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巴掌童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小巴掌童話》

《小巴掌童話》是2006年由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秋生。本書既是有史以來中國原創兒童文學作品的集大成出版工程,也是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歷史價值的文化積累與傳承工程,又是將現代中國兒童文學精品重塑新生的推廣工程。

原文摘抄

夏日裡的小巴掌童話

七月黃昏的窗口

小熊坐在窗口,他呆呆地望着窗外。

弟弟小小熊說:「哥哥,別傻看着窗外了,快來看電視吧,有好節目呢!」

「不。」小熊說,「我愛七月黃昏的窗口。」

小熊看見,七月黃昏的窗外,晚霞塗紅了半邊天空。她是用柔白的雲朵,為疲勞的夕陽擦拭着臉,才被夕陽染得通紅通紅的;七月黃昏的窗外,森林請輕風為夕陽送去綠葉特有的清涼,讓勞累了一天的太陽有個好心情;七月黃昏的窗外,小山雀和畫眉鳥在唱着晚歸的歌,他們把自己撒落在枝頭的歌聲,獻給夕陽,獻給晚霞,獻給輕風和森林,當然也獻給站立在窗口的小熊。

小熊坐在窗口,他說:「多美啊,七月黃昏的窗口。」

這時,小小熊也被哥哥專注的神情吸引住了,他離開了電視機,也呆呆地望着窗外說--

「多美啊,七月黃昏的窗口……」

八月的小池塘

我愛八月的小池塘。

八月的小池塘,有輕風掠過水麵,有水草悠閒地漂動和荷花幽幽的清香;八月的小池塘,機靈的小蝦在水中整理他的長須,魚兒呆呆地對我凝望,腿兒細細的水蜘蛛,在映着蘆葦的水面畫着美麗的圖畫;八月的小池塘,白天有藍蜻蜓輕盈的倒影,晚上,小小螢火蟲打着亮亮的燈籠,在幫小蝴蝶尋找她失落的花手帕;八月的小池塘……

你是不是也像我一樣--

愛上了這八月寧靜而多變的小池塘。

常春藤的詩

常春藤是一位勤奮的詩人。

夏日裡,他把他綠色的詩寫在地上、牆上,寫在坡地邊,寫在石頭上,也寫到了粗大的樹幹上……

常春藤向每個走過這裡的人問道:

「我寫的詩怎麼樣?」

蜥蜴說:「你的詩是傘,遮着我真蔭涼!」

小松鼠說:「你的詩是鋪在地上的綠毯,走在上面很舒服。」

一隻飛來的小鳥說:「常春藤,你的詩是小毛蟲們的搖籃,是給我盛美食的飯碗……」

一朵小蘑菇說:「常春藤先生真了不起,每個人都從他的詩里讀出了不同的內容。」

夾一張綠葉在你最愛讀的書里

夾一張綠葉,

在你最愛讀的書里。

於是,每當你翻開書--

會跑出夏日的陽光,夏日的雲,夏日淙淙流淌的小溪和樹蔭濃濃的綠。

於是,你心愛的書里,

每一頁都有了一個夏日的童話。

冬日裡,你讀它會感到溫暖。

夏日裡,翻開它會觸摸到陣陣涼意……

西瓜

刺蝟小哥兒倆守候在河馬身邊。

河馬感冒了,他發燒發得很厲害。

河馬張大幹裂的嘴,他連做夢都想吃西瓜。

在這片地方,只有犀牛大叔的院子裡有西瓜,可是誰都知道,犀牛是個非常嚴厲的人,別人很難從他那兒得到西瓜。

刺蝟小哥兒倆很着急,為了好朋友河馬哥哥,他們願意用自己最好的東西,去和犀牛換西瓜。刺蝟小哥兒倆一起來到犀牛大叔的院子裡,刺蝟哥哥對犀牛說:

