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丁丁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丁丁拐(學名:Parus monticolus)也叫青背山雀,是一種棲息於中低海拔山區的雀鳥。綠背山雀是一種體型略大(約13厘米)的山雀。

在中國其分布僅與白腹的大山雀亞種有重疊。綠背山雀雄雌同形同色,

最為顯眼的是肩部綠色區域與頸部黑色區域交界處有一條細的亮黃色環帶。

與大山雀一樣,綠背山雀亦受到非法鳥類貿易的威脅,綠背山雀屬於稀有鳥種

生長繁殖

繁殖期4-7月。營巢於天然樹洞中,也在牆壁和岩石縫隙中營巢,主要由雌鳥承擔。

巢呈杯狀,主要由羊毛之類的動物毛構成,有時混雜有少量苔蘚和草莖。

巢的大小據對在四川寶興海拔2200米處的一棵李樹樹幹洞中的一個巢測量,

外徑9厘米,內徑6厘米,高8厘米,巢深5厘米,巢距地高1.5米。

每窩產卵通常4-6枚,有時多至7-8 枚。卵白色、具紅褐色斑點,

大小為17.1毫米×12.8毫米,和大山雀的卵很相似。孵卵由雌鳥承擔,雄鳥常帶食物餵雌鳥,雛鳥晚成性

分布範圍

國外分布:分布於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尼泊爾、錫金、不丹、孟加拉國、印度、緬甸和越南等地。

國內分布:國內主要分布於四川、貴州、雲南、西藏南部、陝西南部等西南地區和台灣,

北至甘肅西南部和東部、寧夏銀川,

東至湖北西部和湖南南部[1]

種群狀況

種群數量較豐富,是較為常見的森林鳥類。

外形特徵

雌雄羽色相似 ,額、眼先、頭頂、枕至後頸黑色具藍色光澤

眼下、面頰、耳羽和頸側白色,後頸黑色向兩側延伸,

沿白色臉頰下緣與頦、喉和前胸黑色相連,使臉頰白斑被圍成一個近似三角形的白斑

上背和兩肩黃綠色,後頸黑色下面亦有一白斑,白斑與上背間黃色,下背和腰藍灰色

尾上覆羽暗灰藍色,羽緣較淡,尾黑褐色,外翈羽緣灰藍色,最外側一對尾羽外翈幾全為白色,

其餘外側尾羽具白色端斑。翅上覆羽黑褐色,小覆羽具暗灰色羽緣,

大覆羽和中覆羽外翈具灰藍色羽緣和寬闊的灰白色端斑,在翅上形成兩道明顯的白色翅帶。

飛羽黑褐色,除最外側兩枚初級飛羽外,其餘初級飛羽外翈羽緣灰藍色,向羽端逐漸變為灰白色,

次級飛羽外翈羽緣亦為灰藍色,羽端白色,三級飛羽具寬闊的灰白色端斑。

頦、喉和前胸黑色微具藍色金色光澤,其餘下體輝黃色,兩脅輝黃沾綠色,

腹部中央有一寬的黑色縱帶,其前端與黑色的胸相連,後端延伸至尾下覆羽。

尾下覆羽黑色具寬闊的白色端斑,腋羽黃色,翅下覆羽黑褐色、羽端白色,

脛羽黑色,脛下部具白色羽端。 雌鳥腹部中央黑色縱帶較雄鳥稍較細窄,其餘和雄鳥相似。

幼鳥和成鳥相似 ,體色較暗淡而少光澤,頭側白斑沾黃

腹部黃色亦較淡,腹中央不具黑色縱帶或黑色縱帶不明顯。虹膜褐色,嘴黑色,腳鉛黑色。

虹膜褐色;喙黑色足亦為黑色。鳴叫時發出「嘖吱、嘖吱」的聲音。

亞種yunnanensis較指名亞種上體綠色更為鮮亮。

虹膜-褐色;嘴-黑色;腳-青石灰色

相似鳥種的區別辨識

花臉雀與大山雀綠背亞種的區別:

(1)花臉雀上背綠色且具兩道白色翼紋;而大山雀僅僅具有一道翼斑;飛羽黑色,羽緣色略淺。

(2)花臉雀在中國其分布僅與白腹大山雀亞種有重疊,

大山雀綠背亞種僅分布於新疆等地

生活習性

遷徙: 留鳥。

習性:冬季成群。性活潑,行動敏捷,整天不停地在樹枝葉間跳躍或來回穿梭活動和覓食,

也能輕巧地懸垂在細枝端或葉下面啄食昆蟲,偶爾也飛到地上覓食。

鳴聲和大山雀近似,似『吇吇-黑黑』或『吇吇-黑』

受驚時常發出急促的『吇吇-黑黑』或『吇-,吇-』聲,並低頭翹尾,不時左右窺視。

食性:主要以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

所吃種類主要有金龜甲、步行蟲、瓢蟲、螞蟻等鞘翅目和鱗翅目昆蟲。

此外也吃少量草子等植物性食物。

叫聲:似大山雀,但聲響而尖且更清亮

棲息環境

丁丁拐喜歡成群活動,見於海拔在1000-4000米的中高山區,

它們常活動於這個海拔的森林林緣中。用苔蘚、枯葉、樹皮纖維及羽毛作為建造巢穴的材料。

夏季主要棲息在海拔1200-3000米的山地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闊葉林和次生林,

海拔高度較大山雀高。冬季常下到低山和山腳及平原地帶的次生林、人工林和林緣疏林灌叢,

有時也出現在果園、庭院和農田地邊的樹叢中。

保護等級

與大山雀一樣,綠背山雀亦受到非法鳥類貿易的威脅,

但由於其本身種群數量和分布地域的限制,在市場上通常不常看到他們的身影,

即便出現,也常常被作為外形怪異的「河南黑子」(意即產自中國南方的大山雀,

所謂河南系虛指的地名,「黑子」是大山雀的俗名)出售,

這種非法貿易對野生綠背山雀的種群構成了一定的威脅。

本物種尚未被列入保護動物目錄,其在中國的分布地域雖然非常廣泛,

但並非優勢種,屬於稀有種。另外,本物種還受到非法鳥類貿易的威脅。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