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東河鎮

圖片來自網絡

中文名 :東河鎮

所屬地區:四川省廣元市旺蒼縣

東河鎮,隸屬於四川省廣元市旺蒼縣,地處旺蒼縣城及周邊,東與黃洋鎮接壤,南與柳溪鄉為鄰,西連嘉川鎮,北接高陽鎮。 區域面積135.47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戶籍人口72366人。 明洪武四年(1371年),屬廣元府嘉川縣。清宣統二年(1910年),屬廣元縣黃洋鎮。1958年,設城關公社。1968年,設城關鎮。1981年,改名洪江鎮。1992年9月,設東河鎮。 截至2020年6月,東河鎮下轄12個社區和13個行政村。 截至2019年,東河鎮有工業企業71個,其中規模以上2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5個。 [1]

目錄

位置境域

東河鎮地處旺蒼縣城及周邊,東與黃洋鎮接壤,南與柳溪鄉為鄰,西連嘉川鎮,北接高陽鎮。 區域面積135.4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東河鎮地勢南北高、中間低。境內最高點位於北部小關山,海拔1306米;最低點位於東河灘涂石龍溝處,海拔457米。

氣候

東河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較好,無霜期較長。春季乾旱多風,夏季溫高雨多,秋季溫和涼爽,冬季冷凍少雪。多年平均氣溫16.1℃,1月平均氣溫5.1℃,極端最低氣溫-7.2℃(1975年12月15日);7月平均氣溫26.1℃,極端最高氣溫38.7℃(1958年7月24日)。平均氣溫年較差21℃。無霜期年平均266天,最長達278天,最短234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355.3小時,年總輻射91.6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203.8毫米,極端年最大雨量2092.4毫米(1981年),極端年最少雨量729.4毫米(1979年)。降雨集中在每年的6~8月,7月最多,12月最少。

水文

東河鎮境內河道屬嘉陵江水系。主要河流為東河、黃洋河。東河由高陽鎮從北向南,在縣城與黃洋河匯合,又由東向西流入嘉川鎮,境內總長8千米,流域面積2.5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19.4立方米/秒;黃洋河由黃洋鎮從東向西匯入東河,境內總長9千米,流域面積1.5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2.5立方米/秒;另有黃家溝、四新溝、鄭家溝、干溪溝、通溪溝、柳溪溝、靈溪溝、奉家河等18條溪溝,溪流總長69千米。境內河網密度0.4千米/平方千米,年徑流總量7.4億立方米,年排澇量10.3億立方米。

自然災害

東河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暴雨、洪澇、風雹、低溫、陰雨、霜凍等。乾旱平均5年2遇。最嚴重的一次乾旱發生在1966年春夏,春旱53天,夏旱30天,溪河斷流,飲水困難,春夏糧油減產十之七八。洪澇平均3年一遇。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1981年8月,大雨、暴雨20餘天,新老縣城三次被淹,8月15日老城洪水深達5米,新老城及周邊村社一片汪洋,水利、交通、通信等設施嚴重損毀,作物、耕地、住房等嚴重受損,經濟損失達5000餘萬元。

自然資源

東河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炭、鐵礦、石灰石、方解石、石英砂、天然氣等10多種。其中煤炭儲量1400萬噸,現採煤礦有黃家溝、孫家溝2個井田,總面積1.4平方千米,地質儲量1300萬噸,可采儲量800萬噸,年產量70萬噸。擁有水能蘊藏量40萬千瓦,建有小型水電站1個3台機組,裝機容量3千瓦,年發電量1400萬千瓦時。擁有林地12.5萬畝,其中經濟林1.2萬畝。境內現有野生動物360種,其中國家二、三級保護動物大靈貓、林麝、爵猴、鬃羚、斑羚、紅腹錦雞、紅腹角雉等10多種。野生植物4900餘種,經濟林木17種,藥材1500種(可收購300餘種),名貴藥材有天麻、麝香、杜仲、黃柏等。

人口

2011年末,東河鎮轄區總人口8.45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45萬人,城鎮化率64.5%,另有流動人口6117人。總人口中,男性4.31萬人,占51%;女性4.14萬人,占49%。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8.43萬人,占99.8%;有回、藏、白、彝等少數民族,共169人,占0.2%。2011年,人口出生率4.6‰,人口死亡率3‰,人口自然增長率1.6‰。 2017年,東河鎮常住人口80369人。 截至2019年末,東河鎮戶籍人口72366人。

視頻

旺蒼東河鎮

參考來源

  1. [http://www.scgw.gov.cn/PubDetail.aspx?id=20200131102444-26810-00-000 東河鎮全力打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東河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迅速動員,有力有序有效做好防控工作,以實際行動堅決打好新(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