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國詩詞吉平之死原文及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國詩詞吉平之死,漢朝無起色①,醫國有稱平②:

立誓除奸黨,捐軀報聖明③。

極刑詞愈烈,慘死氣如生。

十指淋漓處④,千秋仰異名⑤。

【釋詞】

①起色:好轉的樣子。這裡指東漢政權朝綱日毀,皇權衰落,戰爭紛起,民不聊生。故謂之「無起色」。

②稱平:小說介紹:「此醫乃洛陽人,姓吉,名太,字稱平,人皆呼為吉平,當時名醫也。」小說家將他虛構進董承反曹集團。《三國志·曹操傳》記載:「漢太醫吉本與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反。」董承事件發生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月,耿紀、韋晃事件發生在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中間相隔十九年。吉平與吉本是字形相近而誤呢,還是兩個人物,無史可稽。

③聖明:封建社會對皇帝的代稱。

④淋漓:形容鮮血濕淋淋往下滴。

⑤異名:異乎尋常的名聲。

三國詩詞《吉平之死》原文及賞析

【賞析】

董承受詔除賊心切,感憤成疾。漢獻帝令太醫吉平前去醫治。吉平窺視到董承的真情,其病是報國殺賊,朝夕慮心,憂思成疾,便主動要求協助董承除掉曹操,並設下用毒藥結果曹操性命的密謀。不料,此事被董承家奴慶童告密。曹操故意召吉平治病,事泄。曹操用毒刑拷打吉平致死。

吉平之死,嘉靖本《三國演義》也有一首五言詩,與毛氏本詞句不同,且文意淺陋粗略。「奮然興義膽,應不為功名。嚼指圖曹賊,捐軀救董承。有謀親進藥,豈懼獨曹刑。至死心如鐵,誰人似吉平。」

從兩首詩對照來看,嘉靖本這首詩着重突出吉平的「義膽」,具體表現在三方面:一是敢圖曹賊,扯耳灌藥;二是犧牲自我,保護董承;三是遭受酷刑,視死如歸。頌揚了吉平的膽略、人格和勇氣。而毛氏本這首詩則把筆墨放到了吉平的「忠義」上,國朝傾頹,匹夫有責。一個御醫身上充滿大丈夫的偉岸,當其被斷掉九指,還表現出有口吞賊、有舌罵賊的剛烈舉止。「極刑詞愈烈,慘死氣如生」,最後「捐軀報聖明」。可見,從一首詩的修改上可以看出毛宗崗強調的不只是吉平的「義膽」,而更重要的是這「義膽」報效的是皇上,是忠義的精神。其行文的筆墨點點滴滴、時時處處都離不開他的正統思想。吉平為維護漢獻帝的正統,所以被毛宗崗高度評價:「上醫醫國,其吉平之謂乎?若吉平者,不愧為太醫矣。」所以首聯開頭便說:「漢朝無起色,醫國有稱平。」[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