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范雎蔡澤列傳魏有張祿先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范雎蔡澤列傳魏有張祿先生》

原文

「魏有張祿先生,天下辯士也。曰『秦王之國危於累卵[2],得臣則安。然不可以書傳也』。臣故載來。」秦王弗信,使舍食草具[3]。待命歲余。

當是時,昭王已立三十六年[4]。南拔楚之鄢、郢[5],楚懷王幽死於秦[6]。秦東破齊[7],湣王嘗稱帝[8],後去之。數困三晉[9]。厭天下辯士,無所信[10]。

穰侯、華陽君[11],昭王母宣太后之弟也[12];而涇陽君、高陵君皆昭王同母弟也[13]。穰侯相,三人者更將[14],有封邑,以太后故,私家富重於王室[15]。及穰侯為秦將,且欲越韓、魏而伐齊綱、壽[16],欲以廣其陶封[17]。范雎乃上書曰:

臣聞明主立政[18],有功者不得不賞,有能者不得不官[19],勞大者其祿厚[20],功多者其爵尊[21],能治眾者其官大。故無能者不敢當職焉[22],有能者亦不得蔽隱[23]。使以臣之言為可,願行而益利其道[24];以臣之言為不可,久留臣無為也[25]。語曰[26]:「庸主賞所愛而罰所惡;明主則不然,賞必加於有功,而刑必斷於有罪[27]。」今臣之胸不足以當椹質[28],而要不足以待斧鉞[29],豈敢以疑事嘗試於王哉[30]! 雖以臣為賤人而輕辱,獨不重任臣者之無反覆於王邪[31]?

且臣聞周有砥砨[32],宋有結綠,梁有縣藜[34],楚有和朴[35],此四寶者,土之所生,良工之所失也,而為天下名器[36]。然則聖王之所棄者,獨不足以厚國家乎[37]?

臣聞善厚家者取之於國,善厚國者取之於諸侯[38]。天下有明主則諸侯不得擅厚者[39],何也?為其割榮也[40]。良醫知病人之死生,而聖主明於成敗之事,利則行之,害則舍之,疑則少嘗之[41],雖舜、禹復生,弗能改已[42]。語之至者,臣不敢載之於書,其淺者又不足聽也[43]。意者臣愚而不概於王心邪[44]?亡其言臣者賤而不可用乎[45]? 自非然者,臣願得少賜游觀之間,望見顏色[46]。一語無效[47],請伏斧質[48]。

於是秦昭王大說[49],乃謝王稽[50],使以傳車召范雎[51]。

段意

寫范雎入秦後,雖得到王稽的推薦,但秦昭王不相信一班遊說之士,故未獲任用。一年以後,恰值穰侯準備攻齊以擴大自己的封地,雎乃上書陳述自己對一些問題的看法,昭王見書後十分高興,決定召見范雎。

注釋

  [1]已報使:已向秦王報告出使的情況後。

  [2]曰:他(指張祿)說。累卵:堆壘起來的蛋,極易垮塌打碎。比喻情況危險。

  [3]舍:安置在客舍。食草具:吃粗劣的食物。

  [4]三十六年:秦昭王三十六年,即公元前270年。

  [5]拔:攻取。鄢(yan)、郢(ying):據《史記·秦本紀》載,秦昭王二十八年,秦將白起攻楚,取鄢(在今湖北宜城南)。二十九年,白起又攻楚,取郢(大今湖北江陵西北)。

