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史記·張丞相列傳丞相匡衡者》

好讀書,從博士受《詩》

目錄

原文

   好讀書,從博士受《詩》,家貧,衡傭作以給食飲。才下,數射策不中[2],至九,乃中丙科[3]。其經以不中科故明習[4]。補平原文學卒史[5]。數年,郡不尊敬。御史征之,以補百石屬薦為郎[6],而補博士,拜為太子少傅,而事孝元帝。孝元好《詩》,而遷為光祿勛[7],居殿中為師,授教左右,而縣官坐其旁聽[8],甚善之,日以尊貴。御史大夫鄭弘坐事免,而匡君為御史大夫。歲餘,韋丞相死,匡君代為丞相,封樂安侯[9]。以十年之間,不出長安城門而至丞相,豈非遇時而命也哉!

注釋

  [1]東海:郡名。治所在郯縣(今山東郯城北)。

  [2]數射策不中:多次參加考試沒有考中。射策:漢代考試方法之一。

  [3]丙科:漢時考試取錄的第三等。

  [4]明習:詳明學習;通過仔細學習把它弄明白。

  [5]補:後補,表品位。平原:郡名,治所在平原縣(今山東平原西南)。文學卒史:官署屬吏的一種。

  [6]屬:類;品級。郎:皇帝侍從官的通稱。

  [7]光祿勛:掌領宿衛侍從的官。

  [8]縣官:天子古稱,即皇帝。

  [9]樂安:縣名,今山東博興。[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