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一滴水,由一滴淚來回報-讀(巴黎聖母院)有感(丁曉虹)

一滴水,由一滴淚來回報-讀(巴黎聖母院)有感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一滴水,由一滴淚來回報-讀(巴黎聖母院)有感》中國當代作家丁曉虹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一滴水,由一滴淚來回報-讀(巴黎聖母院)有感

2019年4月的一天,一則關於巴黎聖母院失火的新聞刷爆了朋友圈,乍看來,對其真實性有些質疑,當確信失火新聞如時光流逝、不因主觀意念而停止般真實存在的剎那,震驚、惋惜,直至一幅畫面,似雨後的青草,噌噌地從心底浮泛起來。

一個美麗的吉普賽姑娘手捧小水罐,登上絞刑架,給魔鬼般奇醜無比的卡西莫多餵水,姑娘身後永遠跟隨着那隻金色犄角的小白山羊。這畫面時常會因某篇著作中偶爾提到一點關於巴黎聖母院、關于吉普賽女郎,亦或關於卡西莫多這些名字的時候,就會閃過腦海,從青絲熬至兩鬢斑駁,仍讓我念念不忘。然而,至於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故事?有着怎樣的來龍去脈?我卻總是因了生活瑣碎,將這些疑問包袱般置之腦後,隨後被風吹散,而最終也未曾細細品讀過。

不得不說,中年後的懶散、倦怠、麻木,如同一個令人跌落的巨大漩渦,讓曾經的鬥志、激昂似如血的殘陽隱沒於遠處的地平線。如今,這一則新聞,象幽靜中傳來的鐘聲,敲響了我記憶的閘門,記憶的觸鬚便開始在思緒中追尋,那記憶便又甦醒了。對,是鍾,卡西莫多的鐘。

內心已無力承擔閱讀《巴黎聖母院》的渴望,更不想再給自己留下一種無以復加的遺憾,匆忙闖進路邊一家小書店,捧出一本《巴黎聖母院》,至此,才稍稍對自己多年對它的淡漠寬恕了一點點。    (一)會呼吸的建築

法國的浪漫主義色彩由來已久,為此,初拿起這本書,為即將開啟那個浪漫的故事感到欣喜。每個故事都是從序幕開始,不足為奇,一頁頁讀下去,至書的五分之一處,仍未觸及到記憶中的那一幕,哪怕一點點與記憶事件相關的線索,不禁質疑自己在小書店買到了盜版書嗎?然,所讀之處,仍不乏精彩的描述、出彩的語言表達方式,與一般的小說不同,它不是馬上將你帶入跌宕的故事當中,如激水中的流水與礁石相遇,讓人心隨涌浪翻騰起伏。《巴黎聖母院》如天空中的雲彩,每一個章節都形態各異、變換多姿、獨立成美,而縱觀這片斷似的美麗又緊密相連,共同構成天空之完美。妄自獨斷,這或許正是法國文學浪漫主義手法之一角?

關於巴黎聖母院,書中直抒胸臆「巴黎聖母院直至今天無疑仍是一座雄偉壯麗的建築,雖說它歷經歲月仍風華不減。」鑑於目前巴黎聖母院失火新聞給我心中留下的悽美的傷感,那些隨歲月流逝的,不會再回來,我到恰恰可以在這些字裡行間去追尋,追尋那些消失在凡塵榮枯中曾經的印記。

「巴黎聖母院的正面,建築史上少有的燦爛輝煌的篇章。……所有這一切在我們眼前展來,浩浩蕩蕩,有條不紊;牢牢依附在它上面的眾多雕像、雕刻、鏤刻及其如浩渺繁星般的細節,正好襯託了它的偉大與鎮定。」

「隨着巴黎地面漲潮般的上升,逐一吞沒了使這座建築越顯巍峨的那十一級台階,但是時間所還給教堂的,可能比它奪走的要更多,因為時間在主教堂的正面塗上了一層多少世紀風化所形成的深暗顏色,把那些古老紀念物經歷的悠悠歲月變成了其光彩照人的年華。」

「大教堂頂上,那個可愛的小鐘樓,苗條、銳利、玲瓏剔透的身影,直直地伸向藍天深處,……。」

對於這些優美卻也沒有情節的描述,在過去浮躁的性格中,很可能會被我大刀闊斧地邁過去,如廣袤天空中那朵可有可無的雲彩,一陣輕風吹過,就只剩下俗世的恍惚碎片了。歲月磨礪中,我弄丟了天地不染的童心,進入成人世界,我更是缺失了無盡曼妙的想象力,許多的美與我擦肩而過。而今天,清簡的光陰慢慢浸潤我經久陳年的浮躁,我極盡力量跟隨作家雨果的目光,讓巴黎聖母院的輝煌再現在我的眼前。由此,我便找到了追尋它的理由。巴黎聖母院,不單純是一段古老歷史的承載,也不僅僅是古老巴黎的象徵那麼簡單的定義。我時時感覺到,它,是一座活的、會呼吸的建築!

