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擬豫言——一九二九年出現的瑣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擬豫言——一九二九年出現的瑣事》是魯迅寫的一篇文章。    有公民某甲上書,請每縣各設大學一所,添設監獄兩所。被斥。

有公民某乙上書,請將共產主義者之產業作為公產,女眷作為公妻,以懲一儆百。半年不批。某乙忿而反革命,被好友告發,逃入租界。

有大批名人學者及文藝家,從外洋回國,於外洋一切政俗學術文藝,皆已比本國者更為深通,受有學位。但其尤為高超者未入學校。

科學,文藝,軍事,經濟的連合戰線告成。

正月初一,上海有許多新的期刊出版,本子最長大者,為——

文藝又復興。文藝真正老復興。宇廟。其大無外。至高無上。太太陽。光明之極。白熱以上。新新生命。新新新生命。同情。正義。義旗。剎那。飛獅。地震。阿呀。真真美善。……等等。

同日,美國富豪們聯名電賀北京檢煤渣老婆子等,稱為 「同志」,無從投遞,次日退回。

正月初三,哲學與小說同時滅亡。

有提倡「一我主義」者,幾被查禁。後來查得議論並不新異,着無庸議,聽其自然。

有公民某丙著論,謂當「以黨治國」,即被批評家們痛駁,謂「久已如此,而還要多說,實屬不明大勢,昏憒胡塗。」

謠傳有男女青年四萬一千九百二十六人失蹤。

蒙古親近赤俄,公決革出五族,以僑華白俄補缺,仍為 「五族共和」,各界提燈慶祝。

《小說月報》出「列入世界文學兩周年紀念」號,定購全年者,各送優待券一張,購書照定價八五折。

《古今史疑大全》出版,有名人學者往來信札函件批語頌辭共二千五百餘封,編者自傳二百五十餘葉,廣告登在《藝術界》,謂所費郵票,即已不貲,其價值可想。

美國開演《玉堂春》影片,白璧德教授評為決非盧梭所及。

有中國的法斯德挑同情一擔,訪郭沫若,見郭窮極,失望而去。

有在朝者數人下野; 有在野者多人下坑。

綁票公司股票漲至三倍半。

女界恐乳大或有被割之險,仍舊束胸,家長多被罰洋五十元,國帑更裕。

有博士講「經濟學精義」,只用兩句,云:「銅板換角子,角子換大洋。」全世界敬服。

有革命文學家將馬克思學說推翻,這只用一句,云:「什麼馬克斯牛克斯。」全世界敬服,猶太人大慚。

新詩「僱人哭喪假哼哼體」流行。

茶店,浴堂,麻花攤,皆寄售 《現代評論》。

赤賊完全消滅,安那其主義將於四百九十八年後實行。

原文及賞析

【析】 本篇最初發表於1928年1月28日 《語絲》 周刊第四卷第七期,署名楮冠。「豫」 同 「預」,《擬豫言》就是擬預言,即預言一年中中國社會將會發生和可能發生的一些可笑的事情。

《擬豫言》中所擬的「豫言」共二十多條。它來自現實生活,源於現實生活。因此,這二十多條預言與其說是推測,不如說是當今黑暗社會現實生活在作家頭腦中的折射。

然而,《擬豫言》中所寫的,又不僅僅局限於當前黑暗可笑的事物,而是這種黑暗可笑的社會現實的進一步繼續和發展。文章所預言的內容極廣,包括國際國內,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學、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全文共1000餘字,共23條,每條多則十幾句,少則一句話。總的函義是預言一年後的中國,仍將同現在一樣黑暗腐敗、混亂和可笑,且有過之而無不及。本文在內容安排上,故意將上述眾多方面打散分條寫出,顯得客觀與自然。但文中大部分條目,是文化、教育、文藝、科學和出版方面的,顯示作者所關注的熱點。在政治條目中,有四條分量最重,筆鋒直指當時國民黨當局,令人注意。即末句 「赤賊完全消滅」,以及文中「革命文學家將馬克思學說推翻」,「謂當『以黨治國』」,「上書,請將共產主義者之產業作為公產」等。但這是反動當局的如意算盤,是決計做不到的。

在藝術上,本文用「擬豫言」為題,將豐富的社會內容分條列出,交相錯雜,並採用與當局似乎站在同一視角的特殊筆法,寫出中國現實社會將出現的種種黑暗可笑的情狀。全文鮮有論證分析的文字,字裡行間卻飽和着分明的愛憎,蘊含着深刻的哲理。全文還常採用反語、誇張、烘托等手法,給黑暗社會以辛辣的嘲諷與有力的鞭撻;並用漫畫式的簡捷筆觸,寥寥幾筆勾勒出形形色色的世態社會相,不僅使文章銳利、潑辣,而且形象鮮明,生動有趣,真是嘻笑怒罵,皆成文章。[1]

魯迅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