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三國詩詞馬騰之死原文及賞析

三國詩詞馬騰之死,父子齊芳烈①,忠貞著一門②。

捐生圖國難③,誓死答君恩。

嚼血盟言在,誅奸義狀存。

西涼推世胄,不愧伏波孫④!

目錄

【釋詞】

①芳烈:芳,美好、美名;烈,事業。

②著:顯露。

③捐生:捨棄生命。

④伏波:即馬援,東漢初名將。右扶風茂陵人(今陝西興平東北),光武帝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任伏波將軍。

三國詩詞《馬騰之死》原文及賞析

【賞析】

在曹操平定北方大小豪強時期,雄踞西涼的馬騰、韓遂雖未介入,但雙方貌合神離。曹操一直對西涼虎視眈眈,只因集中兵力,先是對付袁紹,後是征伐江南,顧不過來,因此,對馬騰、韓遂採取先撫後伐的策略。此時,曹操聽說劉備有諸葛亮、龐統為謀士,招兵買馬,積草屯糧,連結東吳,早晚一定要興兵北伐。曹操又聚眾謀士商議南征,並說出了自己的顧慮:「我若遠征,恐馬騰來襲許都。」荀攸獻計:「不若降詔加馬騰為征南將軍,使討孫權,誘入京師,先除此人,則南征無患矣。」

馬騰奉詔,乃與長子馬超商議:「吾自與董承受衣帶詔以來,與劉玄德約共討賊,不幸董承已死,玄德屢敗……今聞玄德已得荊州,我正欲展昔日之志,而曹操反來召我,當是如何?」馬超對父親說:「操奉天子之命以召父親,今若不往,彼必以『逆命』責我矣。當乘其來召,竟往京師,於中取事,則昔日之志可展也。」

曹操徵召馬騰是幌子,除患是目的;馬騰不忘衣帶詔之誓,為天下除曹賊為己任,以酬夙志是實,奉召進京是虛。馬騰帶着兩個兒子馬休、馬鐵前往許都。偏偏曹操派來勞軍的黃奎也痛恨曹操,當黃奎與馬騰酒至半酣,吐露真言,二人不謀而合,便決計殺賊。黃奎回家與妾李春香無意流露此事,卻被春香情夫苗澤告密。於是馬騰父子三人都遭到曹操的殺害。這就是:「父子齊芳烈,忠貞著一門。捐生圖國難,誓死答君恩。」

「嚼血盟言在,誅奸義狀存。」馬騰之死的情節與第二十回董國舅內閣受詔的情節,雖相隔三十多回,但草蛇灰線,遙相呼應。這根若斷似連的線索便是同書義狀,殺賊報國。當年董承受詔,正與交厚的至友同書義狀,忽報西涼太守馬騰相探。董承以病為由拒之,馬騰大怒,斥責董承非救國之人。董承很感動,問他:「公謂何人非救國之人?」馬騰回答:「許田射獵之事,吾尚氣滿胸膛;公乃國之至戚,猶自殢於酒色,而不思討賊,安得為皇家救難扶災之人乎!」一派大丈夫精忠報國的氣概! 當董承取詔示之,馬騰讀畢,「毛髮倒豎,咬齒嚼唇,滿口流血」,對董承許下誓言:「公若有舉動,吾即統西涼兵為外應。」當下與諸位取酒歃血為盟曰:「吾等誓死不負所約!」

董承事敗,馬騰卻沒有忘卻自己的責任,雖事過境遷,但殺賊之心未滅。由於小人告密召來殺身之禍,馬騰並不懼死,只是為不能為國殺賊而遺恨,臨刑罵不絕口。小說對馬騰人物形象的描繪,僅有這兩個細節,但其正義、剛烈、忠貞的性格還是很鮮明的。其出身於武將世家,祖上馬援,系東漢初名將,屢建戰功,被任為伏波將軍,死後諡為「忠成」。馬騰身上流淌着祖宗遺傳的血液,不愧為一代英烈。

「馬騰之死」這首詩為毛宗崗修改時增補的。其用意很明顯,在「忠義」的正統倫理道德上再抹上鮮亮的一筆。[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