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是孫中山寫的一篇文章,來了解一下吧。   

原文

滿清末造②,革命黨人,歷艱難險巇③,以堅毅不撓之精神,與民賊相搏,躓踣者屢④,死事之慘,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之役為最。吾黨菁華⑤,付之一炬,其損失可謂大矣! 然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並壽。

顧自民國肇造⑥,變亂紛乘,黃花岡上一抔土⑦,猶湮沒於荒煙蔓草間。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 十年,始有事略之編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記載而語焉不詳,或僅存姓名而無事跡。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載田橫事⑧,雖以史遷之善傳遊俠⑨,亦不能為五百人立傳,滋可痛已。

鄒君海濱⑩,以所輯黃花岡烈士事略丐序於予(11)。時予方以討賊督師桂林。環顧國內,賊氛方熾(12),杌隉之象(13),視清季有加(14),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義(15)、五權憲法,為諸先烈所不惜犧牲生命以爭之者,其不獲實行也如故。則予此行所負之責任,尤倍重於三十年前。倘國人皆以諸先烈之犧牲精神為國奮鬥,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責任,實現吾人理想之真正中華民國,則此一部開國血史,可傳世而不朽。否則不能繼述先烈遺志且光大之(16),而徒感慨於其遺事,斯誠後死者之羞也(17)!予為斯序,既痛逝者,並以為國人之讀茲編者勖(18)。

鑑賞

本文是一篇書序,是孫中山於1921年12月為《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一書所寫的序文。書序總是與書的內容密切相關的,而具體寫法卻又多種多樣。孫中山應鄒魯之請寫作這篇序文時,正當他督師桂林,準備北上討伐北洋軍閥之際。他想起十年前的辛亥廣州起義,想起烈士們的英雄事跡,於是感慨不已,痛悼英魂。他在序文中懷着滿腔的革命激情,熱烈讚頌了黃花岡烈士為革命捐軀的英雄氣概,高度評價了這次起義的偉大意義和影響。他就事論理,就書論世,激勵人們繼承先烈的遺志,發揚先烈的精神,為實現革命理想而努力奮鬥。

文章首先回顧了革命黨人為推翻封建帝制所進行的可歌可泣的鬥爭,而辛亥廣州起義是顯得特別突出的。作者對這次起義評價很高,他曾經指出:「是役也,集各省革命之精英,與彼虜為最後之一搏。事雖不成,而黃花岡七十二烈士轟轟烈烈之概已震動全球。而國內革命之時勢,實以之造成矣。」本文一開頭就緊扣着《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一書的內容展開: 「吾黨菁華,付之一炬,其損失可謂大矣!」對革命烈士的英雄氣概,作者是非常敬佩的; 而對於他們的慘重犧牲,又是十分痛心的。革命黨失去了很多骨幹分子,作者的心情無比沉重。寫到這裡,文章轉而再現了當時「碧血橫飛」 的壯烈情景,讚頌了烈士們驚天動地的浩然正氣。這種行文上的轉折,是作者思想感情升華的體現和反映。接着,由痛悼英魂進而指出黃花岡之役的偉大意義,進一步弘揚了烈士們的革命精神,從而達到激勵國人的目的。

作者是含着對死難烈士的崇敬之心、懷念之情和痛惜之感寫這篇序文的。「黃花岡上一抔土」這一段,氣氛悲涼,感情真摯,心情沉重,感慨萬千。行文以敘述為主,敘中有情,情中見理。這樣寫,既在於深入地痛悼烈士,也為了下文深刻地激勵後人。因此,這一段在內容上和結構上都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一方面痛悼烈士,一方面激勵國人,前者之情與後者之理緊密相聯,貫穿全篇。最後一段正是作者感情的升華和文章主題的深化,把「痛逝者」之情與「勖國人」之理結合當時國內複雜嚴峻的形勢進行分析,明確指出: 「倘國人皆以諸先烈之犧牲精神為國奮鬥,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責任,實現吾人理想之真正中華民國,則此一部開國血史,可傳世而不朽。否則不能繼述先烈遺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於其遺事,斯誠後死者之羞也! 予為斯序,既痛逝者,並以為國人之讀茲編者勖。」這不僅進一步頌揚了先烈的偉大精神,表明了寫作此文的主要目的,也充分表現了作者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心。

全文有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多種表達方式融為一體。有比喻、對偶、擬人、誇張、襯托,多種修辭手法交錯使用。這些都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作為一篇書序,作者緊扣書的內容,生髮開來,廣泛聯繫,深入分析,充分發揮,既弘揚了先烈們的偉大精神,又對全國人民進行了有力的宣傳教育。這是一篇思想性強而又感人至深的文章,其意義是十分顯著的。[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