「犀牛大叔,我願意用一籃最棒的蘑菇,加上一小口袋栗子,來換你一個西瓜。」

「去去去!」犀牛很兇地說,「我不愛吃什麼蘑菇和栗子。小饞鬼,留着你們自己吃吧!」

「那麼,我用我和哥哥費了很大勁兒撿來的漂亮貝殼,來換你的西瓜行嗎?」刺蝟弟弟膽怯地問。

「這是小孩子的玩意兒,我才不稀罕……」犀牛瞧也不瞧一眼刺蝟弟弟手中的漂亮貝殼。

「犀牛大叔,」刺蝟哥哥想了一下又開口說,「我能用一個原因來換你的西瓜嗎?」

「那得看什麼原因。」

「河馬哥哥病了,發燒發得很厲害,他想吃一個西瓜來解渴、降溫。」

「不用說,這是個很重要的原因,完全可以換一個最大最甜的西瓜!」

犀牛說完,就從院子裡摘下一個最大最甜的西瓜,給了刺蝟小哥兒倆。

刺蝟小哥兒倆抬着這隻大西瓜,他們要告訴河馬哥哥,這是他們用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從犀牛大叔那兒換來的大西瓜。

蟋蟀和紡織娘的聊天

蟋蟀和紡織娘碰到了一起。

他們在草叢裡友好地聊天。

紡織娘用紡織娘的語言,和蟋蟀說話:

「嘰嘰嘰嘰……」

蟋蟀也用蟋蟀的語言,回應紡織娘:

「㘗㘗㘗㘗……」

草叢裡頓時變得熱鬧起來--

「嘰嘰嘰!」「㘗㘗㘗!」「嘰嘰!」「㘗㘗!」

這時,他們聽見樹上響起烏鴉粗啞的嗓音:

「咕呱,咕呱;咕咕,呱呱……」

粗暴的聲音嚇了蟋蟀和紡織娘一大跳,他們聽懂了烏鴉的話:「小東西,你們倆再敢嘰嘰喳喳,我就把你們當點心吃了!」

孤獨的烏鴉因為沒有朋友,他嫉妒蟋蟀和紡織娘的聊天。

蟋蟀和紡織娘幾乎同時對着樹上說:

「嘰嘰,嘰嘰嘰!」「㘗㘗,㘗㘗㘗!」

那意思是說:「去你的吧,粗暴而孤獨的傢伙,你別想用威嚇阻止兩個好朋友的聊天!」

蟋蟀和紡織娘換了一個地方,他們來到一個非常安靜的角落,又開始了聊天。

紡織娘用紡織娘的語言對蟋蟀說:

「嘰嘰,嘰嘰!」

蟋蟀用蟋蟀的語言回應紡織娘說:

「㘗㘗,㘗㘗!」

他們就這樣放聲聊着--

「嘰嘰嘰!」「㘗㘗㘗!」

「嘰嘰?」「㘗㘗㘗㘗……」

「㘗㘗?」「嘰嘰嘰嘰……」

他們聊得好開心,好熱鬧。

森林,請開步走

小灰兒和小棕兒是親親熱熱的哥兒倆。

他們是兩隻小松鼠。

春天來了,冰雪化了。雪水從松枝上滴答滴答地掉下來,滲進已經甦醒的深褐色的泥土。在一個角落裡,迎春花悄悄地開出一朵小黃花,像一把金色的小號,迎春花的柔軟枝條,仿佛漲青了臉,在使勁兒地吹響小金號,告訴人們--

春天來了,春天降臨在森林的每個角落!

小灰兒和小棕兒在森林的邊邊兒上追逐遊戲。

春天來了,誰不高興呢?誰不是充滿着活力呢?小哥兒倆玩累了,想吃點兒東西了。

小灰兒想起,他去年秋天時,在森林邊的小溪畔,埋下過幾個榧樹的硬果,他現在想挖出來吃了。

小棕兒想起,他去年秋天時,在森林的土坡上,埋下過一個小松球,他現在想挖出來吃了。

松鼠們都是在秋天裡藏起過冬的糧食的。

他們找啊找。咦,果子上哪兒去了呢?

