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東於鎮位於山西省清徐縣城西南部,北鄰古交,西靠交城縣,東北寬約9公里,南北長約15公里,占地面積96平方公里,由北而南是山區、邊山、平川分布,距省城太原44公里,距清徐縣城僅8公里。全鎮下設24個行政村,人口總數30000餘人,耕地面積22540畝,其中葡果面積14540畝,蔬菜面積8000畝。

2019年1月,東於鎮入選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1]

目錄

概述

東於鎮位於清徐縣境西偏南,北接古交、西傍交城,轄24個村委會、33個自然村,總面積96.87平平方公里,人口 2.4萬。東於鎮境內從北向南分為山區、邊山、平川三種地形,山區面積寬廣,煤炭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煤炭蘊藏量達30億噸。全鎮有耕地面積16056畝,以葡果、蔬菜為主。大力實施工業強鎮戰略,形成了「以煤炭開發為龍頭,洗煤、煉焦為骨幹,化工、建材、機械加工、運輸為主體」的格局。近年來,東於鎮緊緊瞄準「梗陽大地奪首鎮,力爭并州一流鎮」的率先發展目標,牢牢把握「精一產、強二產、興三產」的經濟發展總體思路,抓住發展第一要務,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創新思路、紮實苦幹,全鎮呈現出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的良好局面,2004年,全鎮實現社會總產值20.39億元,鄉鎮企業總產值20億元,財政收入完成1.65億元。

地理

東於鎮山川並茂,地貌獨特,物產豐富,氣候宜人。山區有豐富的礦產資源,貯煤區域達60平方公里,探明煤貯量達30億噸。平川北高南低,307國道、晉夏公路橫穿而過,6300KVA.、3.5萬千伏變電站設在境內,地下水資源充足,境內共有水井229眼,鄉級公路120公里。[2]

經濟

東於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經過東於人民的多年努力,現已成為太原市重點基地,全年產菜9000萬公斤,收入3000餘萬元,僅菜一項,人均收入可達1000餘元,同時,已由過去產菜為主的農業經濟模式轉變為以工業為主,工農並重的格局。現擁有各級各類企業63家,其中煤礦9座,焦化企業3個,炭黑企業7個,建材企業1個,機械加工企業7個,洗煤企業24個,其他企業12個.工業經濟形成了以機焦為主導產業,精細化工、機械加工為輔,運輸三產相關配套的產業格局。2004年底,全鎮共完成社會總產值20.39億元,實現財政收入16475.69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4727元。

發展

按照「精一產,強二產、興三產」的發展思路,清徐東於鎮不斷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做大做強做活「龍頭」 工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全鎮呈現出了經濟快速增長、社會全面進步的良好局面,東於鎮實現財政收入2.2968億元,完成年任務的115%,提前4個月完成全年任務。

2005年以來,東於鎮圍繞「工業興鎮、調產富農」的工作中心,按照「精一產,強二產、興三產」的工作思路,全力推進小康建設。為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東於鎮結合本鎮實際,精蔬菜、興葡果、強畜牧,靠科技求發展,引進外地名優新蔬菜、果品12種。他們還邀請省市農業專家先後完成了土壤配方施肥和棗樹更新的項目。為指導農民科學生產,東於鎮還每月出一期《農情信息》,適時提供實用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知識,有效減少了盲目生產造成的損失。同時,他們還加大了招商引資力度,變「隨機招商、專人招商」為「理性招商、專家招商」,極大地提高了招商引資的質量和檔次,上半年就吸引資金1.45億元。面對煤焦市場疲軟的不利情況,東於合理調整產業結構,不斷拓寬稅收渠道,強化稅收征管,使全鎮財政收入保持增長態勢。為創造良好稅收環境,財政與國、地稅務部門密切配合,加強清繳堵漏。同時,他們還組織有關人員深入企業調查了解,利用自身優勢為企業出謀劃策,擴大銷售渠道。截至05年8月底,該鎮國稅實現收入2.073億元,完成年任務的117%,地稅收入2238萬元,完成年任務的101.73%,提前4個月完成全年任務。[3]

相關信息

清徐東於鎮「五項工程」 促進先進性教育活動清徐縣東於鎮自第三批先進性教育活動開展以來,緊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個主題,以黨員先進性教育統攬農村工作全局,明確工作思路,啟動「五項工程」,有力地推進了先進性教育的開展。

在第三批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東於鎮邊學邊議、邊議邊落實,在抓好學習的同時,重點啟動「五項工程」,確保先進性教育取得實效。這「五項工程」是,黨組織規範化建設工程,努力提高基層組織的規範化管理和正規化建設水平;村級廉政建設工程,抓好「兩議一組」建設,各村要建立健全黨員議事會、村民代表議事會和村民理財小組,建立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廉政檔案;扶貧濟困工程,開展走訪慰問活動和捐助活動,使群眾感受到先進性教育活動帶來的新變化;平安創建工程,把保穩定、促發展作為根本大計來抓,為全鎮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奠定堅實基礎;新農村建設工程,基層黨組織緊密結合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歷史任務和「三農」工作實際,突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主題,做好新農村建設計劃工作。

清徐縣東於鎮新民村未經批准借「開發」挖山賣土未經國土部門批准,清徐縣東於鎮新民村竟私自借「開發」的幌子,以未註冊的所謂「開發公司」的名譽,挖山賣土、破壞國土資源、毀壞耕地。

2005年7月28日,來到清徐縣東於鎮新民村。村委主任何志斌說者:「新民村共有1500多人,人均只有半畝地,村民以耕地為主要收入,由於土地有限,為了開發更多的土地、增加村民收入,村里成立了一個未經註冊的「開發公司」搞土地開發,而且還能將許多旱地變為水地。同時向鎮政府申請過,鎮裡也同意此事。」

在一份東於鎮新民村關於開發山坡解決村民缺地的請示中,上面寫着該村開發山坡的原因,及註明了「將該村市兒西口河以西的一塊山坡地(現狀為經濟林)進行土地開發整理,以解決村民缺地問題,開發面積約70畝,需將山坡拉運後整平,改良土壤,然後分給村民」。鎮政府也做了同意的批示,並蓋着公章。村委主任何志斌還說,這是新民村向有關部門遞交的惟一請示,並沒有向縣國土局辦理有關手續,國土局更沒有做過任何批示。

據一姓郭的村民告訴,只要出錢,就可以畫圈承包山土,然後將土倒賣出去。在挖掘現場看到,原為經濟林的山坡地已是溝溝壑壑,狼籍一片,而在河的東面一山腳下,一輛裝載機正往卡車上裝土,等待的卡車排起了長隊。記者發現,該村挖山的範圍已超出了村委向鎮政府批示的範圍。

行政區劃

邊山社區,方山村,中高白村,口兒村,東於村,西高白村,水屯營村,趙家山村,柳家峁村,大旺村,花塔村,閆莊村,口子村,新立村,南嶺村,洛池渠村,新民村,崔家山村,東高白村,太平莊村,武家坡村,黑岔村,申家山村,馬家坡村,六段地村,果子園村。 [4]

榮譽記錄

2019年1月,東於鎮入選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