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古一律賀懶翁宏仲七十·當年嗽臥丈人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一古一律賀懶翁宏仲七十·當年嗽臥丈人家》是南宋詩人陳藻的作品之一。陳藻,南宋經學家、文學家。他的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樂軒集》為底本(其中卷一至卷三為詩),現存共計三百二十九首。同伊洛學派的很多理學家一樣,陳藻的詩不重文采但長於闡明事理,且抒情真實直露,不乏佳作。劉克莊序林希逸《竹溪詩集》稱「今觀(陳藻)集中所載諸體詩,頗涉粗率,而真朴之處實能自抒性情」。林希逸《樂軒詩筌序》稱:「洗削穠華,完復素樸,群誚鄙俚,自謂奇崛,先生之詩若是已」。其作品按照創作內容大致可分為交際酬唱、詠物寫景、記事抒懷三類。

一古一律賀懶翁宏仲七十·當年嗽臥丈人家

個人簡介

青年時期陳藻遊歷於南方各省(本集《紀夢》中有「自從弱冠為遊子」句),足跡遍及黃州、平江、融州、杭州等地。林亦之過世後,陳藻進入海口龍江書院講學,「講學明理,不汲汲希世。入則課妻子耕織,出則誘生徒弦誦。或拾穂而歌,或舞雩而詠。」同老師林亦之一樣,陳藻一生也未能擺脫清貧。

陳藻多次參加科考[1]均未中第,相信是與當時的政治鬥爭(慶元黨禁)不無關係的。寧宗朝韓侂胄當政,大力排除異己,斥道學為「偽學」。禁毀理學家的「語錄」一類書籍,科舉考試稍涉義理之學者,一律不予錄取。而陳藻作為伊洛學派[2]的傳人,科考被黜也就不奇怪了。

他的詩作當中對落第後憤懣、落寞的心情多有描寫。如《試黜題盧子俞所居》、《試黜寄余景仁》、《試後自題因送從弟敬之赴省》等。他在六十多歲時還不肯放棄希望,執着的再一次參加科考,並寫下了一首《甲子應舉》:場屋悠悠四十年,這回弄鏡已華顛。也知枯木春稀到,卻想寒灰火復燃,高尚難攀生有累,往來莫厭喜隨緣。傷心自是離鄉客,幾度因歸上墓田。

詩人回首四十年來屢試不第的經歷,心中泛起悲涼之意。雖然還對科考抱有幻想,然而終究仍未中第。及至晚年,陳藻對於科舉終於看透。他在《贈揚元鼎》一詩中嘆道:「歲晚已無場屋累,古書真味勝浮名」。陳藻以布衣終身,宋理宗景定四年(1263)林希逸言林亦之、陳藻有道之士,獲贈迪功郎,謐文遠。(《宋史》卷四五)

視頻

一古一律賀懶翁宏仲七十·當年嗽臥丈人家 相關視頻

52.4 四庫全書的精髓
中國文化瑰寶《四庫全書》的貴州之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