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月晦日贈劉評事 / 三月晦日送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月晦日贈劉評事 / 三月晦日送春》

作品名稱: 《三月晦日贈劉評事 / 三月晦日送春》

創作年代: 唐代

文學體裁:詩

作者:賈島

《三月晦日贈劉評事 / 三月晦日送春》唐代詩人,字閬(讀láng)仙,人稱"詩奴"賈島詩。

賈島是唐代的著名的苦吟詩人,長於五言律詩,集中五言律詩也最多。他的律詩,字斟句酌,排比工整,常有佳句,耐人尋味。如「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長江人釣月,曠野火燒風」、「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等,或氣象雄渾,或情景幽獨,頗為人們所稱誦。不過除了一些佳句以外,他寫得好的律詩並不多,這是由於他過於醉心詞句的琢磨,往往忽視了全詩的整體的藝術境界的創造。因而他的五言律詩,雖然對仗工整,卻有雕琢的痕跡,不夠自然,缺乏動人的情懷,使人讀後,留不下完整的印象。倒是他的一些絕句,無意求工,寫得自然、樸素,別有情致。這首詩便是其中一首較優秀的作品。[1]

詩詞正文

譯文

今天是三月三十日,是三月的最後一天,春天美麗的風光就有離開我這位苦吟詩人了。

我和你今夜不用睡覺了,在晨鐘響動之前,總算還是春天吧。

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送春的七言絕句。這首詩極力抒寫的是「苦吟」詩人不忍送春歸去,但也無計可留,只有長坐不睡,與那即將逝去的春天共守殘夜,哪怕是一剎那時光,也是值是珍惜的。首句「三月當」,點明三月晦日,表達春天即將逝去。三月本是春天的最後一個月,三十日又是這個月的最後一天,詩人此刻把春天的離去精確到了最後一天,讓人感到新奇而又自然。次句「風光別我苦吟身」,意思是說:春光雖然別我而逝,但我這個苦吟詩的人,怎忍別春。不說送春,而說「風光別我」,是虛寫「送」字。這句用的是擬人手法,顯得很自然而有情味。

「與君今夜不須睡,未到曉鍾猶是春。」前句寫了詩人與友人願一夜不眠不寐,後句則寫了這樣做的目的,僅僅只是守住最後的一線春光。前兩句把春天精確到最後一天,這裡卻精確到了最好一刻。末二句說雖然已到春盡之期,無計可以留春,但只要晨鐘未動,明朝之夏未來,仍然還是春天。因此,當這最後一夜之時,願與友人不睡,共同苦吟飲酒,以表送別之情,這樣也還是能夠很好地享受這最後一夜的春光。「猶是春」三字,可如宋蘇軾所說的「春宵一刻值千金」了。這首詩頗有古詩的「何不秉燭游」的意思。但二者旨趣並不相同。古詩的作者秉燭夜遊,是由於感嘆人生短暫,韶華易逝,應及時行樂;這首詩的作者良夜不眠,則是為了流連春光,愛惜韶華,並無傷感之情,作者只意在珍惜時光,刻苦吟詩,這就從惜別春光中,引出了「鍥而不捨」的精神。

作者簡介

賈島(779~843年),[2]唐代詩人,字閬(讀láng)仙,人稱"詩奴",與孟郊共稱"郊寒島瘦",漢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人。自號"碣石山人"。

據說在長安(今陝西西安)的時候因當時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後外出,賈島作詩發牢騷,被韓愈發現才華,並成為"苦吟詩人"。後來受教於韓愈,並還俗參加科舉,但累舉不中第。

唐文宗的時候被排擠,貶做遂州長江縣主簿。唐武宗會昌年初由普州司倉參軍改任司戶,未任病逝。 有詩文集《長江集》。[3]

賈島的家鄉范陽曾是安祿山的老巢,安史之亂平定後,這裡又長期為藩鎮所據,處於半隔絕狀態。賈島出生於平民家庭,門第寒微。所以他早年行事率不可考。傳說他30歲前曾數次應舉,都不得志。失意之餘,又迫於生計,只好棲身釋門為僧,取法名無本。貧困的家庭景況,枯寂的禪房生活,養成他孤僻冷漠而內向的性格,耽幽愛奇,淡於榮利,喜怒鮮形於色,世事頗少縈懷。但他仍酷愛吟詩,常常為構思佳句而忘乎所以,"雖行坐寢食,苦吟不輟。"賈島也因此被視為唐代苦吟詩人的典型。

視頻

賈島創作風格

安岳賈島墓探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