我更欣賞作家雨果將它比喻成「一曲石頭的交響曲」,他說:「它每塊石頭上都可以看到在天才藝術家薰陶下,體現出聽命於藝術家們的天才的工匠的奇思妙想。總之,這既是人的創造,雄渾、富饒,又仿佛是神的創造,既千變萬化,又亘古如一。」兀自將它對比於一棵千年古樹,樹幹亘古,而枝椏千變萬化。

即使針對巴黎聖母院所遭遇的破壞,其描述仍生動無比,於我刺痛之餘依然能感受到巴黎聖母院旁逸斜出的美。如:「表面上的皺紋和疣子,那是時間留下的印記;萬般作踐、肆虐、挫傷、砸碎,那是從馬丁·路德直到米拉波的各次革命的作品;……。」

書中這樣的描述很多,這樣的表述是拋開了塵世的喧囂,只給人們留下一片純淨的思想,筆墨所到之處,肆意汪洋。我寧願自己是今天「巴黎心跳」主題中被新堆砌於其中的一塊石頭,隨着倏然而逝的光陰,繼續它昨日的傳奇,隨着巴黎的心跳,呼——吸!

(二)一場盛宴

終未曾讓我失望,記憶中的那幅畫面還是出現了,伴隨着可憐的卡西莫多三聲撕心裂肺的「渴!」

「就在這關頭,他看到了人群兩廂閃開,走出一個打扮奇怪的少女,身邊帶着一隻金色犄角的小白山羊。」

「卡西莫多的獨眼突然一亮。」

「只見她快步登上台階。……」

「她一言未發,默默走近犯人。她從腰帶上解下一個水壺,輕輕地把水壺送到那可憐人乾裂的嘴唇邊。」

不得不說,當心中的疑惑倏然而解,恰如一隻紮緊的口袋突然開了口,袋子裡的東西一覽無餘,好奇心得到滿足,那麼,這一切業已不再重要。卷開此頁直扣臉上,仰臥回顧,真正的衝擊可能從來都不是事件的本身,緊緊攥牢我思緒的,是那格格不入又極盡鮮明色彩的兩個人——愛絲美拉達和卡西莫多。

無論在詞彙匱乏的過去還是在詞量豐沛的今天,都不乏形容「丑」的詞彙和語句,但卡西莫多的丑似乎用任何一種詞彙都無力確切的表達出來,從他使旁觀者「驚訝的無以復加、嘆為觀止」,即可見一斑了。作家雨果更是形象地描述到「他就像是把一個巨人活活打碎,再把他的四肢百骸胡亂拼裝起來的傢伙。」

再看愛絲美拉達,旁觀者眼裡「這位少女究竟是人,還是仙女,或是天使。」「在她的周圍,人人呆若木雞、目不轉睛地盯着她看。」至此,對於她的美,若再具體描述已顯累贅,我更願意憑藉自己的想象力與其並肩。

或者,我只想擇格雷沃廣場中僻靜的一角,默默地觀看着這一切——美的和丑的。眾生萬相,情懷不同,境遇不同,此時卻被作家蓄意的嘲弄力,將「美和丑」的對立趨於和諧。對比的寫法我看過很多,而《巴黎聖母院》則將這種寫作方式發揮到了極致。由此,我甚至有些厭倦了凡塵,寧願自己是一株安靜的草木,默默地窺視那一場糾結,或只做一粒微塵,遊歷那些可憐人的悲喜人生。

其實確實有一個人,與我一樣在窺視,「他是個男人,臉色嚴峻、沉着、陰鬱。」「他的唇際還不時浮現一絲陰險的微笑,同時又發出嘆息,但是那微笑好像比嘆息更加痛苦。」

他就是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克羅德·弗洛羅,書覽至此已很明了,他道貌岸然的軀殼下,隱藏的是波旁王朝統治下邪惡黑暗的宗教勢力,他與當時的封建制度一起,欺壓下層人民。而這種欺壓卻具體表現在了柔弱的愛絲美拉達身上,愛絲美拉達的死,是被泯滅了的美,因為宗教貴族和黑暗勢力是不允許美好事物的存在的。龐大沉重的黑暗制度,與其掙扎着的脆弱的個人,終將導致這一場悲劇的不可逆轉,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均慘烈犧牲,《巴黎聖母院》註定是一場悲劇。

