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下水道和孩子(汪曾祺)

《下水道和孩子》中國當代作家汪曾祺創作的一篇散文。

目錄

作品原文

下水道和孩子

起,他們就跑到這些山上去玩起來。這倒不只是因為在這些山旁邊只有一個老是披着一件黃布面子的羊皮大衣的人在那裡看着,並且總是很溫和地微笑着看着他們,問他姓什麼,住在哪一個門裡,而是因為他們對這些石子和沙都熟悉了。他們知道這是可以上去玩的,這一點不會有什麼妨礙。哦,他們站得多高呀,許多東西看起來都是另外一個樣子了。他們看見了許多肩膀和頭頂,看見頭頂上那些旋。他們看見馬拉着車子的時候脖子上的鬃毛怎樣一聳一聳地動。他們看見王國俊家的房頂上的瓦楞里嵌着一個皮球。(王國俊跟他爸爸搬到新北京去了,前天他們在東安市場還看見過的哩。)他們隔着牆看見他們的媽媽往繩子上曬衣服,看見媽媽的手,看見……終於,有一天,他們跑到這些大圓筒里來玩了。他們在裡面穿來穿去,發現、尋找着各種不同的路徑。這是橋孔啊,涵洞啊,隧道啊,是地道戰啊……他們有時伸出一個黑黑的腦袋來,喊叫一聲,又隱沒了。他們從薄暗中爬出來,爬到圓筒的頂上來奔跳。最初,他們從一個圓筒上跳到一個圓筒上,要等兩隻腳一齊站穩,然後再往另一個上面跳,現在,他們連續地跳着,他們的腳和身體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弧形的坡面,習慣了這樣的運動的節拍,他們在上面飛一般地跳躍着……

(多給孩子們寫一點神奇的,驚險的故事吧。)

他們跑着,跳着,他們的心開張着。他們也常常跑到那條已經掘得很深的大溝旁邊,挨着木欄,看那些奇奇怪怪的木架子,看在黑洞洞的溝底活動着的工人,看他們穿着長過膝蓋的膠皮靴子從裡面爬上來,看他們吃東西,吃得那樣一大口一大口的,吃得那樣香。夜晚,他們看見溝邊點起一盞一盞斜角形的紅燈。他們知道,這些燈要一直在那裡亮着,一直到很深很深的夜裡,發着紅紅的光。他們會很久很久都記得這些燈……

孩子們跑着,跳着,在圓筒上面,在圓筒裡面。忽然,有一個孩子在心裡驚呼起來:「我已經頂到筒子頂了,我沒有踮腳!」啊,不知不覺的,這些孩子都長高了!真快呀,孩子!而,這些大圓筒子也一個一個地安到深深的溝里去了,孩子們還來得及看到它們的淺灰色的脊背,整整齊齊地,長長地連成了一串,工人叔叔正往溝里填土。

現在,場子裡又空了,又是一個新的場子,還是那棵小棗樹,挺立着,搖動着枝條。

不久,溝填平了,又是平平的,寬廣的,特別平,特別寬的路。但是,孩子們確定地知道,這下面,是下水道。 [1]  

作者簡介

汪曾祺(1920——1997)當代著名作家,江蘇高郵人。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散文戲劇方面也有建樹。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