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世外之人(楊廷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世外之人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世外之人》中國當代作家楊廷松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世外之人

原以為,在中老年期間,享受退居二線政策,有幾份愜意

不想,離開了事業平台以後,有些慌張狼狽,心有惶惶不安,也有失落與不甘。

想找個事做,發揮餘熱,填充無趣,苦於沒有一技之長。一日復一日,一拖再拖,結果一事無成。

久坐生惰,不交冷漠,情感淡薄,終無可取,是為平庸。

百丈禪師,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自勵。得道方外之人尚能如此,每有思及,羞愧難當。

起初,被再婚妻子耽誤。分手時,已耳順之年。蹉跎蹉跎,白白浪費了十年多。

將暮未暮之年紀,為找個活下去的理由,去書店,買書籍,住鄉村朝夕誦讀。夜闌人靜時,隨筆作天陰天晴、小事閒話記錄。

一個人,一根煙,一杯茶,一盞燈,一本書,一支筆,一筆一划,塗塗寫寫,既是初衷愛好,又是排除寂寞。小篇文章,格局不大,思想簡單陳舊,用現代話,叫什麼雞湯,不登大雅之堂。

讀書寫字,好似出門便慣於坐車的人,不知道什麼叫勞苦,更沒有思想上的新步子,沒有陶醉,卻是初心牽掛。

他人有登山選勝之趣,我卻常年宅在家裡,眺望小院上空那一片光明,不思量外面的世界。本來就六根不淨,即便蝸居鄉下,時常心猿意馬,原本就一個凡夫俗子,一直在現實的泥溷中摸爬滾打。如今,雖處寂寞境地,卻不懂得享受寂寞清福,只是懶惰成性。

閒中思量做些什麼,靜時想起迢遙往事。終沒有干出一番事業來,枉費一個立於天地間的人,碌碌無為,人懶惰,心羞愧,與草木無異。

我不問人寒,人不問我暖,寂寞孤單。

經意,活成了「世外之人」。

忽有一日,應鄰村一位風水先生之邀,說一幫附近人,去他家一起聚聚。說我不到就是不給他和他們面子。一幫附近人,那是惹不起也躲不過的。既有酒喝,還通順了人情,何樂不為。況且我們還是少年時期的朋友。

這群人,年齡相仿,職業生涯不同:船夫,石匠,木匠,看相算命,種田地,教書的都有。他們也曾夙興夜寐,有過激情燃燒的歲月。今在將暮之年,舉杯消遣,嘆世事多變,嘆人生無常,勸「為人莫計較苦勞心,萬事命中早註定」。各人都退出了事業平台,鄉下人單調寂寞,聚集一起,談天論地,相互取暖。

席間一船夫,耄耋之年,顫巍巍站起,舉着杯,醉眼朦朧地說 「各位各住,聽我說」,將酒杯放在桌上,手一揮。呵呵,那氣勢!

「聽我說,聽我說,在坐的各位都進了花甲子,在下已是耄耋之人。這人老了,把手腳放開」,頗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放蕩。

一桌人,將目光集中在他身上。發現大家都願意聽他說話,勁頭上來了,「古人說,『人生得意須盡歡』。人老了,學會自己照顧好自己。人在做父母的時候,心很小,心裡只有自己的兒女;兒女們長大後,發現世界很大,父母親難免被忽略。因為他們心中同樣有自己的子女 」。

一群人 「是呀是呀」 地、似懂非懂的應諾着。

這一桌牙齒差不多落光的人,一邊返老還童,心情激動;一邊又自怨自艾,時間風乾了他們曾經的夢想,心下黯然。一陣戲鬧,煙消雲散,不見囊中有慰籍。

事實上,船夫的話,大家都明白。只是各人的願望、心態、性格、格局大小不同。「越老越孤獨」 這尷尬的歲月,遇上了,算幸運。

回到家中,心下愰惚,不見實事,虛擲光陰,明明「架上非無書」,偏偏「眼慵不能看」。雖有不甘,然徒驚歲晚。

這一日,汪先生加我微信,說他著作已出版,贈我一本;竊喜,被人視為讀書人,是一種幸福。 [1]

作者簡介

楊廷松 1957年春天出生 大學畢業 2004年公開出版小說散文集《鄉俗》 散文集《一滴墨水》正在審稿中 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