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國詩詞鳳雛一語教徐庶原文及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國詩詞鳳雛一語教徐庶,曹操征南日日憂①,馬騰韓遂起戈矛②。

鳳雛一語教徐庶③,正似游魚脫釣鈎④。

【釋詞】

①征南:曹操討伐孫權的軍事行動是跨長江向江南挺進,所以稱之徵南。

②戈矛:借代戰爭。

③鳳雛:龐統的雅號。初與諸葛亮齊名,「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④游魚脫釣鈎:比喻徐庶在赤壁決戰的前夕,脫離曹操的前線大部隊,避免了火燒赤壁時殃及個人。

三國詩詞《鳳雛一語教徐庶》原文及賞析

【賞析】

當着龐統的面,徐庶一語說破了連環計,龐統擔心地反問道:「你若說破我計,可惜江南八十一州百姓,皆是你送了也!」徐庶笑着回答:「此間八十三萬人馬,性命如何?」龐統說:「元直真欲破我計耶?」徐庶回答:「吾感劉皇叔厚恩,未嘗忘報。曹操送死吾母,吾已說過終身不設一謀,今安肯破兄良策? 只是我亦隨軍在此,兵敗之後,玉石不分,豈能免難? 君當教我脫身之術,我即緘口遠避矣。」龐統在這種情況下,教徐庶暗中散布西涼韓遂、馬騰謀反,曹操必然派人去救,乘便主動請戰,藉機脫身而走。

龐統教徐庶的脫身之計,與諸葛亮當年救劉琦一樣,請求在外將兵,避害於內。不同的是一個是實,一個是虛。龐統教徐庶散布了一些流言,傳說西涼韓遂、馬騰謀反,殺奔許都來。曹操大驚,急聚眾謀士商議曰:「吾引兵南征,心中所憂者,韓遂、馬騰耳。軍中謠言,雖未辨虛實,然不可不防。」官渡之戰勝利後的曹操,一舉成為北方最大的豪強。這時荊州的劉表、江東的孫權、西蜀的劉璋、漢中的張魯,以及關西的韓遂和馬騰,都無法單獨與曹操抗衡。而且劉璋、張魯暗弱,地處西南,可以不慮;關西韓遂、馬騰一直處於冷觀狀態,可以暫時不顧;惟有江東的孫權和荊州新投奔劉表的劉備,是他心腹大患。有了這種戰略態勢,曹操思想上產生了驕傲急進的情緒,沒有解除西顧之憂,消滅韓遂、馬騰的勢力,便急於南下,大舉進攻江南,企圖奪荊州、占江東,消滅孫權、劉備,進而席捲九州大地。曹操雖然是這樣的戰略布局,但西顧之憂一直懸在他的心上。「曹操征南日日憂,馬騰韓遂起戈矛。」這兩句詩是從當時整個戰略態勢分析曹操的心理的,龐統教徐庶的脫身之計,正切中曹操的心虛之處。於是,徐庶乘機請求奔往散關把住隘口。他的請求馬上得到了曹操的獲准,便星夜離開了赤壁戰場。

徐庶在曹操赤壁大戰未果的前夕,已洞明周瑜、諸葛的計謀,他面對龐統發誓:「君當教我脫身之術,我即緘口遠避矣。」表面看徐庶是擔心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採取明哲自保,「正似游魚脫釣鈎」;而實質上透過曹操的謀士,在曹操大難臨頭卻不置一辭,反映了人心所向。徐庶在謀士如雲的《三國演義》里經歷獨特,個性鮮明。他受制於曹操,終生未能如意地施展抱負,發揮才幹。這位侍母至孝的徐庶,當老母被曹操所囚時,「方寸亂矣」,曹操使人詐修一封家書,將其騙至曹營。徐母見其子從劉備處歸來,勃然大怒,拍案罵曰:「辱子飄蕩江湖數年,吾以為汝學業有進,何其反不如初也! 汝既讀書,須知忠孝不能兩全。豈不識曹操欺君罔上之賊?劉玄德仁義布於四海,況又漢室之胄,汝既事之,得其主矣。今憑一紙偽書,更不詳察,遂棄明投暗,自取惡名,真愚夫也! 吾有何面目與汝相見! 汝玷辱祖宗,空生於天地間耳!」說完,徐母轉入內室,自縊身亡。徐庶遺恨終身,他發誓不為曹操設一謀。俗語說:「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其意源於此。小說家在赤壁之戰重大而緊張的政治、外交、軍事的明爭暗鬥中,隨手看似不經意的塗抹了幾筆,便透過徐庶的個性,一次又一次地皴染擁劉貶曹的政治思想傾向。[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