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國詩詞劉郎浦口號原文及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國詩詞劉郎浦口號,吳蜀成婚此水潯①,明珠步障屋黃金②。

誰知一女輕天下③,欲易劉郎鼎峙心④。

【釋詞】

①潯:水邊。這裡指長江邊上。

②步障:古代貴族出行時用來遮蔽風塵的幕布。屋,即帷幄。全句的意思是步障綴以明珠,帷幄飾以黃金,形容豪華富麗。

③誰知:原詩為「誰將」。

④鼎峙:像鼎的三足互相對峙。這裡指曹、劉、孫各鼎足一方。

三國詩詞《劉郎浦口號》原文

【賞析】

周瑜設下美人計,以孫權之妹嫁與劉備。騙劉備人吳,扣其作為人質,換回荊州。不料弄假成真,劉備婚事美滿,帶着夫人回荊州了。

這首《劉郎浦口號》是唐代詩人呂溫的一首詠史詩。詩人經過劉郎浦,憑弔古蹟,隨口吟成了這首詩。被小說家借用到《三國演義》的情節中。

「吳蜀成婚此水潯,明珠步障屋黃金。」這兩句是敘事。孫權嫁妹,在今湖北省石首縣沙步成親。後人因此命名其地為劉郎浦。想當年孫、劉結親的豪華富麗的場面非同尋常,孫夫人使用的步障綴滿了明珠,新婚夫婦的帷幄也用黃金來裝飾。但越是鋪陳豪華,就越使人不會忘記孫權嫁妹是一出美人計。在溫情脈脈的面紗下,在富麗堂皇的裝飾里,掩藏着欲奪荊州的政治目的。對此,小說情節做了描述。原來招親是假,騙取劉備入吳扣為人質是真。不料,假戲弄真,已成定局。周瑜只得進一步設謀,給孫權上書:

瑜所謀之事,不想反覆如此。既已弄假成真,又當就此用計。劉備以梟雄之姿,有關、張、趙雲之將,更兼諸葛用謀,必非久屈人下者。愚意莫如軟困之於吳中:盛為築宮室,以喪其心志;多送美色玩好,以娛其耳目;使分開關、張之情,隔遠諸葛之契。各置一方,然後以兵擊之,大事可定矣。

張昭對孫權說:「公瑾之謀,正合愚意。劉備起身微末,奔走天下,未嘗受享富貴。今若以華堂大廈,子女金帛,令彼享用,自然疏遠孔明、關、張等,使彼各生怨望,然後荊州可圖也。主公可依公瑾之計而速行之。」孫權大喜,修整東府,廣栽花木,盛設器用,增置女樂,並金玉錦綺玩好之物。劉備果然被聲色所迷,全不想回荊州待到趙雲施使諸葛亮的錦囊妙計,同劉備一同要返回荊州,走到江邊,劉備「驀然想起在吳繁華之事,不覺悽然淚下」

小說的情節顯然不像呂溫詩的議論那樣單一。呂溫詩的後一聯「誰將一女輕天下,欲易劉郎鼎峙心」,儘管寫的含蓄婉轉,韻味深濃,但它畢竟只是對孫權的嘲笑,而不能完全涵蓋小說的情節內容。一個人的性格是十分複雜的,劉備圖謀荊州,以此為本,其基本的戰略思想是不會因一女子而一下子改變的。但他畢竟是一個普通的人,奔波半生,不得安定。而今生活在繁華錦繡之中,能不流露愛慕留戀之意?何況當時劉備已四十九歲,比初嫁的孫權之妹大三十歲。嬌妻陪伴,兩情歡洽,也盡在情理之中。小說的情節描寫,展示了劉備性格的多側面和層次性,不能把它簡單地歸結為「劉郎鼎峙心」,一言以蔽之。仿佛除了政治內容便沒有了人情和人性。為此小說家把「誰將」改為「誰知」,知,了解也。誰了解?這種口氣模糊,也含蓄,讓藝術魅力留給讀者去品嘗,去體味。[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