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史記·張儀列傳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

《史記·張儀列傳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

目錄

原文

  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學術,蘇秦自以不及張儀。張儀已學而遊說諸侯。嘗從楚相飲,已而楚相亡璧[1],門下意張儀[2],曰「儀貧無行,必此盜相君之璧[3]。」共執張儀,掠笞數百[4],不服,釋之。其妻曰:「嘻! 子毋讀書遊說,安得此辱乎?」張儀謂其妻曰:「視吾舌尚在不[5]?」其妻笑曰:「舌在也。」儀曰:「足矣。」

段意

寫張儀從鬼谷子學術成後,遊說諸侯至楚,楚相遺失玉璧,其食客懷疑張儀為竊賊,將其毒打。

注釋

  [1]亡璧:丟失了玉璧。璧,古時一種形狀平圓、正中有孔的玉器,為貴族的裝飾物。

  [2]門下意張儀:楚相的食客懷疑張儀。門下,指食客。意,懷疑。

  [3]相君:對丞相的尊稱。

  [4]掠笞:拷打。

  [5]不(fou):同「否」。[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