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學生和玉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學生和玉佛》是魯迅寫的一篇文章。    一月二十八日《申報》號外載二十七日北平專電曰:「故宮古物即起運,北寧平漢兩路已奉令備車,團城白玉佛②亦將南運。」

二十九日號外又載二十八日中央社電傳教育部電平各大學,略曰:「據各報載榆關告緊之際,北平各大學中頗有逃考及提前放假等情,均經調查確實。查大學生為國民中堅份子,詎容妄自驚擾,敗壞校規,學校當局迄無呈報,跡近寬縱,亦屬非是。仰該校等迅將學生逃考及提前放假情形,詳報核辦,並將下學期上課日期,並報為要。」 【以上引用當時北平被日本攻陷前的兩則新聞消息,第一則為國民黨政府將北平的文物南遷,第二則是國民黨政府下令嚴禁在北平的大學生逃難。後文對此進行評價。】

原文及解析

三十日,「墮落文人」周動軒先生【即作者本人】見之,有詩嘆曰:

寂寞空城在,倉皇古董遷,

頭兒誇大口,面子靠中堅。

驚擾詎雲妄?奔逃只自憐:

所嗟非玉佛,不值一文錢。【對上文引用的兩則新聞消息,作者並未多作分析評論,而是作詩諷刺之,「寂寞空城」即北平城,「倉皇古董遷」即第一則消息的內容,「倉皇」即倉促、慌張的樣子,表現了國民黨政府面對日本軍隊狼狽逃竄又貪婪無恥的醜態,正是因為日本的進攻和「倉皇古董遷」造成了昔日繁華熱鬧的北平城變成了「寂寞空城」。「頭兒誇大口」是對第二則新聞消息的總體評價,指出這不過是國民黨政府為了掩飾自己因不抵抗政策導致的只會逃竄和轉移古物行為而夸的「大口」,即通過以正義凜然道貌岸然的姿態禁止大學生逃難來表現自己積極抵擋日本的「決心」,同時轉移公眾的注意力,以期將古董南遷給民眾造成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面子靠中堅」是對消息中所說「查大學生為國民中堅份子」的諷刺,如果國民黨真的將大學生看作「中堅」,又豈會下達禁止其逃難的命令。「驚擾詎雲妄?」是對消息中所說「詎容妄自驚擾」的諷刺,「詎」即豈、難道的意思,表示否定意思的反問,消息中認為大學生準備逃難是「妄自驚擾」亦即受了捕風捉影的虛幻不實的消息的影響而「驚擾」,作者明確指出「驚擾詎雲妄?」,這種「驚擾」豈能是「妄」?不是連「古董」都「倉皇」南遷了嗎?進一步揭露了國民黨當局的虛偽和無恥;「奔逃只自憐」表現了大學生被國民黨當局拋棄後四散奔逃的可憐悽慘的境況,「所嗟非玉佛,不值一文錢」是奔逃的學生「自憐」的內容:「可嘆自己不是那價值連城的古董玉佛,只是一介窮書生,不值一文錢,毫無利用價值,難怪被國民黨視如敝屣。」】

【注釋】

①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三年二月十六日上海《論語》第十一期,署名動軒。

②團城:在北京北海公園聲門旁的小丘上,有圓形城垣,故名。金時始建殿宇,元後屢有增修。白玉佛,置於團城承光殿內,由整塊潔白的玉石雕刻而成,高約五尺,是具有很高藝術價值的珍貴文物。[1]

魯迅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