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無題·禹域多飛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禹域多飛將②, 蝸廬剩逸民③。 夜邀潭底影, 玄酒頌皇仁④。 【注釋】 ①本詩系魯迅於1933年6月28日應郁達夫為黃萍蓀索詩而作,後收入 《集外集拾遺》。 ②禹域: 中國。《左傳襄公四年

原文

禹域多飛將②,

蝸廬剩逸民③。

夜邀潭底影,

玄酒頌皇仁④。

注釋

①本詩系魯迅於1933年6月28日應郁達夫為黃萍蓀索詩而作,後收入 《集外集拾遺》。

②禹域: 中國。《左傳·襄公四年》:「茫茫禹域,畫為九州。」 傳說夏禹治水,把中國劃分為 「九州」 或 「禹域」。

③蝸廬: 即「蝸牛廬」,指較為狹小、簡陋的居處。參見魯迅 《二心集·序言》。

④玄酒:即水,古代祭祀時所用酒的代替物。《禮記·禮運》:「玄酒在室。」唐代孔穎達疏云:「玄酒,謂水也;以其色黑,謂之玄。而大古無酒,此水當酒所用,故謂之玄酒。」

本詩系應黃萍蓀的索書而作。當時,黃萍蓀為《東南日報》編輯,他通過魯迅的朋友郁達夫請魯迅寫字。《東南日報》為國民黨浙江省黨報。對此,魯迅不是不知道,後來寫的唯一的一封復黃萍蓀的信,就曾明確表示說: 「但仆為六七年前以自由大同盟關係,由浙江黨部率先呈請通緝之人,『會稽乃報仇雪恥之鄉』,身為越人,未忘斯義,肯在此輩治下,騰其口說哉。奉報先生殷殷之誼,當俟異日耳。」

賞析

黃萍蓀的身份及其與魯迅的關係,既規定了此類文字往來的戰鬥性,但同時也規定了它的隱蔽性。

詩一開始即突入時事領域:中國多的是「飛將軍」。「飛將」的典故最早見於《史記》,指的是漢代著名的愛國將領李廣。千百年來,他的名字一直為人們所景慕和傳頌,所謂「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就是詩中的例子,但是,「飛將」在本詩中的使用卻是一個出色的反語。既有日本侵略者的「飛將」在上海的狂轟亂炸,又有國民黨「飛將」們君臨人民頭上的飛蝗成陣,「霆擊寒村滅下民」 的業績。

次句接着對比寫出廣大「下民」的命運。這一命運,是通過個人的經歷和感觸來加以揭示的。「蝸廬剩逸民」,《 〈二心集〉 序言》解道: 「蝸牛廬者,是三國時所謂『隱逸』的焦先曾經居住的那樣的草窠。大約和現在江北窮人手搭的草棚相仿,不過還要小,光光的伏在那裡面,少出,少動,無衣,無食,無言。因為那時是軍閥混戰,任意殺掠的時候,心裡不以為然的人,只有這樣才可以苟延他的殘喘。」但出現在詩里的「逸民」卻全然被抹掉了 「心裡不以為然」的一面,而着意於「以為然」的另一面,大有暗自慶幸的況味。由於外國的、本國的飛機的狂轟濫炸,大地已一片焦土,空蕩無存,只有 「我」承受了 「飛將」 的保護,雖然屈伸在一個「蝸牛廬」里,萬籟俱寂,倒也不失為高人隱士的境界呵! 在這個「求隱而不得其地以竄」的時代,還不能算是莫大的幸福嗎!?「逸民」同「飛將」一樣,仍然是反向取喻,加強了諷刺力量。

「夜邀潭底影,玄酒頌皇仁。」 作為唯一的 「餘生者」,我怎能不感戴浩蕩皇恩,歡慶「王化」的勝利呵!為了免於個人慶祝的冷落,便又邀來潭底的影子——實在也沒有其他人可以作伴的了——把潭水當作美酒,一同持觴頌唱「王道」的寬仁。這樣一來,真可謂「猗歟盛哉。」

魯迅在《王化》一文中寫道:「中國的王化現在真是『光被四表格於上下』的了。……而最寬仁的王化政策,要算廣西對付瑤民的辦法。據《大晚報》載,這種『寬仁政策』 是在三萬瑤民之中殺死三千人,派了三架飛機到瑤洞裡去 『下蛋』,使他們 『驚詫為天神天將而不戰自降。』事後,還要挑選瑤民代表到外埠來觀光,叫他們看看上國的文化,例如馬路上,紅頭阿三的威武之類,……嗚呼,草野小民,生逢盛世,唯有逖聽歡呼,聞風鼓舞而已!」本詩僅用十個字,便傳盡文中的精神。很可以使人想起魯迅稱讚果戈理的 《死魂靈》 的一句話: 「諷刺是千錘百鍊的。」[1]

魯迅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