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齊郎中令循病》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齊郎中令循病》

目錄

原文

臣意診之,曰:「涌疝也[4],令人不得前後溲[5]。」循曰:「不得前後溲三日矣。」臣意飲以火齊湯[6],一飲得前(後)溲,再飲大溲[7],三飲而疾愈。病得之內。所以知循病者,切其脈時,右口氣急[8],脈無五臟氣[9],右口脈大而數。數者中下熱而涌[10],左為下,右為上[11],皆無五臟應[12],故曰涌疝。中熱,故溺赤也[13]。

段意

記病案之三:齊郎中令循病,眾醫診斷為蹶症,用針刺治療。倉公診斷為涌疝,解不出大小便。服飲火齊湯三次即排泄通暢而病癒。病因是性生活無節制。病案中細述了這種病病不在於五臟器官、而在於熱邪上行的脈象及病理。

注釋

  [1]郎中令:官名,職掌宮廷門戶。循:人名。

  [2]蹶人中:氣逆行人內臟。

  [3]刺:針刺療法。

  [4]涌疝(shan):心腹氣痛類病。

  [5]不得前後溲(sou):言排泄大小便困難。

  [6]火齊湯:藥劑名。

  [7]大溲:通暢排便。

  [8]右口氣急:右手寸口部位脈急。

  [9]脈無五臟氣:言從脈搏中沒有診到五臟有病氣。

  [10]數(shuo)者中下熱而涌:言右口脈急是因為身體中下部熱邪之氣涌動。

  [11]左為下:左手寸口脈急是熱邪之氣下行。右為上:右手寸口脈急是熱邪之氣上行。

  [12]皆無五臟應:言脈象上未見五臟有病的反應。

  [13]中熱,故溺赤:體內有熱邪,因而小便赤黃。[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