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三國詩詞審配之死原文及賞析

三國詩詞審配之死,河北多名士,誰如審正南①:

命因昏主喪,心與古人參②。

忠直言無隱,廉能志不貪。

臨亡猶北面③,降者盡羞慚④。

目錄

【釋詞】

①審正南:即審配,字正南。

②參:比驗。

③臨:面對。猶:還。北面:北,方位名詞作動詞,向北面。

④盡:都、全部。黃巢《不第後賦菊》詩:「滿城盡帶黃金甲。」

三國詩詞《審配之死》原文及賞析

【賞析】

袁紹死後,審配擁戴袁尚為冀州牧。袁尚領兵攻打袁譚,審配奉命固守鄴城。曹操率軍攻城不利,審配之侄叛應曹軍,偷開城門。審配被俘,拒降,遭殺害。小說家感於審配對袁氏的忠貞,生死如一,以詩讚之。

審配是袁紹的重要將領。他的業績在小說中文字不多,但十分精彩。尤其是曹操圍鄴城,審配堅守孤城,勇謀兼施,屢敗曹軍。最後因其侄子叛應曹操,偷開城門,審配才被俘。

「操曰:『汝知獻門接我者乎?』配曰:『不知。』操曰:『此汝侄審榮所獻也。』配怒曰:『小兒不行,乃至於此!』操曰:『昨孤至城下,何城中弩箭之多耶?』配曰:『恨少! 恨少!』操曰:『卿忠於袁氏,不容不如此。今肯降吾否?』配曰:『不降! 不降!』……『吾生為袁氏臣,死為袁氏鬼,不似汝輩讒諂阿諛之賊! 可速斬我!』操教牽出。臨受刑,叱行刑者曰:『吾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乃向北跪,引頸就刃。」《三國志》也記載審配臨刑「聲氣壯烈,終無撓辭,見者莫不嘆息。」

「河北多名士」這句曾出現詠沮授一詩中,今又重現在詠審配一詩中,其反覆意在映襯曹操的感嘆:「河北義士,何其如此之多也! 可惜袁氏不能用! 若能用,則吾安敢正眼覷此地哉!」曹操的話正中袁紹的致命弱點,外寬內忌,不納良言,不重人才,致使拍馬迎逢的小人乘機鑽營作亂,猶如蟻穴潰堤,一遇洪水,頃刻瓦解。對於這樣的昏君,審配「臨亡猶北面」,生動地刻畫出他的愚忠。遺憾的是「命因昏主喪」,他所忠於的主子,老的袁紹是志大才疏,色厲內荏,多謀少決;小的袁尚是驕橫虛狂,不講親情,智術短淺。不管老的還是小的都不能在豪強紛爭中立足天下,鷹揚一方,何況追隨他們的臣子呢。

需要指出的是,這首詩有些讚頌的地方與小說情節有一定的距離。「忠直言無隱,廉能志不貪。」很難作為審配整體形象的概括。相反,審配作為河北集團的代表,與潁川集團辛評、郭圖的爭鬥,給袁紹集團的敗亡和袁氏家族的滅亡造成了不可低估的影響。許攸背叛和張郃投降,都發生在官渡之戰的關鍵時刻,這是導致袁紹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平心而論,袁氏覆亡,又與河北集團的審配打擊潁川集團的許攸,潁川集團的郭圖打擊河北集團的張郃都是分不開的。袁譚、袁尚兄弟之間的爭鬥,又表現為河北集團與潁川集團的明爭暗鬥,都是為了奪取執掌冀州的權柄。對此,曹丕的親歷和觀察說的很透闢:

袁紹之子,譚長而慧,尚少而美。紹妻愛尚,數稱其才,紹亦雅奇其貌,欲以為後,未顯而紹死。別駕審配,護軍逢紀,宿以驕侈不為譚所善,於是外順紹妻,內慮私害,矯詔之遺命,奉尚為嗣。潁川郭圖、辛評,與配、紀有隙,懼有後患,相與依譚,盛陳嫡長之義,激以絀降之辱,勸其為亂,而譚亦素有意焉,與尚親振干戈,欲相屠裂。王師承天人之符應,以席捲乎河朔,遂走尚梟譚,禽配馘圖,二子既滅,臣無餘。

曹丕所概括的史實與小說情節絲絲入扣,而與詩意卻不相符。可見,詩詞插入小說之中的創作過程很複雜,出現這些問題在所難免。[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