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的「女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的「女將」》是魯迅先生寫的一篇文章。

在上海製圖版,比別處便當,也似乎好些,所以日報的星期附錄畫報呀,書店的什麼什麼月刊畫報呀,也出得比別處起勁(首先從上海的畫報開始談起)。這些畫報上,除了一排一排的坐着大人先生們的什麼什麼會開會或閉會的紀念照片而外,還一定要有「女士」(點出畫報內容中不可缺的就是「女士」,為後文引出「女將」做鋪墊)。

原文及賞析

「女士」的尊容,為什麼要紹介於社會的呢?我們只要看那說明,就可以明白了。例如:

「A女士,B女校皇后,性喜音樂。」

「C女士,D女校高材生,愛養叭兒狗。」

「E女士,F大學肄業,為G先生之第五女公子。」(以上為介紹畫報內容中「女士」的類型和特點。)

再看裝束:春天都是時裝,緊身窄袖;到夏天,將褲腳和袖子都撒掉了,坐在海邊,叫作「海水浴」,天氣正熱,那原是應該的;入秋,天氣涼了,不料日本兵恰恰侵入了東三省,於是畫報上就出現了白長衫的看護服,或托槍的戎裝的女士們。(以上為介紹畫報內容中「女士」的裝束,其中「托槍的戎裝的女士們」即題目中「新的『女將』」。)

這是可以使讀者喜歡的,因為富於戲劇性。中國本來喜歡玩把戲,鄉下的戲台上,往往掛着一副對子,一面是「戲場小天地」,一面是「天地大戲場」。做起戲來,因為是鄉下,還沒有《乾隆帝下江南》之類,所以往往是《雙陽公主追狄》,《薛仁貴招親》,其中的女戰士,看客稱之為「女將」。她頭插雉尾,手執雙刀(或兩端都有槍尖的長槍),一出台,看客就看得更起勁。明知不過是做做戲的,然而看得更起勁了。(此段是對畫報中不可或缺的女士內容的分析和議論,指出之所以畫報少不了女士,就是讀者喜歡看戲的心理在起作用。)

練了多年的軍人,一聲鼓響,突然都變了無抵抗主義者。於是遠路的文人學士,便大談什麼「乞丐殺敵」,「屠夫成仁」,「奇女子救國」一流的傳奇式古典,想一聲鑼響,出於意料之外的人物來「為國增光」。而同時,畫報上也就出現了這些傳奇的插畫。但還沒有提起劍仙的一道白光,總算還是切實的。(此段是作者上述現象的感想和評論,認為專業的軍人「都變了無抵抗主義者」,而民眾關注的只是和戰爭關係不大的「乞丐」、「屠夫」、「女子」殺敵報國的事跡來滿足其看戲獵奇的心理,這實在是莫大的諷刺。)

但願不要誤解。我並不是說,「女士」們都得在繡房裡關起來;我不過說,雄兵解甲而密斯②托槍,是富於戲劇性的而已。(此段是作者的補充說明,點明自己並無歧視女性之意,只不過強調了其中的「戲劇性」而已。)

還有事實可以證明。一,誰也沒有看見過日本的「懲膺中國軍」的看護隊的照片;二,日本軍里是沒有女將的。然而確已動手了。這是因為日本人是做事是做事,做戲是做戲,決不混合起來的緣故。(此段總結全文,點明主題,指出只有擯棄「做戲」的心態和習慣,才能真正的去「做事」,中國才能有進步和未來。)

【注釋】

①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二十日《北斗》第一卷第三期,署名冬華。

②密斯:英語Miss的音譯,意思是小姐。[1]

魯迅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