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亞豆粉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亞豆粉蝶

來自 動物界 的圖片

中文名:東亞豆粉蝶

拉丁學名:Colias

poliographus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亞 門:六足亞門

綱:昆蟲綱

亞 綱:有翅亞綱

目:鱗翅目

亞 目:錘角亞目

科:粉蝶科

亞 科:黃粉蝶亞科

屬:豆粉蝶屬

種:東亞豆粉蝶

命名者及年代:

Motschulsky, 1860

學 科:生命科學

東亞豆粉蝶(學名 Colias poliographus Motschulsky, 1860)是粉蝶科豆粉蝶屬的一種動物,通過室內飼養觀察研究東亞豆粉蝶幼期各蟲態與發育歷期,結合野外觀察生活習性與行為等,以明確東亞豆粉蝶生物學特性。室內飼養結果表明,東亞豆粉蝶在南京地區室內飼養條件下,卵期為6~7 d,幼蟲期為25~31 d,共有5齡;蛹期約為8~12 d,世代重疊嚴重。野外寄主為野豌豆等豆科植物,幼蟲以葉片為食。 [1]

東亞豆粉蝶形態特徵

東亞豆粉蝶---雌 雄蝶體長17-20mm, 翅展44-55mm; 雌蝶體長15-18mm, 翅展46-59mm。體軀黑色。頭胸部密被灰色長茸毛, 頭及前胸茸毛端部紅褐色。腹部被黃色鱗片和灰白色短毛, 腹面色較淡。觸角紅褐色, 錘部色較暗, 端部淡黃褐色。複眼灰黑色, 下唇須黃白色, 端部深紫色。足淡紫色, 外側較深。翅色變化較大, 一般為黃色或淡黃綠色, 前翅中室端部有1黑斑, 外緣為1黑色寬帶, 帶中總是有1列形狀不規則的淡色斑, Cu1與Cu2脈間色斑較大, M3與Cu1脈間缺淡色斑。後翅中室端部有一橙色斑, 端帶黑色模糊。

成蟲的型: 將東亞豆粉蝶成蟲確定為4個型: 普通型 (♂ )、橙色型 (♂)、黃色型 (♀)、淡色型 (♀)。普通型 (♂): 翅面黃色, 前翅黑色外緣帶內飾有1列大小不等的黃色斑, 排成弧形, Cu1、與M3脈間缺黃色斑; 後翅外緣帶於翅脈間間斷, 邊緣模糊, 其內方散布黑色鱗片較少。翅反面深黃色, 色斑與黑緣型相似。該型最為常見。橙色型 (♀): 翅面橙黃色, 前翅基部散布黑色鱗片至中室中部, 不超過Cu2脈分支處。亞前緣脈前方灰綠色, 翅前緣基半部磚紅色。中室端黑斑邊緣有橙紅色暈圈, 斑中央散布橙色鱗片。黑色端帶內色斑與普通型雄蝶相似, 但顏色較深。翅黑色端帶模糊, 內飾1列較大的黃斑, 邊緣模糊連成帶狀。2A脈前方、端帶內側區域橙黃色, 其上散布黑色鱗片, 翅基部色較深。2A脈後方淡黃綠色。前後翅反面橙黃色。色斑與雄蝶相似, 該型個體數量較少。黃色型 (♀): 翅面黃色, 翅斑與橙色型雌蝶相似。翅反面為黃色, 較均勻。該型個體數量不多。淡色型 (♀): 翅斑與橙色型雌蝶相似, 但翅面及端帶中色斑為淡黃綠色, 翅反面淡黃色, 前翅頂角和後翅黃色較深。該型最為常見。東亞豆粉蝶型的變化與遺傳和生態環境有關。據W. Hovanitz等人的研究結果表明, 這種多型現象首先受遺傳性狀的控制, 此外還受發育過程中溫度等環境因素的制約。在上述各型之間尚有中間型存在。

雄性外生殖器:第8腹板端緣中部舌狀突出;上鈎突短小;爪形突較粗長,末端尖;抱器瓣短寬,外緣中部弧形凹;囊形突粗長,端部稍擴大;陽莖細長,弧形彎曲,約等於囊形突加抱器瓣的長度,末端有小齒突,基側突長。

