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一般公共預算撥款收入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一般公共預算撥款收入是中國的一個專有文化術語。

語言一發即逝,不留痕跡。當人類意識到需要把說出的話記下來時,就發明了文字[1]。在世界範圍內,曾經獨立形成的古老文字除我們的漢字外,還有埃及的聖書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以及中美洲的瑪雅文[2]。後來,這些古老文字的命運各不相同,或因某種歷史原因而消亡,如瑪雅文;或因文字的根本變革而遭廢棄,如楔形文、聖書字,只漢字沿用至今,而且古今傳承的脈絡清晰可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良好載體。

目錄

名詞解釋

一般公共預算撥款收入是指財政當年撥付的一般公共預算資金。財政預算資金是指年初預算安排的資金和預算執行中財政追加的資金。

術語解釋

一般公共預算是對以稅收為主體的財政收入,安排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維護國家安全、維護國家機構正常運轉等方面的收支預算。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主要來源於稅收,主要稅種包括國內增值稅、國內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進口環節稅收、土地增值稅、契稅等;非稅收入主要包括行政事業性收費、罰沒收入等。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按照功能分類科目,分為一般公共服務、外交、國防、教育、科技、社會保障和就業、債務付息等大類。

預算一詞從字面上理解是指在經濟上預先盤算的意思。國家預算也稱政府預算,是政府的基本財政收支計劃。財政是國家為了實現其職能的需要,對一部分社會產品進行分配和再分配的活動,是國家配置資源的重要方式和調控社會經濟運行的重要手段,是確保國家賴以存在的基本條件,有財才有政。在現代社會,任何一個國家要維持其運行,要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都必須有資金作保障。這種國家對資金的籌集、使用活動就是我們所說的財政。國家的這種分配活動要通過許多工具的運用才能實現。如國家通過稅收工具向個人和企業單位無償徵收稅款,以取得收入,通過制定各種開支標準和規程來保證財政資金的合理有序運用。國家的財政分配活動不能盲目進行,國家要從社會產品中收取多少,通過什麼方式收取,收來的錢用在什麼地方,怎麼使用,達到什麼效果,都必須事先作出估算,並經過法定程序予以確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