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聽說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聽說夢》是魯迅寫的一篇文章。   

原文

做夢,是自由的,說夢,就不自由。做夢,是做真夢的,說夢,就難免說謊。

大年初一,就得到一本《東方雜誌》新年特大號,臨末有「新年的夢想」,問的是「夢想中的未來中國」和「個人生活」,答的有一百四十多人。記者的苦心,我是明白的,想必以為言論不自由,不如來說夢,而且與其說所謂真話之假,不如來談談夢話之真,我高興的翻了一下,知道記者先生卻大大的失敗了。

當我還未得到這本特大號之前,就遇到過一位投稿者,他比我先看見印本,自說他的答案已被資本家刪改了,他所說的夢其實並不如此。這可見資本家雖然還沒法禁止人們做夢,而說了出來,倘為權力所及,卻要干涉的,決不給你自由。這一點,已是記者的大失敗。

但我們且不去管這改夢案子,只來看寫着的夢境罷,誠如記者所說,來答覆的幾乎全部是智識分子。首先,是誰也覺得生活不安定,其次,是許多人夢想着將來的好社會,「各盡所能」呀,「大同世界」呀,很有些「越軌」 氣息了 (末三句是我添的,記者並沒有說)。

但他後來就有點「痴」起來,他不知從那裡拾來了一種學說,將一百多個夢分為兩大類,說那些夢想好社會的都是「載道」之夢,是「異端」,正宗的夢應該是「言志」的,硬把「志」弄成一個空洞無物的東西。然而,孔子曰,「盍各言爾志」,而終於贊成曾點者,就因為其 「志」 合於孔子之 「道」 的緣故也。

其實是記者的所以為「載道」的夢,那裡面少得很。文章是醒着的時候寫的,問題又近於「心理測驗」,遂致對答者不能不做出各各適宜於目下自己的職業,地位,身分的夢來(已被刪改者自然不在此例),即使看去好像怎樣「載道」,但為將來的好社會「宣傳」的意思,是沒有的。所以,雖然夢「大家有飯吃」者有人,夢「無階級社會」者有人,夢「大同世界」者有人,而很少有人夢見建設這樣社會以前的階級鬥爭,白色恐怖,轟炸,虐殺,鼻子裡灌辣椒水,電刑……倘不夢見這些,好社會是不會來的,無論怎麼寫得光明,終究是一個夢,空頭的夢,說了出來,也無非教人都進這空頭的夢境裡面去。

然而要實現這「夢」境的人們是有的,他們不是說,而是做,夢着將來,而致力於達到這一種將來的現在。因為有這事實,這才使許多智識分子不能不說好像「載道」的夢,但其實並非「載道」,乃是給「道」載了一下,倘要簡潔,應該說是 「道載」 的。

為什麼會給「道載」呢?曰:為目前和將來的吃飯問題而已。

我們還受着舊思想的束縛,一說到吃,就覺得近乎鄙俗。但我是毫沒有輕視對答者諸公的意思的。《東方雜誌》記者在「讀後感」里,也曾引佛洛伊特的意見,以為「正宗」的夢,是「表現各人的心底的秘密而不帶着社會作用的」。但佛洛伊特以被壓抑為夢的根柢——人為什麼被壓抑的呢?這就和社會制度,習慣之類連結了起來,單是做夢不打緊,一說,一問,一分析,可就不妥當了。記者沒有想到這一層,於是就一頭撞在資本家的朱筆上。但引「壓抑說」來釋夢,我想,大家必已經不以為忤了罷。

不過,佛洛伊特恐怕是有幾文錢,吃得飽飽的罷,所以沒有感到吃飯之難,只注意於性慾。有許多人正和他在同一境遇上,就也轟然的拍起手來。誠然,他也告訴過我們,女兒多愛父親,兒子多愛母親,即因為異性的緣故。然而嬰孩出生不多久,無論男女,就尖起嘴唇,將頭轉來轉來。莫非它想和異性接吻麼?不,誰都知道:是要吃東西!

