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三毛《第一個彩陶》

三毛的作品

語言特徵:機智、詼諧、樸素的散文話語。自然、清新、樸素 ,具有天然去雕飾之美。不但生動而且富有個性。

在內容上,她的創作題材廣泛多樣、結構自由靈活、抒寫真實感受之外,它還是一種生命紀實。三毛的散文有一種探索的意味在裡面,探索生命以內的東西 。

三毛的作品很特別的一個特點就是它是遊記而非遊記體,是敘事而非小說體,是抒情而非詩歌體,是隨感而非日記體,這就是後來傳說的 三毛體了。

目錄

原文

  在我第一次離家時,行李都不懂得怎麼準備,更不敢帶任何一樣屬於自己的心愛物。就只記得,手上那隻表,還是進初中時父親買給我的一隻舊錶,至於衣服,全是母親給打點的。那時候,為了怕出國衣物不夠,母親替我足足添滿了一大箱四季衣裳才含淚與我揮別。

  四年半之後,我第一次回鄉。當時,開門的小弟已經由一個初中生變成大學生了,我完全不能把他那高大的形象和那個光頭初三學生連想在一起。家,是有一點陌生了。

  父親以為我的歸來,必定帶了許多新衣服,他為我預備了好多衣架和一個全空的衣櫃等着我。

  當我將三四件衣服掛好的時候,母親發現那都是四年前帶去的舊衣,空空的行李包中根本沒有一件新的東西,連舊的,都給丟了一大半才回來。

  那天夜裡,在家中晚飯的時候,看見滿桌的菜,一時里百感交織,放下筷子,喊了一句:「原來你們吃得那麼好——」然後埋首便哭。

  爸爸、媽媽一下子就懂得了我的心情,急着說:「不哭、不哭!在外面生活一定太節省太苦了。可憐可憐!才那幾件舊衣服帶回來,你在外節省成那個樣子,為什麼不告訴你父母呢?我們也不知道外國生活那麼高呀——。」那一次,我在台灣住了不到一年,又走了。

  第二次的離家,箱子很輕,帶去的錢,比第一次出國多了一點點。因為我自己賺的不多,又不肯拖累父母,但是略略請父母在經濟上幫了我一下,也不打算用錢的,只為了一份安全感,將錢存入了銀行。

  那第二次再去西班牙,我沒有去住宿舍。看報紙,跟三個西班牙女孩合租了一幢極小的公寓,兩個人一間。找到了一個工作,在一間小學裡教英文,收入只有四千台幣左右,因為英文課一周才只有四小時。

  就用這相當於四千塊台幣的金錢,付房租、買伙食、補皮鞋,偶爾還可以買一件減價的衣服。

  那時候,我以前的男朋友荷西又出現了。

  當他來過我的公寓,發覺除了一張全家人的照片被我貼在床邊之外,什麼裝飾品都沒有時,他看上去有些難過,也不說什麼。

  那時候他兵役剛剛服完,也是一貧如洗。

  有一日荷西跟着姐姐回到故鄉去,離開了馬德里三天,他叫我也跟去,我因經濟環境實在拮据,不肯動一下。怕一動了,又得花錢。

  就在荷西旅行回來的那個晚上,他急匆匆的趕來看我,遞給我一個小包裹,打開來一看,就是照片中的那個陶土瓶子——可以用它來放髮夾和橡皮筋。

  好驕傲的把它放在床邊的小柜子上,成了我在國外生活中第一個裝飾品。

  一直很愛它,紀念性太高,捨不得將它給人,就一直跟着我了。[1]

三毛的生平

三毛,1943-1991,原名陳平,祖籍浙江舟山,出生於四川重慶,後旅居台灣。著有散文、小說集《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駱駝》、《雨季不再來》、《溫柔的夜》、《夢裡花落知多少》、《背影》、《我的寶貝》等十餘種。三毛散文取材廣泛,不少散文充滿異國情調,文筆樸素浪漫而又獨具神韻,表達了作者熱愛人類、熱愛生命和大自然的情懷。

三毛生性浪漫,三歲時讀張樂平《三毛流浪記》,印象極深,後遂以「三毛」為筆名。為了追尋心中的那棵「橄欖樹」,她踏遍萬水千山。然而,無論是異國都市的生活情調,還是天涯海角奇風異俗,都不能消解她深埋於心中的中國情結。儘管她嫁給了一個深眼高鼻的洋人,但她仍是一個完整的東方女性。

三毛從來不刻意追求某一種技巧和風格,一切都顯得平實與自然。然而在她信筆揮灑之中,卻又蘊涵無限,這也許是一種更高的技巧風格吧。    有讀者認為「流浪」才是她的真正的名字,無論是她遺留下來的眾多作品、她的遊歷和她心靈情感的轉折,都是充滿一點點浪跡天涯的意味。[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