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絲葉茅膏菜

中文學名:絲葉茅膏菜

拉丁學名:Drosera filiformis var.tracyi.

界:植物界

絲葉茅膏菜(學名:Drosera filiformis var.tracyi)是茅膏菜中比較特別的大型品種。新芽會像蕨類植物一樣成螺旋狀展開,變成細長的線形葉,葉面密密麻麻分部着充滿粘液的腺毛,看上去就像一條晶瑩剔透的珍珠串。由於其類似蕨類植物一樣的出芽方式吸引了大批食蟲植物愛好者和花卉愛好者收藏。原產地為美國一些溫暖潮濕的地區。

目錄

目錄

形態特徵

生長環境

分布範圍

主要品類

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草本,通常多年生;鱗莖短,具不定根,常具有根功能的退化葉,末端具或不具鱗莖狀球莖。葉互生或基生而蓮座狀密集,長45厘米,被頭狀粘腺毛,幼葉常拳卷;托葉膜質,常條裂。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幼時彎卷;花萼5裂,稀4-8裂,基部多少合生,宿存;花瓣5,分離,花時開展,花後聚集扭轉,宿存於頂部;雄蕊與花瓣同數,互生;子房上位,1室,側膜胎座2-5,胚珠多數,稀少數;花柱3-5,稀2-6,呈各式分裂或不裂,宿存。蒴果,室背開裂;種子小,多數,外種皮具網狀脈紋。

絲葉茅膏菜最長可達45厘米,形態優雅,是食蟲植物愛好者和花卉愛好者偏好的品種。

生長環境

絲葉茅膏菜生長在美國的溫帶地區,是多年生大型茅膏菜。喜歡採光性好、涼爽溫和的環境。在美洲的溫帶地區溫差通常是比較顯著的,空氣流通性也非常強,因此它們懼怕長期的高溫炎熱。高溫時若是被日光直射,就非常容易出現死亡。

冬季氣溫低於10攝氏度會停止生長,在低於零度的極寒氣候下會完全枯萎只剩球根在地下越冬。在溫帶地區它們是非常好種植的一個品種,因而普及性很廣。

分布範圍

絲葉茅膏菜分布在美國的溫暖地帶,是當地較為常見的一種食蟲植物。如今伴隨人們的興趣愛好和園藝創新,越來越多的絲葉茅膏菜出現在全球各地的花卉市場,成為家居綠化、防蚊蟲的首選植物。

主要品類

紅絲茅膏菜(Drosera filiformis red leaves)

絲葉茅膏菜的紅化版,也是絲葉茅膏菜中最為著名的品種,生長在美國華盛頓特區。與原綠色的絲葉茅膏菜一樣,它們的新芽成蕨類植物狀捲曲生長,但日光充足時整株成鮮艷的紅色,非常美麗。

栽培技術

基本事項

生存溫度:0-37℃

適宜溫度:20-30℃

栽培基質:泥炭、水苔、珍珠岩、沙等。

環境濕度:>50%

茅膏菜大多具有喜濕、喜明亮、耐陰的特性,但絲葉茅膏菜對濕度的需求不是特別明顯,在溫暖時節悶濕的環境反而會讓其枯萎。通常它們喜歡明亮的採光和涼爽的氣候,濕度只要大於50%就可以了。

茅膏菜通常都很討厭雨水和噴霧,這會讓它們辛辛苦苦分泌的粘液付之一炬,基質也不需要特別潮濕,在加水時儘量使用腰水法,從花盆底部讓基質吸飽水即可。

種植要點

基質:一般可使用泥炭2份,珍珠岩或河沙1份的通用配方,也可使用純水苔或純泥炭,球根種群可使用顆粒土,如盆浸法種植可使用1份泥炭,1份珍珠岩或河沙混合。

水份:使用低礦物質濃度的水源,生長季節可保持基質較高濕度,適合採用盆墊底部供水,植株不宜經常噴水,以免使腺毛的「露珠」難以形成。休眠期需乾燥些,但不能幹透,防止爛根。

濕度:茅膏菜的空氣濕度應保持在50%以上,較高的濕度能使腺毛的「露珠「更大,觀賞性更佳。

溫度:生長適宜溫度15-25度,矮小種群、球根種群、溫帶種群在4-30度可保持生長,最低可承受0度的低溫,30度以上多數會休眠。熱帶種群應控制在10-38度,冬季需保溫。

光照:大多數茅膏菜喜歡光照,充足的陽光能使植株顏色鮮艷,但夏季強光為防止曬傷須遮蔭,沒有光照會使植株呈現綠色。

養份:在生長季節,使用通用複合肥等稀釋五千倍噴施葉面,每月1-2次。施肥寧可薄肥勤施,切勿濃度過高,以免造成肥傷甚至肥死的嚴重後果,沒有經驗請勿隨意施肥。 不建議採用投餵食物的方法提供養份,以免影響觀賞性。

繁殖方法

播種[1]

大多數茅膏菜開花後會自然結出許多細小的種子,也有個別品種如叉葉茅膏菜等需異花授粉後才能結種,種子一般可保存三年左右。播種時可直接撒於潔淨的基質表面(切勿蓋土),保持高濕度和明亮的光線,溫度保持在25度左右,約一個月發芽。溫帶地區的品種需要低溫刺激才容易發芽,可在冬季、春季播種,或播種後冰箱冷藏一個月。

扦插

大多數茅膏菜都可使用葉插繁殖,把整片葉子從母株上切下,斜插或平放於潔淨的基質上,保持高濕度和明亮的光線,約1個月左右可長芽。一些根、莖粗壯的品種,如叉葉、好望角、孔雀等也可用根段或莖段扦插,操作和和葉插相同。

參考資料

  1. 絲葉茅膏菜,植物智, 2016-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