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兜率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上兜率寺》
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

《上兜率寺》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仇兆鰲評:此章初上兜率寺而作也,上四言景,下四言情。兜率知名之寺,乃真如會法之堂,見其為禪宗也。江山兼有巴蜀,寫其形勝。棟宇起自齊梁,推其古蹟。庾信哀時,周顒好佛,皆屬自喻。未言安得駕彼牛車,以藉慈航之一渡乎。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上兜率寺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上兜率寺[1]

兜率知名寺,真如會法堂。

江山有巴蜀,棟宇自齊梁。

庾信哀雖久,何顒好不忘。

白牛車遠近,且欲上慈航。

作品注釋

①《圓覺經略疏》:"圓覺自性,本無偽妄變易,即是真如。真謂真實,顯非虛妄。如謂如常,表無變易。"梁簡文帝詩:"當須耳應漏,然後會真如。"江總《入龍丘岩精舍》詩:"法堂猶集雁。"

②【趙注】江山有巴蜀,猶羊叔子登峴山雲"自有宇宙,即有此山"之義。王勃詩:"江山蜀道賒。"

③向秀《思舊賦》:"棟宇存而不毀。"【朱注】王勃《郪縣兜率寺碑》:"兜率寺者,隋開皇中之所建也。"此雲自齊梁,疑未詳考。

④《北史》:庾信位望通顯,常有鄉關之思,乃作《哀江南賦》。

⑤蔡曰:何顒見《後漢書·黨錮傳》,與詩義不類,或疑是周顒。周顒奉佛有隱操。朱注云:按蔡注本葉少蘊《避暑錄》。《南史》:周顒音詞辯麗,長於佛理,於鐘山西立精舍,休沐則歸之。清貧寡慾,終日長蔬,雖有妻子,獨處山舍。公嶽麓道林二寺詩用此,亦作何顒,蓋周何字相近而訛耳。胡遁叟曰:史稱周顒與何澈皆精信佛法,周娶妻,何食肉,各有其累。公蓋誤憶其姓用之耶。《文選》李善注引梁簡文帝《草堂傳》曰:周顒昔經在蜀,以蜀草堂林壑可懷,乃於鍾嶺雷次宗學館立寺,因名草堂,亦號山茨。

⑥《法華經》:"有大白牛,肥重多力,形體殊好,以駕寶車。"車遠近,謂遠近俱可到。

⑦清涼禪師《般若經序》:"般若者,苦海之慈航,昏衢之巨燭。"梁昭明太子詩:"慧海渡慈航。"葉夢得曰:詩人以一字為工,世固知之,唯變化開闔,出奇無窮,殆不可以形跡捕詰。如"江山有巴蜀,棟宇自齊梁",則其遠近數千里,上下數百年,盡在有、自兩字間,而吞吐山川之氣,俯仰古今之懷,皆見於言外也。

點評鑑賞

《杜詩詳註》:寺在梓州,當是廣德元年作。洙曰:佛書有兜率天宮,故以名寺。《釋迦成道記注》:梵雲兜率陀,或雲睹史陀,此雲知足,即欲界第四天也。【錢箋】《圖經》:兜率寺在梓州郪縣南二里,《寰宇記》:前瞰郡城,拱揖如畫。侯圭《東山觀音寺記》雲:梓州浮圖大小十二,慧義居其北,兜率當其南,牛頭據其西,觀音距其東。《方輿勝覽》雲:兜率寺在南山,一名長壽寺,隋開皇中建,即蘇軾詩所稱"牛頭與兜率,雲木郁堆壠"者。其林泉糾合之勢,山川表里之形,抽紫岩而四絕,疊丹崖而萬變。連溪拒石,所以控引太虛;蒸雲駕雨,所以盪泄元氣。此見王勃寺浮圖碑。

《石林詩話》:詩人以一字為工,世固知之。惟老杜變化開闔,出奇無窮,殆不可以形跡捕。如"江山有巴蜀,棟宇自齊梁"。遠近數千里,上下數百年,只在"有"與"自"兩字間,而吞納山川之氣,俯仰古今之懷,皆見於言外。……今人多取其已用之字模仿用之,偃蹇狹陋,盡成死法。不知意與境會,言中其節,凡字皆可用也。

《對床夜語》:虛活字極難下,虛死字尤不易。蓋雖是死字,欲使之活。此所以為難。老杜"古牆猶竹色,虛閣自松聲"及"江山有巴蜀,棟宇自齊梁",人到於今誦之。

《瀛奎律髓》:韓魏公謂人才須入粗入細。老杜詩,不有前詩(《上牛頭寺》),何以入細?此一詩三、四忽又如此廣遠,五、六古淡有意。

杜臆》:本是巴蜀有江山而倒言之,見此江山不囿於巴蜀耳;劉評可笑。"庾信""何顒"俱自寓。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2]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杜甫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3]

盛唐偉大的詩聖杜甫是大家都喜愛的文學家,他的詩歌情感內斂、沉鬱頓挫,充滿了現實主義的藝術風格。他憂國憂民、悲天憫人,很多詩都留下了他的痛苦和沉思。比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就表現了作者濟世救民的使命感;「致君堯舜上,再使民風淳」也表現了他的聖人情懷。[4]

視頻

詩聖杜甫的故事

100秒看完杜甫的一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