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齊中御府長信病》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齊中御府長信病》

目錄

原文

「熱病氣也[2]。然暑汗,脈少衰[3],不死。」曰:「此病得之當浴流水而寒甚[4],已則熱[5]。」信曰:「唯,然[6]!往冬時,為王使於楚[7],至莒縣陽周水[8],而莒橋樑頗壞,信則攬車轅未欲渡也[9],馬驚,即墮,信身入水中,幾死[10],吏即來救信,出之水中,衣盡濡[11],有間而身寒,已熱如火,至今不可以見寒。」臣意即為之液湯火齊逐熱,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12]。即使服藥,出入二十日[13],身無病者。所以知信之病者,切其脈時,並陰[14]。脈法曰「熱病陰陽交者死[15]。」切之不交,並陰。並陰者,脈順清而愈,其熱雖未盡,猶活也。腎氣有時閒濁[16],在太陰脈口而希[17],是水氣也[18]。腎固主水[19],故以此知之。失治一時,即轉為寒熱[20]。

段意

記病案之四:齊中御府長信有病,診斷為熱病,出汗後已不危險。病因是水中受寒引起發熱。診斷準確。服用液湯火齊三次病癒,再服藥20來天,疾病全消。病案中細述了脈象及病理,並分析了熱病的不同情況。

注釋

  [1]中御府長:官名,諸侯王國中御史大夫府之長官。信:人名。

  [2]熱病氣:言脈象上有熱病之氣。熱病,病名,由外感引起。

  [3]暑汗:炎熱出汗。少衰:稍弱。

  [4]當浴流水而寒甚:言洗浴於流水之中而寒冷已極。

  [5]已則熱:過後又熱。已,隨後,旋即。

  [6]唯:謙恭的應答聲。然:是的、不錯。

  [7]使:出使。

  [8]莒(ju)縣:在今山東莒縣。陽周:水名,在莒縣境。

  [9]攬:握住。

  [10]幾(ji):幾乎。

  [11]濡(ru):浸濕。

  [12]病已:病治癒。

  [13]出入二十日:言約二十天。

  [14]並陰:中醫學名詞。言病得之於水濕之邪,「水者陰氣也」,其病屬陰;在脈象上也呈現陰脈,即稱「並陰」。

  [15]陰陽交:病症名。熱病雖出汗卻不退熱,脈搏躁動急速,發狂言不能食。中醫認為是陽邪入於陰分,交結不解,是危重病症。

  [16]腎氣:中醫學名詞。稟賦於父母先天之精氣,腎精化生之氣。閒濁:略微重濁。

  [17]太陰:經脈名稱之一。脈口:即寸口,兩手供醫生診脈的部位。希:通「稀」。

  [18]水氣:水液停留於體內而產生的病症。多因脾腎陽虛,不能運化水濕而造成。

  [19]腎固主水:腎臟主管全身水液代謝。

  [20]寒熱:病症名,是惡寒發熱症狀。[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