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史記·日者列傳之道高益安》

《史記·日者列傳之道高益安》

目錄

原文

「道高益安,勢高益危。居赫赫之勢[3],失身且有日矣[4]。夫卜而有不審[5],不見奪糈[6];為人主計而不審[7],身無所處[8]。此相去遠矣[9],猶天冠地屨也[10]。此老子之所謂『無名者,萬物之始也[11]。』天地曠曠[12],物之熙熙[13],或安或危,莫知居之[14]。我與若[15],何足預彼哉[16]! 彼久而愈安,雖曾氏之義未有以異也[17]。」

久之[18],宋忠使匈奴[19],不至而還[20],抵罪[21]。而賈誼為梁懷王傅[22],王墮馬薨[23],誼不食,毒恨而死[24]。此務華絕根者也[25]。

段意

由卜筮者的一席談話,使宋、賈二人悟出了「道高益安,勢高益危」的道理;作者又以他們之死與卜者之久而益安,揭示了這一深刻哲理的意義。

注釋

  [1]居三日:過了三天。

  [2]相引:相招引。與「湊在一起」義近。屏(bing)語:避開他人談話。屏,退避。語,共語,互相談話。

  [3]赫赫之勢:顯赫的權勢、地位。赫赫,顯著盛大的樣子。

  [4]失身:喪身,死亡。且有日矣:將指日可待了。

  [5]不審:不周全。此處指占卜不中(不靈驗)。審,詳審,周密。

  [6]見:表示被動,相當於「被」。奪糈(xu):奪去精米,糈,精米,祭神和占卜求神用的供品。

  [7]計:出謀畫策,謀劃。

  [8]身無所處:沒有安身立命的地方。指性命難保。

  [9]此:指上述二者。相去:相差。

  [10]天冠地屨(ju):天上的帽子,地上的鞋。帽子在天上,鞋子在地上。比喻兩種事物差異太大,不能相及。屨,古時用麻葛製成的鞋。

  [11]無名者萬物之始:見《老子》第一章。原文作「無名,天地之始」。意為「無」是產生天地萬物的根源(老子所說的「無」,實際就是他所說的「道」。現在一般認為「道」或「無」是一種超時空的絕對精神,非指物質實體)。此處借用此語意在說明卜筮者不居赫赫之勢,身處「無名」之境,安然自得,深合老子之所謂「道」。

  [12]曠曠:空闊廣大,無邊無涯。

  [13]熙熙:和樂的樣子。結合上下文義此處可理解為「興盛繁多,自適其性」。

  [14]莫知居之:不知身居何處為好。

  [15]若:你。第二人稱代詞。

  [16]何足預彼哉:哪裡配得上參與人家的事呢。足,夠得上,配。預,參與,干預。彼,他,他們,第三人稱代詞。

  [17]雖曾氏之義未有以異也:即使莊子的主張也沒有跟這有什麼不同。曾氏:當為「莊氏」。《集解》引徐廣曰:「曾,一作莊。」故知「曾」當作「莊」。

  [18]久之:過了很長時間。猶居久之。

  [19]使:出使。匈奴:中國古代北方的遊牧民族。戰國時期活動於秦、趙、燕之北,至冒頓單于時勢力強盛,控制大漠南北並常南下侵擾。漢武帝時大力反擊,匈奴勢衰。後主力西遷,留居中國境內者漸與漢和其他民族融合。詳見《匈奴列傳》。

  [20]不至而還:沒有到達匈奴那裡就回來了。

  [21]抵罪:因犯罪而受到相應的懲罰。

  [22]梁懷王:即劉揖(一名勝)。漢文帝少子,好《詩》、《書》,深得文帝寵愛。在王位十年,後墮馬死。傅:太傅。掌輔導帝王,無常職。呂氏時曾置此官,後廢,哀帝時復置,位在三公之一。諸侯王國亦置太傅一人以輔佐王。

  [23]王墮馬薨(hong):梁懷王騎馬,從馬上摔了下來死去。《漢書·賈誼傳》作「墜馬死」。薨,古稱侯王死為薨。唐以後稱二品以上的官死也叫薨。

  [24]據《漢書·賈誼傳》載:「梁王勝墜馬死,誼自傷為傅無狀,常哭泣,後歲餘,亦死。」毒恨:痛恨。此處指痛恨自己。

  [25]《索隱》:「言宋忠、賈誼皆務華而喪其身,是絕其根本也。」務華:追求顯貴,從事浮華。根:根本。指性命。絕根:喪失性命。[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