  [6]幽死:被拘禁而死。據《史記·楚世家》載,楚懷王三十年(即秦昭王八年),秦約懷王人秦相會。懷王一去即被扣留,三年後死於秦。

  [7]東破齊:據《史記·秦本紀》載,秦昭王二十二年、二十三年先後伐齊,擊敗齊師。

  [8]湣(min)王嘗稱帝:秦昭王十九年,昭王與齊湣王皆稱帝,秦為西帝,齊為東帝,不久又去帝號。

  [9]數(shuo):多次。困:使處於困境。三晉:指瓜分晉國後而建立的韓、趙、魏三國。

  [10]無所信:不相信那些人。

  [11]華(hua)陽君:名羋(mǐ)戎,宣太后的同父異母弟,封於華陽(今陝西商縣地),號華陽君。

  [12]宣太后:秦惠文王妃,昭王母,楚人,姓羋,號宣太后。

  [13]涇陽君:嬴市。封於涇陽(在今甘肅平涼西),號涇陽君。高陵君:嬴悝。封於高陵(在今陝西高陵西南),號高陵君。

  [14]更(geng)將:輪流擔任將軍。更:交替。

  [15]私家富:私人的財富。重:多。王室:帝王之家,朝廷。

  [16]越:越過。綱壽:綱也作剛,剛、壽均為齊邑,剛邑在今山東寧陽東北;壽邑在今山東東平西南。

  [17]廣其陶封:擴大自己在陶邑的封地。穰侯封於穰,復益封陶。陶:定陶,在今山東定陶西北。

  [18]立政:推行政事。

  [19]官:給官做。

  [20]祿:俸祿。官吏的薪水。

  [21]爵:爵位,官吏的品級。

  [22]當職:任職。

  [23]蔽隱:埋沒。

  [24]使:假若。行:推行。益:愈加。道:治國之道。這兩句意思是:假如認為我的話是對的,便希望加以推行,以便更有利於治理好國家。

  [25]無為:無作用。

  [26]語曰:俗話說,常言說。

  [27]斷:判給。

  [28]椹(zhen)質:亦作「砧領」,古代殺人時放在身下的墊板。這句是說我的胸部不能抵住刑具。

  [29]要:古「腰」字。待:對付。鉞(yue):狀如大斧,用以殺人。

  [30]疑事:無把握之事。嘗試於王:嘗試大王的刑罰。

  [31]]雖:即使。輕:輕慢。獨:難道。任臣者:任用推薦我的人。指王稽。無反覆:沒有反覆無常,即很忠誠。這兩句意思是:即使大王認為我是卑賤的人而輕視,難道不看重保舉我的人對大王是一片忠心嗎?

  [32]砥砨(e):也作「砥厄」,寶玉名。

  [33]結綠:美玉名。

  [34]縣(xuan)藜:美玉名。

  [35]和朴:也作「和璞」、「和璧」,春秋時楚人卞和所得的寶玉。

  [36]失:失誤。名器:名貴寶物。這兩句說:被高明的玉匠所遺棄,而都成為聞名的寶物。

  [37]厚:有益。

  [38]取之於諸侯:從其他各國取得自己所需要的。

  [39]擅厚:獨占利益(包括壟斷賢才)。

  [40]割榮:分出榮譽讓他人享受。謂明主能分榮與人,故他國賢才得為己所用。

  [41]疑則少嘗之:沒有把握的就稍微試一試。少:稍。嘗:嘗試。

  [42]弗能改已:不能改變這種道理。已:語氣助詞,表示確定。

  [43]語之至者:最深切的話。暗指宣太后和穰侯、華陽君等得勢,昭王大權旁落。淺者:淺薄的話。這三句是說:至關重要的話,我不敢寫在書面上,那些不重要的話又不值得大王一聽。

  [44]意者句:想來是我愚笨而不合大王的心意麼?意:猜想。概:稱心。

  [45]亡(wu)其:還是,抑或。言臣者:介紹我的人。指王稽。賤:地位不高。

  [46]自:假如。間(jian):空隙。顏色:指昭王的容顏。這三句是說:如果不是這樣,便希望大王把遊覽觀賞的空隙時間稍微賞點給我,讓我得睹威儀。

  [47]一語無效:一次談話不見效果。

  [48]請伏斧質:願伏罪受死。斧質:斧子和砧板。古代殺人的刑具。

  [49]說:通「悅」。

  [50]謝:感謝。

  [51]傳(zhuan)車:載賓客的車。[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