食慾的根柢,實在比性慾還要深,在目下開口愛人,閉口情書,並不以為肉麻的時候,我們也大可以不必諱言要吃飯。因為是醒着做的夢,所以不免有些不真,因為題目究竟是「夢想」,而且如記者先生所說,我們是「物質的需要遠過於精神的追求」了,所以乘着Censors(也引用佛洛伊特語)的監護好像解除了之際,便公開了一部分。其實也是在「夢中貼標語,喊口號」,不過不是積極的罷了,而且有些也許倒和表面的 「標語」 正相反。

時代是這麼變化,飯碗是這樣艱難,想想現在和將來,有些人也只能如此說夢,同是小資產階級(雖然也有人定我為「封建餘孽」或「土著資產階級」,但我自己姑且定為屬於這階級),很能夠彼此心照,然而也無須秘而不宣的。

至於另有些夢為隱士,夢為漁樵,和本相全不相同的名人,其實也只是豫感飯碗之脆,而卻想將吃飯範圍擴大起來,從朝廷而至園林,由洋場及于山澤,比上面說過的那些志向要大得遠,不過這裡不來多說了。

一月一日。

注釋和賞析

【析】 1925年魯迅譯完廚川白村的《出了象牙之塔》後,感嘆於此書「於本國的微溫, 中道,妥協,虛假,小氣,自大,保守等世態,一一加以辛辣的攻擊和無所假借的批評」①,而在同年年底於 《華蓋集·題記》中提出 「文明批評」和「社會批評」的主張。《聽說夢》雖然寫於1933年,但文中表現出的毫無忌憚的鋒芒與銳氣,使之仍然可以視為體現這種主張的佳作。

三十年代左翼文藝的興起,使國民黨反動派在對革命根據地實行軍事圍剿的同時,更加緊了對其統治區域內的文化圍剿。魯迅曾在此時寫道:「筆頭也是尖的,也要鑽。言路的窄,現在也正如活路一樣」。②在當局鉗制言論、堵塞言語的狀況下,《東方雜誌》記者試圖以「說夢」的方式讓人們講幾句真話,是深得魯迅的會意與首肯的。然而,以自己深厚的社會閱歷和強烈的懷疑精神,魯迅卻「聽」出了這些夢中所隱含的無奈、矯飾和虛偽,更道出了連說夢的自由也受制於金錢和權勢的事實。魯迅的深刻之處在於,他不僅能在一家雜誌徵集新年「說夢」的特殊現象中折射出豐富的社會內容,而且還能在精微的分析之後揭示改造社會的路徑。所以魯迅指出,如果一味夢見光明理想的社會,而不顧及實現這種社會所必須經過的艱苦鬥爭,那麼這種夢只不過是一種毫無意義的空頭夢。讓人一頭栽在此種夢境之中,對改進社會是毫無益處的。在致力於現在,而以求將來夢想之實現的人們面前,這些夢只能算作被「道」載了一下的「道載」之夢。何以如此,乃是說夢者有着打破飯碗之虞。魯迅因而引出「食慾的根柢,實在比性慾還要深」的議論,並以生動的事例,調侃了自己一度接受過的弗羅伊德學說,更點出某些名人的夢,「從朝廷而至園林,由洋場及于山澤」,只不過是想「吃」得更寬的緣故。魯迅在縱意而談之中,一面揶揄了記者的「痴」,斥責了資本家的「橫」;一面也警策了說夢者的空想,又順手一擊,剝下了那些夢為「隱士」和 「漁樵」 的名人的偽裝。

正如魯迅善於在不經意處察見精微,於人云亦云的話題中發人之所未見一樣,《聽說夢》展示了魯迅高超的駕馭題材、翻出新意的能力。混沌一團的「說夢」,在魯迅強大的理性力量的注入下,經過升降沉浮、剔抉分解,便珠目紛陳,真假互見。在對夢的析說之中,魯迅不僅能在假中見真,體察說夢者難言的苦衷;而且更能真中見假,洞見夢中所言之物的僭偽。在縱論真假之中,魯迅表現了他一貫的既冷峻而又熱烈、既嫉惡如仇而又從善如流的情感特徵。假中見真反映了魯迅的洞察世事與人情練達,真中見假則更體現了魯迅作為對社會與文明的嚴峻批評家的本色。關鍵在於魯迅的「聽」,在姑妄聽之與聽而疑之之間,魯迅道出了做夢與說夢、自由與不自由的所有含義。

就這樣,形形色色的「說夢」經過魯迅一「聽」,便聽出了如此豐富的內涵,甚至連說夢者也未嘗覺察到的意義,也為魯迅所一一點破。《聽說夢》真正做到了「信手拈來,涉筆成趣」,③在夢想中折映現實,在現實批評中以求理想實現。看似毫不經意,不拘一格,卻在幽默灑脫中暗含機鋒,處處擊中敵手的要害關節。魯迅在為自己殺出一條生存的生路的同時,也使讀者體味到一種深邃的意蘊,感受到一種淋漓盡致的痛快。[1]

魯迅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