只見埋果子的地方,長出了幾枝小嫩芽。

「啊,它們變成小樹苗了!」小灰兒和小棕兒樂得抱在一起了,這是他們無意中種下的小樹,這是屬於他們倆--小灰兒和小棕兒的小樹。

小棕兒說:「你瞧,由於我們種下了樹,森林向前移了一步!」

小灰兒說:「多好啊,我們今年還要在森林邊上,埋下很多的小松球、榧子、小榛果……讓一排排小樹苗長出來,讓森林不斷地向前走,向前走!」

小灰兒和小棕兒互相搭着肩膀,快樂地唱起了歌:

向前進,向前進,綠色大森林,

走遍那荒原和山嶺……

秋天的故事是迷人的

秋風婆婆喜歡講故事。

當她飛過山野的時候,楓樹、烏桕樹、槭樹,都搖晃着每張葉子,出神地聽啊,聽啊,樂得漲紅了臉。

於是,在綠色的樹叢里,有了一棵棵葉紅如火的樹。樹上的每張葉子裡,都藏着一個秋風婆婆講的故事--秋天的故事。

秋天的故事,是色彩斑斕的故事。

秋天的故事,是令人陶醉的故事。

落 葉

小松鼠銀銀和灰灰,是一對雙胞胎。他們誕生在春天,生長在夏天,如今正盼着秋天的到來。

聽媽媽說,等樹葉落下來的時候,秋天就到了,銀銀和灰灰希望秋天快點兒來。

終於,在一個紅日西落的傍晚,當他們哥兒倆在一棵白楊樹上玩的時候,一片樹葉飄落下來,正巧打在銀銀的頭上,把銀銀嚇了一跳。灰灰樂得拍手唱了起來:

落葉飄,落葉飄,

夏天去了秋天到……

他們把這個消息告訴媽媽,媽媽笑着說:「秋天還早着呢,這片樹葉不是自己掉的,是被烏鴉碰下來的。」

又過了好久。一天,銀銀和灰灰出門看他們的叔叔大尾巴。大尾巴叔叔住在不遠的一棵酸梨樹上,只見他拖着蓬鬆的尾巴,正在忙着把曬乾的果子往洞裡搬。銀銀和灰灰說:

「叔叔,你在忙什麼呢?」

「秋天已經到了,我得貯備過冬的糧!」

「秋天到了嗎?我們怎麼不知道?」小哥兒倆驚奇地問。

「你們沒看見,颳了一夜秋風,樹葉掉了不少。」大尾巴叔叔指着酸梨樹說。

果然,酸梨樹的葉子只剩下不到一半了,樹下堆着好多落葉,小兔子走過時,落葉沙沙直響。

「可是,我們住的那棵樹,一片葉子也沒掉呢!」

「你們住的什麼樹?」

「松樹。」

「這就對了,松樹是針葉樹,無論秋天還是冬天都是不落葉的。而白楊、酸梨樹這樣的闊葉樹,大都要掉葉子的。」

銀銀和灰灰蹦蹦跳跳回家去了,一路上他們看到好多飛舞而下的枯葉,銀銀和灰灰又快樂地唱了起來:

落葉飄,落葉飄,

夏天去了秋天到,

我們藏好過冬糧,

冬爺爺就來把門敲!

鋪滿黃金巴掌的水泥道

一夜秋風,一夜秋雨。

我背着書包上學去的時候,天開始放晴了。

啊!多麼明朗的天空。

可是,地面上還是潮濕的,時時還能看見一個個亮晶晶的水塘,映着一角小小的藍天。

道兩旁的法國梧桐樹,掉下了一片片金黃金黃的葉子。

這一片片閃着雨珠的葉子,一掉下來,便被緊緊地粘在濕漉漉的水泥道上。

我走在院牆外的水泥道上。

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着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

每一張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們排列得並不規則,相反,很凌亂。然而,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我一片一片仔細地數着。我穿着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你瞧,這多像兩隻棕紅色的小鳥,在秋天金黃的葉叢間,愉快地歡跳着、歌唱着……

要是不怕上課遲到,我會走得很慢很慢的。

一夜秋風,一夜秋雨。

當我背着書包上學的時候,我第一次覺得,門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作者簡介

張秋生,天津靜海人,上海出生,天津市靜海縣人,中國著名兒童文學家。曾就讀於上海第四師範學校。主要作品有《"啄木鳥"小隊》《校園裡的薔薇花》《燃燒吧,篝火》、《三個胡大剛的故事》等。[1]

參考資料

  1. 張秋生-360百科2018-06-07 來源: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