歷史不容刪改,而我,沉痛卻無可奈何,只是在歲月的磨礪中,又增加了一些蒼涼的況味。至此,我對《巴黎聖母院》的認知,已不僅僅是那個集真、善、美於一身的吉普賽姑娘和她的小山羊,也不是那個集內在人格和外在容貌截然相反的敲鐘人卡西莫多,更多的,我感受到匍匐在古老巴黎聖母院腳下的芸芸眾生和那段詩意古舊的歷史。經年後,或被世人遺忘,或被世人追尋,不管怎樣,如今那些人、那些事,輕而易舉地就打動了我的柔腸,我可以將這些紛擾裝訂成一卷舒緩的歲月,不為別的,只為一個生動的可以讓我落淚的故事,供日後慢慢地、平靜地去品讀。我將其謂之「一場盛宴」,鐘鼓既設,一朝饗之。    (三)一滴水,由一滴淚來回報

眾生紛繁,每個人的心裡,可能都住着一個讓你牽念一生的人,亦或留着一段不願弄丟的記憶。許多人,寧願將自己心中的這些美好封藏,象擱置於妝奩底層的照片,若非年華老去,輕易不去觸碰。我想,這就是所謂的人的情感吧,而我,終歸性情中人,不是一味地讓自己與繁複的世事劃清界限,不論遊走天涯,還是回歸寂靜,我都會用情於眼前的人、事或物,珍惜與之重疊的一剪時光。比如現在,我再次坐到書桌前,追隨作家雨果流淌的筆墨,走進《巴黎聖母院》情感的世界。

縱觀歷史,我只知道「鐵獄銅籠」是猙獰的關押犯人的監牢場所,而今天從這本書里,又讓我認識了一個另類的監牢——巴黎的「老鼠洞」,這恐怕也是世界上唯一的「自錮式」的牢籠了。更確切地說,它是絕望的人活着時就走進去的墳墓。

通常,它就是在厚厚的牆壁里挖出的一間斗室,沒有門,不論嚴冬炎夏,進去了就不再見天日,把自己活活埋葬在極度的痛苦或嚴酷的懺悔當中,直至真的死去。我艱難地想象在這樣的環境裡,該如何安放自己的靈魂和肉體,更疑惑不斷地禱告、懺悔就能讓自己和過往的紛擾一筆勾銷了嗎?我試圖置身其中,卻只感覺痛苦加倍,讓緊皺的心為之更緊!

隱修女尚特孚勒裡帶着失女之痛走進老鼠洞,不知熬過了多少個春夏秋冬,依稀從「她仿佛已伴同這囚室化作了石頭,隨同這季節變成了冰塊」可見,光景西馳,更迭無以計。她天天在思念女兒的痛苦中煎熬。

造化總要弄人,當隱修女終於得知美麗的愛絲美拉達即是自己丟失的女兒時,也正是可憐的愛絲美拉達生命之火即將熄滅的時刻。作為一個母親,母愛在這一刻徹底爆發,她拼盡一己柔弱之軀掩護着女兒不被抓走,可不論她的內心有多強大,渺小的人,又哪裡能主宰得了自己的命運呢!愛絲美拉達還是難逃被毀滅。對於這突如其來的巨大悲傷,又豈是尋常之人能輕巧承擔的?人生啊,有時真的如草、如蓬,可憐的隱修女在女兒的絞刑架下痛苦死去。

抬頭,已是月上柳梢,窗外正飄落一場綿綿秋雨,秋雨無聲,靜靜地傾瀉着絲絲縷縷無眠的情緒,任我兀自憑窗憂傷。

愛,有很多種,而母愛,則是人生歷程中最偉大、最永恆、最高貴的愛!

