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眼瞼下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上眼瞼下垂眼瞼下垂手術是通過縮短上瞼提肌以增強肌力,高其提瞼能力。此種手術符合正常解剖要求,效果較好。如上瞼提肌功能已不復存在或功能極差,則需採取額肌瓣下移懸吊或闊筋膜帶懸吊方法。

含義

在治療眼瞼下垂手術過程中,要求保持眼部的形態上兩眼平視時瞳孔完全外露,並且瞼裂高度、寬度、輪廓、上瞼皮膚皺褶和睫毛傾斜角度要對稱才是最佳的形態。同時要求瞼緣弧度平順自然,無內外翻。能保持正常的眼瞼開閉功能、瞬目反射及瞼球運動協調。做的過程中,也要保障眼瞼下垂手術的同時,眼肌保持平衡無復視或斜視。[1]

形成

1、先天性上瞼下垂,占所有分類的80%左右,是由於提上瞼肌發育異常而致其功能減弱,甚至喪失;

2、後天性上瞼下垂,其原因有外傷性、神經原性、肌原性及機械性,由於動眼神經麻痹或重症肌無力所致;

3、假性上瞼下垂,外觀上瞼呈下垂狀態,但客觀檢查提上瞼肌功能正常,上瞼真實位置也正常,常見於上瞼皮膚鬆弛,上瞼缺乏支撐,特發性瞼痙攣。

臨床表現

1.神經源性上瞼下垂

此為神經支配缺損的結果。常因:①動眼神經麻痹常合併第Ⅲ顱神經麻痹其他症狀;②眼肌麻痹性偏頭痛,較少見,其特點為一側偏頭痛後同側動眼神經麻痹;③交感神經損傷後發生Horner綜合徵;④聯帶運動性瞼下垂(Marcus Gunn綜合徵)。

2.肌源性上瞼下垂

為提上瞼肌有缺陷所致,如先天性發育不良、重症肌無力、肌萎縮、眼咽肌營養不良以及眼外傷影響提上瞼肌收縮功能時均可發生瞼下垂。此型瞼下垂可分為輕(1~2mm)、中(3~4mm)重(5~6mm)三種,提上瞼肌功能可描述為:良好(>8mm)、尚好(5~7mm)、不良(4mm或更少)。此僅用於先天性瞼下垂量的估算,若用於後天性瞼下垂等量的手術矯正常產生過矯現象。


3.腱膜性瞼下垂(aponeurotic ptosis)

是由於提上瞼肌功能傳導障礙所致。由於腱膜缺損或撕裂顯示出提上瞼肌腱膜的微弱。腱膜亦可發生浸潤或被脂肪組織所取代。在各型眼手術後可患腱膜性瞼下垂,這可能由於術後眼瞼水腫或眼覆蓋時患者用力睜眼過度伸長傷及微弱腱膜所致。腱膜缺損的典型表現是瞼皺摺(雙眼皮)過度或模糊,瞼板上的眼瞼很薄甚至在患者閉瞼從此處能看到瞳孔。

4.機械性瞼下垂

常由於各種瞼腫瘤,瞼鬆弛症等而引起,也可因眼瞼瘢痕影響提上瞼肌運動而引起。

不同的類型,選擇的手術方式是不一樣的。對於先天性上瞼下垂單眼或是雙眼上瞼肌功能不全或是喪失的朋友們來說,自然睜眼平視時,輕者的上瞼緣遮蓋角膜上緣超過3mm,中等程度的下垂遮蓋角膜1/2,而重度下垂者超過角膜1/2或遮蓋全部角膜。很多上眼瞼下垂的朋友們,在雙眼上視時,下垂側的眉毛會高豎,會用額肌收縮來補償提上瞼肌功能的不足,這個時候患者的額部皮膚,就會有有明顯的橫行皺紋。[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