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嘉父兄弟別於臨川復會毗陵
與嘉父兄弟別於臨川復會毗陵 |
作品名稱: 與嘉父兄弟別於臨川復會毗陵 創作年代:北宋朝代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釋德洪 |
與嘉父兄弟別於臨川復會毗陵是北宋僧人、詩人釋德洪的一篇作品。
釋德洪(1071——1128),一名惠洪,號覺范, 筠州新昌(今江西 宜豐)人。俗姓喻。德洪詩,以明 萬曆二十五年徑山興聖萬壽禪寺刊《石門文字禪》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清末丁丙刻《武林往哲遺書》本(簡稱武林本),《宋詩鈔補》(簡稱鈔補)等。新輯集外詩另編一卷。
目錄
正文
君家兄弟萬人傑,何止才容誇兩絕。
憶昨江南山盡頭,西津渡口曾相別。
君時慘然縗制中,行將扶護歸吳越。
我亦買舟還故山,社燕秋鴻那忍說。
客中不覺舟壑走,邇來飄忽經歲月。
毗陵那料又相逢,喜君美髯冰玉頰。
竹軒堆髻話臨川,清論無窮如鋸屑。
意消已覺在秋鄉,坐令五月失炎熱。
歸來喜甚不成寐,起步空庭聽風葉。
念君姓名懸睿想,吳江未可停舟楫。
欲看騕裊付王良,相鼎煩君為調燮。
平生無求任所見,往往撩人面紅冽。
恃君猶作故人看,此詩聊當名紙謁。[1]
作者簡介
釋德洪(1071——1128),一名惠洪,號覺范,筠州新昌(今江西宜豐)人。俗姓喻。年十四,父母雙亡,依三峰靘禪師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試經於東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為僧。四年後南歸,依真淨禪師於廬山歸宗寺,隨真淨遷洪州石門。二十九歲始,遊方東吳、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涼寺。冒名剃度事發,入獄一年,勒令返俗。後至東京,入丞相張商英、樞密郭天信門下,再得度,賜名寶覺圓明禪師。徽宗政和元年(1111),張、郭貶黜,亦受牽連,發配朱崖軍(今海南三亞)。三年,得釋。四年,返筠州,館於荷塘寺。後又被誣以張懷素黨系南昌獄百餘日,遇赦,歸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德洪工書善畫,尤擅繪梅竹(《圖繪寶鑑》),多與當時知名士大夫交遊,於北宋僧人中詩名最盛(《四庫全書·林間錄》提要)。有《石門文字禪》、《天廚禁臠》、《冷齋夜話》、《林間錄》、《禪林僧寶傳》等。事見《石門文字禪·寂音自序》,《僧寶正續傳》卷二、《嘉泰普燈錄》卷七、《五燈會元》卷一七有傳。 德洪詩,以明萬曆二十五年徑山興聖萬壽禪寺刊《石門文字禪》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清末丁丙刻《武林往哲遺書》本(簡稱武林本),《宋詩鈔補》(簡稱鈔補)等。新輯集外詩另編一卷。[2]
著作
著有《上元宿百丈》 《廬山雜興·野徑無人花競芳》 《鞦韆·畫架雙裁翠絡偏》 《老春·嫩寒清曉欲留春》 《次韻通明叟晚春》 《崇勝寺後竹千餘竿獨一根秀出呼為竹尊者》 《海棠·酒入香腮笑未知》 《春日作·山前山後花半紅》 《過永寧寺·已背荒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