移植來的。第一棵生長的地方還在,只是沒多久就夭折了,第二棵現在依然挺立在我們家的院子裡。

第一棵絨花樹大約是在我十幾歲的時候自己發出來的,它長在靠倚門牆不遠的土路上。人就是這樣,越是熟悉的地方越不容易引起自己注意,每天來來回回往返於這條路上,卻從未留意過它,直到它的片片葉子顯示出與周圍一切的不同來,它鋸齒型的葉子開始撩動我們的心弦。絨花與"榮華"諧音,在家鄉的風俗中,是富貴、吉利和好運的象徵,生於斯,長於斯的母親非常認同這種說法。而且,這是一棵自己長出來的絨花樹,母親就更欣喜了,她開始對小樹苗百般呵護,給它開闢「綠色通道」,讓我們繞着它走,甚至一天要看好多遍,即便是農忙的季節,也要早晚給它澆澆水,對它笑一笑,說一說話。

沒過幾天,母親開始想把它移植到院子東邊的菜園裡,因為那裡陽光充分,有助於生長。後來,母親擔心樹苗太小,栽不活,就放棄了這個想法,把它留在了原來的地方。

終日勞作的母親膚色越來越黑,慢慢把自己融進這黃土地里,她用自己的勞動供我讀書,時常借農作經驗喻我以做人之理,沒有多少文化的母親雖然知識不多,但她對鄉村生活十分了解,她也藏着一個關於「絨花樹」的夢想。

在這棵小樹一天一天的成長中,母親每天都很高興,她認為這是我們家新生活來臨的標誌,我們的日子就要一步步地好起來了。

可就在這樣一日一日的期待里,突然有一天,樹沒了。母親非常着急,坐立不安,好像丟了什麼寶貝,母親是個真真正正的鄉村人,農村生活的艱辛寫在臉上,在她的潛意識裡,我們家的"榮華"沒了,好日子也不見了,這給了當時的我深深的關於絨花樹的「烙印」。我決定給母親買一棵種在家裡,總是這樣想着卻從來沒有付諸行動,許多日子過去了,我都沒有完成自己給自己定的「任務」。日子一天天過去,關於絨花樹我們都淡忘了許多,直到去年七月份,我又在家裡見到了另一棵絨花樹。

這是一種很敏感的植物,葉子有些像含羞草,白天相對展開,晚上再合起來,第二天再次分開,對稱生長的葉子纖細如羽。每年五六月份,花季來臨時,開一種淡淡的紅色,半白半紅,似絨球,清香怡人。這是一種喜溫喜濕的植物,每年春天可以插條,我們家的絨花樹大約有了30厘米高的樣子,樹葉茂密,在院子裡非常顯眼。倒也有絨花樹招鬼的說法,我是從來不信的。

這是我們家第二棵絨花樹,是母親外出幹活時移植來的。

時光飛逝,白駒過隙,好多年過去了,我們家還是原來的樣子。母親把這第二棵絨花樹栽到了院子東邊的菜園子裡,還是和以往一樣,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她聽人說水不能太多,就在夏日的雨季後給它排水,聽人說要細心種植,會給它培土、施肥、除草……慢慢地,種了幾個月的小樹苗顯示出了男兒般的身材,個子高了也堅實了,擺脫了幼年時的矮小和弱不禁風。

有了上一次的經驗,母親對第二棵幼苗就更上心了,生怕旁邊的香椿芽樹遮陽,就把香椿芽枝砍掉了;生怕園子裡的豆角纏住小樹,就遠遠的在東邊插了杆子,把枝條都引了過去。母親像對待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一般百般呵護,盼望着能和別人家的樹一樣高……

母親生於耕讀之家,外祖父是村裡的教師,從小就十分疼愛這唯一的女兒。母親嫁給父親後一路坎坷。先是貧困拮据的生活讓他們吃苦受累,後來80年代的經濟開放後,他們也想做些小生意,可就在這時父親患上了腦中風,原本打算做生意的貨架都給了姑姑家,母親一個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擔。20多年後,她接近50歲,結婚照里的她完全變了一個人,最明顯的是她陰天下雨時的腰疼、腿疼,她的白髮多了,皺紋也越來越明顯……歲月的無情在她臉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父親生病後,母親整日在醫院照顧,寸步不離,出院後到處尋醫問藥,看遍了附近的中醫、西醫,可結果還是讓人失望。父親永遠落下了偏癱的後遺症。後來身邊的人都勸母親離開,趁年輕再找個條件好的,可這些都被母親拒絕了,他照顧着臥病在床的丈夫和年幼的兒子,那些日子是昏暗的,她的臉上幾乎也沒有什麼笑容,忙家裡家務,忙家外農活,這些都是我稍大一些姥姥給我講的。我不知道那些日子母親的寄託是什麼,可她守住了時光,戰勝了病痛,熬過了那段最難熬的日子。

後來,我知道了絨花樹的學名叫"合歡樹",蘊含着古時一位叫粉扇的女子對趕考夫君的深情。唐代韋莊《合歡》也有詩:

虞舜南巡去不歸,二妃相誓死江湄。

空留萬古得魂在,結作雙葩合一枝。

舜南巡時在倉梧死去,娥皇、女英二妃遍尋湘江,終未尋見,二妃終日痛哭,眼淚滴在竹子上,化為斑竹,所以,這斑竹又叫湘妃竹。後來,人們發現她們的精靈與虞舜的精靈「合二為一」,變成了合歡樹。合歡樹葉,晝開夜合,象徵忠貞不渝的愛情。後來我想這不就是母親對父親的深情嗎?一棵小小的絨花樹有着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母親對父親的守候不正是這樣的深情嗎?母親或許並不知道這個傳說,我也不再提起母親的傷心往事,父母的深情在這一刻被融進了院子中的這棵小樹身上。

在母親的潛意識裡,絨花樹的寓意還是家庭富足,幸福,她盼望着自己的兒子長大成人,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把過去的貧困和疾病全部改寫,不求大富大貴,只求生活安穩,幸福。

如今,第二棵絨花樹在家裡院子中長着,他的兒子也已長大成人,母親在他心中種下的「第三棵絨花樹」已經生根發芽,未來還要在他心中成長、茁壯。[1]

作者簡介

馮凱,男,籍貫山東省鄒城市,生於1994年,熱愛文學,業餘寫作。現就讀於山東藝術學院文化產業管理專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