雌性外生殖器:後表皮突長,末端尖,前表皮突短小,乳頭狀;囊導管細長,略超過交配囊的長度;交配囊較大;囊突橫置,長方形,上有小齒突。 圖21 東亞豆粉蝶Colias poliographus Motschulsky a. 雄性外生殖器;b. 陽莖;c. 第8腹板;d. 雌性外生殖器 卵 紡錘形, 上下端較細, 直徑0.5mm, 高約1.1mm。初產時乳白色, 之後顏色變成乳黃色、橙黃色至橙紅色, 頂端顏色略淡, 孵化前為銀灰色, 有光澤。

幼蟲 初孵幼蟲體長約3mm, 頭殼黑色,上有淡色短毛, 胸足黑色,胸腹部暗綠色, 體表密布黑色顆粒狀小點。3齡時氣門線黃白色清晰可見; 老齡幼蟲體長約30mm, 頭殼為綠色, 從正面看略呈圓形。體深綠色, 密布小黑點, 體節多褶皺, 體背密生黑色短毛, 毛片亦為黑色。氣門線黃白色, 氣門的後方有橙色斑, 其下方有一圓形黑斑 (發育不良時, 該黑斑模糊或消失)。氣門白色, 外環褐色。

蛹 長20-22mm。頭部突起較短。初化蛹時草綠色, 背面顏色較深, 側腹面較淡。羽化前體背淺黃綠色, 頭胸綴紫色, 翅緣、足及觸角紫紅色, 翅斑清晰可見, 腹部腹面色較淡。

雄蝶翅正面黃色,前翅外緣寬闊的黑色區中有黃色紋,中室端有1個黑色點:後翅外緣的黑色條紋多相連成列,中室端的圓點在正面為橙黃色,反面為銀白色,外有褐色圈雌蝶翅白色,斑紋同雄蝶。據新資料研究,國內斑緣豆粉蝶僅分布於新疆、甘肅、青海等省(區).其他各地鑑定為斑緣豆粉蝶的這個種實為東亞豆粉蝶 。

東亞豆粉蝶棲息環境

寄主---紅車軸草 寄主:豆科植物:苜蓿Medicago polymorpha,紫花苜蓿M.sativa,紫雲英Astragalus sinicus,紅車軸草 Trifoliumpratense ,列當Clover spp等。

東亞豆粉蝶分類

界:動物界Animalia Linnaeus, 1758 門: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Latreille, 1829 綱:昆蟲綱Insecta Linnaeus, 1758

目:鱗翅目Lepidoptera Linnaeus, 1758 總科:鳳蝶總科Papilionoidea P. A. Latreille, 科:粉蝶科Pieridae Duponchel, 1832

屬:豆粉蝶屬Colias Fabricius, 1807 種:東亞豆粉蝶Colias poliographus Motschulsky, 1860

東亞豆粉蝶分布

東亞豆粉蝶(6張) 北京、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台灣。

東亞豆粉蝶種名分歧

東亞豆粉蝶常被處理為斑緣豆粉蝶Colias erate (Esper, )的亞種,稱為斑緣豆粉蝶東亞亞種。《中國動物志·粉蝶科》承認其種級等級,並記述了3個亞種,即指名亞種C. poliographus poliographus Motschulsky, 1860、中華亞種C. p. sinensis Verity, 1911和台灣亞種C. p. formosana Shirozu, 1955,其中中華亞種和台灣亞種分別對應於《中國蝶類志》中的斑緣豆粉蝶中華亞種和台灣亞種。 斑緣豆粉蝶 從武春生先生給出的豆粉蝶屬檢索表、斑緣豆粉蝶的描述和附圖來看,《中國蝶類志》中斑緣豆粉蝶指名亞種的照片似乎也應是東亞豆粉蝶,因為該標本前翅正面外緣黑帶中也有黃色斑列,而按武先生的說法,斑緣豆粉蝶前翅正面外緣黑帶中是沒有黃色斑列的;

從分布上看,斑緣豆粉蝶在國內僅分布於新疆和西藏,而東亞豆粉蝶的分布則廣得多,包括北京、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台灣。《中國蝶類志》上「斑緣豆粉蝶指名亞種」的標本采自黑龍江和江蘇,也不是武先生所指的斑緣豆粉蝶的分布地。然而奇怪的是,在《中國動物志·粉蝶科》里,仍將其作為斑緣豆粉蝶指名亞種進行了引述,不免讓人疑惑 。

參考來源

  1. 東亞豆粉蝶, 動物界,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