我慶幸自己還能擁有與母親一起促膝小憩的閒適時光,或陪着母親游弋在街頭的風景里,如此,我便已迷醉在煙火瀰漫的市井中,享受時光帶來的親切和美麗,過着知足常樂的日子。可是對於命運有時也是一種熬煎,儘管多麼的不甘願,人生依然會如浮雲流轉,有幸福,也會有不幸的時候。

以愛絲美拉達來說,於生命將熄時,她仍在哭喊「我在找我的父母呀。」維繫她與母親相逢的一線希望,是一隻母親當年為她編織的精美的繡花小鞋,這輕若鴻羽的信物,卻是重如巍然峭拔的大山般的信念,成為她一生不可褻瀆的信仰。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信仰,這信仰未必是宗教或者神明,你可以信仰一棵樹,也可以信仰一株草,還可以信仰一種愛,如果能再給愛絲美拉達一次選擇的機會,我想,她會選擇一直留在母親身邊,做自己喜歡的事、看自己喜歡的風景。而可憐的人,她的一生形同草木,經歷着生與滅,看似稍縱即逝,實則無比艱難。

我們常說相逢是首歌,不論是與人的相逢,還是與山川古木的相逢,都會被多情的人譜寫成一首首優美生動的歌曲,我們可以在這歌聲中,享受着持久的溫暖和幸福。而古今的情愫從來又都是複雜矛盾的交集體,比如愛絲美拉達與母親的相逢。

「我的母親!」她從心底哭叫出來。

沉浸在這一聲哭叫中,我也只能默默地嘆息。這是一個孩子,不摻任何雜質的、最純真的愛!

孤注一擲地隨着作家雨果的筆墨在這些人間大愛中縱浪行舟,不惜被這場浩蕩的情,顛簸得淚流滿面。

從內心來講,我的心還是嚮往平和、嚮往安寧的。因此,通常,我總是習慣將一個故事的結局留在某個悠閒的午後,如此,便可在一杯溫熱的茶中,慢慢咀嚼人生的喜樂悲歡,加之溫熱的情感。

這樣的情感,是人心中最難解的結,千纏百繞。已過中年,以為自己可以將愛情視為平常,哪怕是看着讀着「一塵土,萬千骨,由來相思催人苦。玲瓏心,寒冰鑄,只為淡漠無情物。」這類的詩句,也可以輕描淡寫、晃眼而過了,因此,自信自己可以做到波瀾不驚。從午後一直讀書至此時,日落西山,暮色四合,窗外慢慢爬上窗格的月亮,澄澈、安靜,照着《巴黎聖母院》舒緩地走向尾聲。

「可見那男子一定是自己跑去死在裡面的。人們把他和他抱着的屍骨分開,他頓時化作了灰飛去。」

這結局來的如此突兀!如平靜的水面猛地掀起軒然大波,拍醒了我的夢,讓我悵然、心如刀絞,淚似秋雨唰唰落下。

他,無疑是卡西莫多,以他特有的扭曲姿態抱着死去的愛絲美拉達,至死都不曾鬆開。都說這世上隱藏再深的秘密,也有一天會暴露於青天,然,真相大白,我卻看見卡西莫多寂寞、孤獨、苦悶的身影、柔軟的愛,幻化為塵,只為在某一世與他最愛的人再度重逢。

想着那些曾屬於他們的一剪時光,「這時,只見他那隻乾涸、焦灼的眼睛裡,滾動着一大滴淚珠,順着這張因絕望而久久抽搐的鬼臉緩緩淌落下去。」這是卡西莫多平生第一次流淚,只為回報愛絲美拉達餵他的一滴水。青春歲月里的遇見不需要任何約定,偶爾一眸對視,或是一個擦肩,就可以結下一段無法化解的緣,也就此甘心為那個人傾盡所有的激情。卡西莫多就是這樣,他為愛絲美拉達傾注的,豈止是一滴淚,而是全部乃至一生啊。

流年日深,想這世間從來都沒有完美之事,就如同草木有榮有枯、花有花開花落、月有陰晴圓缺、人有聚散離合。對於卡西莫多,這世間,最蒼茫,也最無情,明明給了他棲息的角落,卻讓他的心無處安放。只是生命原本就如同塵土,誰又能千古不息,只能生死隨緣,緣來緣去,莫過如此罷了。

放眼窗外,晨曦純淨的光芒已將窗外的遠山、樓房勾畫出鮮明的層次,天將破曉,街頭熙攘的車流聲由遠及近漸漸響起,整個城市又活了過來。而我,經了一夜的沉寂,將在一枕悽美的憂傷中沉沉睡去。[1]

作者簡介

丁曉虹,筆名丁香。太原市作家協會、太鋼作家協會會員。現就職於太鋼營銷中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